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得就像是面镜子——看电影《天注定》
文章来源: 点缀2014-03-18 15:16:11







真实得就像是面镜子
——看电影《天注定》
 
 
天注定,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看上去怎么都不像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可是看过了这部历时两个小时的故事片,又不能不说这部影片也只能叫这么个名字,虽然有点四不像,或者还有点宿命的神秘,但是用在这部影片上还真是有那么点恰如其分的意思。
 
是的,仔细一想,世上有什么事情不是天注定的呢?姻缘婚姻,富贵贫贱,旦夕祸福,生老病死,等等,每一个都是天注定的。只不过天注定三个字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更像是高悬于命运头上的一支判官笔,当生活本身就贫困不堪,却还要雪上加霜之时,天注定三个字多少还是有些许功用的,比如它能让你少安毋躁,进而听天由命,以至于是逆来顺受,到后来就见怪不怪。
 
当然,这部影并没有刻意灌输给你天注定的概念究竟是什么,但是通过电影里的四个故事,又会让看电影的你,在感到震惊或是沉痛的同时,去感悟、去理解、去归纳天注定到底是什么。这便是艺术的属性了,它用形象与故事来说话,而不是用理论或教条来说教。观众心里自有一个解码器,即便是说不出来其中的所以然,但也是完全能够心知肚明,从心灵深处感觉得到,也感受得到的。
 
虽说是四个故事,但又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在时空上虽然没有重叠,在故事的大背景上却是不可分割的。所有的剧情都是在一个相同的大舞台上展现的,凝聚了当下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现状,映照出人们在剧烈的变革中的处境、遭遇,以及他们的态度。正是因为这部影片太贴近生活了,所以才会让远离事件中心的人产生强烈的压抑感,甚至是让人有点迷茫,不知所措。相信生活在事件中心的人,他们的观感则一定截然不同。
 
四个故事的主角儿分别是大海,三儿,小玉和小辉。大海是山西人,三儿是重庆人,小玉是湖北人,小辉是湖南人。四个人最后只有小玉没事了,她继续活着。其他三个人都死了。大海的死是悲壮的。三儿的死是罪有应得的。小辉的死是因为一时想不开。不用说这四个人物的原型,都是近十几年来曾经轰动过一时的新闻人物,当然小辉是编导就十四个富士康跳楼员工一事,在艺术上呈现出来的一个代表人物。
 
编导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没有对这些事情熟视无睹,也没有见怪不怪,而是把这些家喻户晓的新闻事件串联在一起,并给每一个事件与人物赋予了艺术上的升华与定义。让人们从这些经过艺术创作的事件和相关人等的故事中,能够有所思索或领悟点什么。比方说大海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当中所产生的严重弊端,以及所造成的危害。从三儿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人性失去道德底线后的残酷与可怕。从小玉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年轻女子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小辉的故事则更加沉重。因为前三个人的故事还算比较单一,有个体的偶然性,也有规律而言,有脉络可寻。而小辉的故事,则没有那么简单了。富士康集团的代工厂自2010123日,到2010115日止,在短短的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有十四个年轻的工人,先后从工厂的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这个新闻曾经令人瞠目结舌,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虽然富士康的员工所遭受的劳动强度与压力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但也不至于非要以死来抗争啊!而且这样做的人居然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而是十四个。他们正当青春年华,就这样地放弃生命,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没有理由,也是最令人心痛的选择。
 
这部电影从艺术的角度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已久的疑问。原来小辉有太多的挫折与难题,而且都赶到了一起。小辉偏偏又是一个极其孝顺父母的孩子,对于母亲的误解难以释怀。情窦初开的他,对感情看得也重,无法面对残酷的事实。偏巧在这时,又有人来找他算旧账。对于一个刚离开家园,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怎么能够独自承担得起这一起涌来的烦恼与绝望呢!所以导致他严重悲观厌世,当他决绝地从宿舍楼上跳下去的那一刻,他一定是想只有死了才能够一了百了,才能够再也不会被那么多的无奈与悲苦所缠绕。所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
 
在那一刻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跟他说说话,关心他一下,哪怕是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他就会逃过一劫。躲过那一刻,他的心里也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惜,人人都那么忙碌,谁也无暇顾及到他人的事情。悲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十四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后来在富士康的成都工厂也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这样这个数字就被改写了,变成了十五个青年工人因为不堪压力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不能讳言的是,小辉这些人还是很可尊敬的,他们认为生活不再有出路了,他们就一个人上路,静静地去死,而没有大开杀戒,滥杀无辜。电影中小辉捡起那个放弃惩罚他的前工友扔下的金属撬杠的时候,观众会以为小辉是不是要发疯了,很可能下一个镜头就是他挥舞着撬杠见人就打了。可是没有。小辉没有向无辜的人泄愤,他回到宿舍坐下来想了片刻,站起身把撬杠随手扔到了上铺,转身就走向了室外,站在走廊的栏杆上向下纵身一跃。小辉的死,死得磊落,除了父母,不欠什么人的。
 
影片开始和结尾的设计都很有张力,像是匠心别具,又浑然天成。开始时,大海坐在停驶的摩托车上,注视着眼前的景象,满载西红柿的一辆大卡车侧翻在山区公路上,路肩上躺着一个人,已经死了。远处,看不见的另一处山中转角处的公路上,三儿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拔出手枪,将三个拦路抢匪一枪一个地击毙了,之后再驾驶摩托从容上路。下一个镜头是他来到了大海面前的那个车祸现场,在大海与翻倒在路上的西红柿之间缓缓通过。大海的黄呢子军大衣和他的木然表情,还有三儿临危不惧,痛杀抢匪时的冷酷神情,以及山区公路的陡峻地势和云雾缭绕的环境,很有些美国西部片的味道。这样的设计与开场,对于国产影片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相当别开生面的。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眼球。
 
结尾部分,小玉出狱后竟然鬼使神差般地从湖北去到了山西找工作。她去参加应聘的那个企业就是大海深恶痛绝的胜利集团,那个女董事长就是被大海开枪打死的前董事长焦胜利的妻子。这里面有什么因果关系吗?还是说这个世界太小了,社会的弱者无论怎样躲避,还是像孙悟空一样,总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吗?电影没有交代,需要人们自己判断回答。不过有一点应该是没有悬念的,那就是女董事长已经认出了小玉是一个曾经的新闻人物,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小玉是不会被录取的。电影落幕之时,一大群上了年纪的男男女女从城墙的一侧络绎不绝地走过来,摄影机正对着他们那一张张没有表情的面孔。
 
接着镜头拉开,在城墙的拐角处看到一个临时搭建的露天戏台,那里正在唱晋剧《玉堂春》。此前看到的那群人原来是来看戏的。此刻,县官正在审问苏三,晋剧高昂的唱腔里透出强烈的悲愤与凄楚之情,充满了感染力。小玉也来到了看戏人之中,只听县官对着跪在案前的苏三连着三声喝问:你可知罪!没见台上的苏三回答,只见台下的小玉相当动容,眼圈泛红。她一脸的沧桑,发型也由原先的长发变成短发。看到了苏三的处境,她一定是想起了她的遭遇,如果不是舆论的声援,她现在恐怕还在狱里。小玉的原型是被人欺凌,又被栽赃为犯有故意杀人罪的、轰动一时的邓玉娇案的当事人邓玉娇。
 
影片中的很多人物都非常真实生动,令人印象极其深刻。除了大海,小玉,小辉,还有在夜总会上班的湖南妹子莲蓉。这个年轻女孩有天使一样的面孔和心肠,可是当小辉向她示爱时,虽然他很感动,却又能说出“欢场无真爱”这样的绝情之话。并且坦诚告诉小辉,她有一个女儿,已经三岁了,她要抚养她。她和小辉的邂逅与交往可以说很美好,也很真诚,可惜在生活面前,他们还是无缘走到一起。毫无疑问她比小辉成熟很多,承受能力也强得多。小辉如果有她一半的历练,也就不会一时想不开而走上了绝路。
 
反面人物则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令人不齿。大海的敌人矿主焦胜利自然是很黑了,指使人将扬言要告发他的大海明目张胆地暴打了一顿,但是回头又派人去医院给大海送去了两个大花篮和3万元现金。尽管这件事非但没有收买大海的心,反而让大海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方式为民除害了。不过焦胜利这个人办事还算拿得出手,不像后面那个被小玉杀了的那个人简直就是一个下三烂。尽管那个人在影片里连名字都没有,他可是一个恶贯满盈之徒。他先是在公路上私设收费站,让手下的人对于要发票的卡车司机大打出手。到了晚上又去桑拿房里不仅大肆挥霍,还狂妄之极。这个人物的恶行令人发指,自然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终于自食恶果。那是他罪有应得,也是他咎由自取。
 
电影中的多数对白使用的都是人物的当地方言,比如山西话,重庆话,湖北话,湖南话等等,虽然要是没有字幕的话听起来会有困难,但是感觉上还是很亲切,很接地气,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本来样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实编导还是很用心的,在人物的编排上,在故事的叙述上都是可圈可点,非常到位的。这里面没有一个人物是干瘪没有生命的,就连一些过场人物,只有一两个镜头的角色都不马虎,都非常得有戏,有位置,感觉上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因此这部影片的剧情扎实充足,两个小时的篇幅相当于四部两个小时电影的信息量。
 
不能不提到的是,电影中的每个演员也都演得极好。姜武那愤懑的眼神,王宝强那阴森的表情,赵涛那坚毅的神色,还有罗蓝山那稚嫩的面孔,以及李梦的青春可人,凡此种种都让人无法忘记。张嘉译仅仅是客串了小玉的情人,也是广州一个服装厂的车间主管这么个小角色,出场只有两次。一次是在湖北与小玉见面,只是反复重复一句话:你跟我回广州吧。在广州工厂的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他边吃午餐边处理违犯厂规的小辉,虽然处理的措施不算公道,但是他还是能够和颜悦色地说事,不是通常工头对工人的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所以他的表演也是很有戏,满有人情味的。
 
不知道为什么在很多人的眼里,会把影片的暴力情节看得很大,好像编导是在刻意渲染暴力似的。实际上暴力的出现只是剧情的需要,而不是影片的重点和目的。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仅从这部影片就不难看出,编导是一个很有想法的电影人,他的电影主题都很厚重,都能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扣,对于尖锐的社会问题不粉饰,不回避,也不夸大。所以他的电影都很有看头,是那类看了还要咀嚼的电影,非常有分量,有沉重感,真实得就像是一面镜子,深刻得就如同是一座大型群雕。
 
《天注定》就是一部这样的影片,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里面都能找得到,都能看得见。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一定会很突出,而且时间越久越会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