亲历六四, 跻身政治局的高官们
文章来源: BeijingGirl12024-06-04 08:00:50

8964, 至今已经35年。 89学潮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在此之前,胡耀邦是因为86学潮下台的。  1986年12月5日,合肥科技大学的学生不满当地西市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联合了其它几所高校4千多名学生上街游行。 随后上海、北京等地高校学生上街游行,提出“要民主、争自由”。 

当年12月27日,中共高层邓力群、王震、胡乔木、彭真、薄一波、余秋里、杨尚昆七人一起到邓小平家中,认为学潮是自由化知识分子煽动,当时的党总书记胡耀邦纵容。 邓小平认为学生闹事的实质是 “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

1987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献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月2日, 胡耀邦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承认错误。 1月10日到15日, 政治局开会“统一思想“,16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引咎辞职“。 赵紫阳成为中共的总书记。 

1月28日,中共发了《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但规定“斗争严格限于党内” 。 整肃了一批知识分子方励之,管惟炎,王若望,刘宾雁等, 有的被开除了党籍。 八六学潮是八九六四的前奏。

1980年代是中国包产到户, 私有经济崛起的时代。 农民进城摆摊卖农副产品,城市最底层市民也开始倒买倒卖。  万元户涌现。 私有经济必然要开放以前国家管制的物价; 私有倒卖则必然要产生官倒。 赵紫阳的儿子倒卖电视机, 薄熙成北京开了白孔雀, 任志强从深圳香港搞手表打印机。 民众几十年贫穷但稳定的生活, 被物价涨和万元户搅乱。

1989年4月上旬, 在北京开了一个经济改革会。 400多名中国精英聚集,高谈阔论改革、民主、自由。 几天之后的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学生开始游行, 直至后来血溅天安门广场。  开会的很多人销声匿迹,甚至因为参加抗议流亡海外; 也有几人后来走进了中共政治局, 进入决策顶层。

俞正声, 李源潮, 王岐山, 李克强。 当年他们都是年富力强,正在仕途的上升期。 六四成为与会者的人生分水岭, 从此走向不同的道路。习近平当时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 远离北京。 

学生上街游行,提出“反腐败,反官倒。要民主,要自由”。 4月26号, 中共官方发布强硬社论,《必須旗帜鮮明地反对动乱》。 后来进入政治局的人开始谨言慎行。 李克强在学生时代与王军涛和胡平都有过交往。 但他在六四之后选择了不出国,做共青团干部。 最终成为中共最顶层的政治家之一。

所以那些说凡是和共党一致,说李克强是心脏病死亡的人,就是“大外宣”要坚决打倒的“革命小将”,其思维和共产党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不过TA们在台下而已。 

赵紫阳的命运和胡耀邦类似, 但他做了尽可能的抗争。 他4月23日出访朝鲜,4月26号反动乱社论出炉, 他回国后试图淡化其影响。 当时学运和政府还在角力, 他一直派属下和学生沟通,希望学生能退一步, 和平结束抗议。 5月16号,他会见到京访问的戈尔巴乔夫, 说在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上,需要邓小平来掌舵。

这个说法被认为是公开了党内的派系斗争, 彻底激怒了按兵不动的邓小平。 5月17日, 在邓小平家里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和姚依林出席, 政治局委员兼国家主席杨尚昆列席。 会上李鹏和赵紫阳激烈辩论。 姚依林支持李鹏, 胡启立支持赵紫阳。 邓最终表态反对“自由化”,要求党内保持一致。 宣布北京要实施戒严, 需要时要使用军队镇压。

5月18日, 赵紫阳、乔石、胡启立到医院探望因绝食送医的学生, 李鹏和学生代表在人大会堂对话, 无果。 赵紫阳5月19日凌晨4点, 由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陪同, 最后一次公开露面到广场看学生, 劝大家停止绝食回校。 当晚李鹏宣布了戒严令,必要时武力清场!

赵紫阳此时已经丧失了权力。 但他还做了最后一搏, 想让人大以宪法的名义介入。 他要求中央办公厅立即电传在美国访问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回国; 但温家宝没执行命令,而是将电报交给了政治局常委会,被否决。

六四清场后,6/19 - 6/21 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会上李鹏对赵大肆攻击,李先念甚至人身攻击。 6月23日 - 6月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李鹏代表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 赵紫阳做了申辩, 但终被一撸到底,只保留了党籍。

八六和八九学潮是相联系的。 两次学潮, 中共搞下去两位总书记。 79年到89年, 十年的经济和私有制的增长, 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和分裂。 因为89学潮,政治局常委中赵紫阳和胡启立被江泽民,李瑞环和宋平取代。 后来的王岐山,李克强等,他们的认知也不可能没留下历史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