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女人
文章来源: 托宝猫2013-01-14 04:53:28


我不会看五线谱。慢慢看,大概能分出节拍来,也能看出音符的上下走向。但拿着乐谱随口哼出曲子是做不到的。

我不是没有试图学过,可死活学不会。于是破罐子破摔,仗着自己有点乐感,靠耳朵辨音的本领不错,理论这方面就不思上进了。从此成了个不靠谱的女人。

我学不会五线谱,不仅仅是我的错。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我是简谱熏陶的一代。我少年时期的爱好之一就是在各种花边杂志上找港台流行歌曲,自己学唱。那些印刷粗糙的歌曲都是用简谱记曲的,于是看着看着我就无师自通了。

然而看惯了数字记谱,蝌蚪谱从此再也进不到我脑子里去。我从来没有学习过任何一种西洋乐器,这种音乐教育的缺失无疑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我的不靠谱。

弹古琴不一样。古琴谱是减字谱,乍一看不明不白,实际上明白得很。对于弹古琴的人来说,琴谱在手,一目了然,识不识五线谱根本无关紧要。不过对于门外汉,古琴谱还是很可以唬人的。红楼梦里宝玉见黛玉看琴谱,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第一次看到《笑傲江湖》曲谱,“只见全书满是古古怪怪的奇字,竟一字不识”。令狐冲是个武人,不识琴谱也罢了;宝玉竟也不识,难怪黛玉要嘲笑他。不过,生有涯而知无涯,我如果不是机缘凑巧、略学了一点琴,很可能也要归入号称读书人却不识古琴谱的那一类里去。

生有涯而知无涯,这句话是一点不错的。活到三十好几,我终于知道风靡中国大陆几十年、慷慨丰富我少年时代文艺生活的简谱,原来跟马克思主义一样,竟然是舶来品。不仅是舶来品,而且是法国货。17世纪巴黎方济会修士 Jean-Jacques Souhaitty  是始作俑者。18世纪卢梭也插了一脚,大力推行。到了19世纪,一个数学教授、一个乐团指挥和一个音乐教授终于把这东西给最后敲定了,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官方承认,根据这三人的姓,从此定名为 “Galin-Paris-Chevé 记谱法”。这记谱法很可能是从欧洲传到日本,再从日本传到中国,然后就在中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如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不使用了,却在中国找到了第二故乡。

跟简谱有关的人物里,最让我吃惊的是卢梭。因为其他那些人我压根都没听说过,而卢梭我是很知道的!可是我虽然很知道他,却不知道他跟简谱有一腿。这知识竟然是我家那个一开口就跑调的大百科全书无意间透露给我的。我顺藤摸瓜,这才把简谱的来龙去脉摸了个清楚。

这个发现让我很心灰意冷。我不识五线谱,本来还自我安慰说这也算是间接的抵制洋货、曲线救国。没想到我点着小油灯颠三倒四学的那个还是洋货,而且还是已经被国际市场所抛弃了的洋货。既然这样,我不靠谱的事实就连爱国主义也无法粉饰了。

我还有机会变得靠谱一点吗?机会不是没有。我女儿的音乐教育眼看就要开始,被“陪太子读书”的责任心驱使,我会不会克服万难,被硬生生逼成一个好学的书童呢?

那天老鼐问女儿:你以后想学小提琴还是钢琴?女儿还没答话,我抢着说:钢琴。

老鼐锐利地看我一眼,我讪讪说:……家里摆架钢琴,也算一件家具嘛。一举两得,划算,划算。

老鼐说:言不由衷。请说真正理由。

我说:钢琴是键盘,看着谱弹,谱怎么写就怎么弹,比较直观。不像弦乐,需要耳朵的分辨力。……比如你吧,你虽然唱歌跑调,但是只要识谱,就能弹钢琴,可是你绝对不可能去拉小提琴。

老鼐说:别扯远了。你老实说,你这里面是不是有假公济私的成分?

我只好羞愧地说:是的。

——陪太子弹琴,蝌蚪音符和黑白键对照观看,一目了然,陪着陪着我就看得懂五线谱了!——这就是我初步的私心……

——看懂了五线谱之后,继续陪太子弹琴,陪着陪着我也就会弹钢琴了!——这就是我进一步的私心……

前途光明,我的不靠谱生涯总有结束的一天。想到这一点,我无比振奋。看看自己的两只老手,觉得音乐生涯从四十岁开始,成为钢琴家是不大可能了,但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谱员,大概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