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和面包的较量(上)
文章来源: 托宝猫2016-01-28 05:30:11

 

一连几天都忍不住吃得太多,摸着滚圆的肚子,很是恨自己不争气。

吃得多,一大原因是这几天都做中国菜,因此没有办法控制米饭。

吃法国菜,我只吃肉和配菜,不吃主食(也就是面包)。但是吃中国菜就不行了,两碗米饭是必须的,没办法不吃。

口味上来说,我博采众家、不分彼此,中国菜和法国菜一样的吃。如果说自己还有中国胃,不特别体现在对中国菜的热爱,反而体现在吃中国菜时减不了的米饭。

当年在瑞士时,还不怎么吃西餐,每次去河那边的中国小商店都扛五公斤大米回来,每天吃,过不久就得又去扛一次。现在住的城市,家乐福也卖泰国米。一开始我们还是买五公斤装,可是消耗速度明显不如当年。去年夏天一袋米没吃完就回中国度假去了,两个月后回来,一开柜子,飞出一群妖娆的小飞蛾。消灭那群蛾子和它们的后代费了好大功夫。从此学乖了,再也不买五公斤装的大米,怕短时间内吃不了又闹妖蛾子。于是改买一公斤的小包,吃完了随时补充。

也不一定要买亚洲米了。家乐福里买的泰国米,都是长粒,煮出来一粒几乎有条小虫那么长,太不赏心悦目。这也罢了,最大问题是太干,不够粘,每次煮饭放的水是其他米的两倍,口感很差。我又不想为一包米专门去光顾城里仅有一两家门面狭小的亚洲商店。近处没有大型的亚洲超市,老拘泥于made in Asia怎么行呢,必须得因地制宜。我已经成功地用意大利甜醋代替了中国醋,用红酒代替了料酒,用荷兰产的酱油代替了中国产酱油,难道还搞不定一包大米?

于是经过各种比较,敲定一种法国米,出产于法国 Camargue地区,“带翼公牛”(Taureau Ailé)牌子,一听这名字,又轻盈又霸气,还满满的都是雄性风采。一公斤包装,卖1.6欧元左右。粘度适中,长度适中,很不错。我用它煮饭、熬粥、做寿司,都没问题。

原先从中国带来的电饭锅年事已高,该退休了,于是花三十多欧元重新买了一个,很好用。这电饭锅是SEB牌子,生产地大概还是中国,但名义上却是正宗法国货。所以说和平演变是互相的,一个中国人在法国用法国米在一只中国生产的法国牌子电饭锅里做中国饭给两个法国人吃。说来说去,不知道是谁演变了谁。

老鼐诚实地说:认识你之后我才开始喜欢吃米饭。以前在我父母家吃米饭简直就是苦差。

我非常理解他。他父母家煮米饭的方法与煮面条一样,先烧开一锅水,把米放下去,煮一会儿把好好的米汤倒掉……倒掉!!……倒掉!!!然后在这盆面目可憎、口感可悲的硬米饭里加点盐,也许还加点黄油,拌一拌,用作肉菜的配菜。法国人认为煮出来的米饭必须得像一盘散沙才算成功,如果黏在一起,那就是失败。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超市里卖的米大都以“不黏”为卖点,我们吃起来就觉得太干。

可怜的老鼐吃了二十几年这样的米饭,第一次吃到我用电饭锅做的水米交融、晶莹白嫩的米饭时,怎能不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喜欢吃下饭的菜,用他的话说,是那些“能跟米饭拌在一起的菜”,比如红烧茄子、酸豆角炒肉末之类的菜。回中国别人在饭店请吃饭,二话不说先上些大菜和几瓶酒,说别忙着吃饭,先喝酒吃菜。老鼐就很郁闷,说:“为什么不让我吃米饭?菜要跟米饭一起吃才好吃。”他就是这样朴素的小农口味,能下饭的菜才是好菜。 这都是老婆在家里训练出来的,老婆只会做些青椒炒肉、西红柿炒蛋之类的低水准下饭菜。要吃复杂的,就只好等着遭遇正宗中国餐馆。

托小猫也喜欢吃米饭,白饭都能吃一碗,拌上西红柿炒蛋更是不知今夕何夕。可惜这姑娘不能吃辣,比起爸妈来,少了用麻婆豆腐和水煮牛肉拌饭吃的乐趣,在川菜湘菜馆子里只好扒白饭以果腹,喝清汤以祭牙。不过她喜欢吃醋溜土豆丝,她爸爸却又不喜欢,认为我刻意保持土豆丝的脆性简直不可思议。整个家里只有我什么都吃,辣也可以,不辣也可以,肉也可以,菜也可以,脆土豆丝也可以,糯土豆块也可以 。而且我跟老鼐不同,认为所有的中国菜都可以用来下饭。即使大块或者少汁,没法跟米饭拌在一起,但咬一口炸排骨再塞一口米饭,无论如何总是好的。

总而言之,我觉得米饭既不影响喝酒、也不影响吃菜,反而锦上添花。普通菜可以由米饭来撑腰壮胆,如同兄弟沙场拼杀,一窝蜂闹哄哄而上;越是好菜越需要米饭来默默辅佐,如同明君需要忠臣,你用我还是不用我,我都在这里,不来不去。可你一旦用我,就铸成了五脏庙的千秋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