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日
文章来源: 多伦多的秋天2008-02-26 19:26:23

一段时间以来,周一差不多是自己的图书馆日了,在图书馆消磨几个小时总可以看到或者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女儿选学了中文, 为上大学准备,希望自己能拿一个比较好的学分。以前, 女儿受韩剧影响, 况且以前去过韩国, 对韩国颇有好感,首先选学了韩语。一个学期下来, 成绩不理想, 放弃了。新学期开始, 开始学习中文。 女儿在国内上完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习了一个学期,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毕竟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听说全无问题, 问题是书写能力和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

女儿的中文学校离家并不太远,但下班高峰时间开车也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学校周围有一个比较大的购物中心,我是全无兴趣的。 不过,不远处哪一个并不大的图书馆,却成了我的挚爱。每次送女儿上学后,我便直奔那个图书馆,翻翻报纸, 浏览一些杂志。回家前顺便借一两本书,留待家中阅读。香港已故作家黄谷柳先生著于上世纪40年代的长篇小说《虾球传》,当代女作家王安忆女士以上海为背景撰写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等都是近期阅读的。

想来自己并不太喜欢文史类的书籍,如《西方油画经典300幅》差不多看了一个月,现在手头的一本《基督简史》就更受冷落了,借来一两星期了,还没有翻几页。比较喜欢小说,小说类的书籍往往一气呵成,夜以继日一口气读完。不过读的最快的当属饮食类的题材。一日,在图书馆看到《香港美食》一书,图文并茂, 兼顾历史传承发明人小传等,翻了翻 ,爱不释手,在图书馆内一口气读完。次日外出吃饭,竟然感觉与往日不同, 似乎吃进肚中的是文化,食物却成了附属品。

对于吃饭,钱钟书先生更有独到的见解,巧的是,这些见解也是在图书馆翻阅图书时偶尔看到的。他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