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真正的国际友人——看记录片《往事》与《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
文章来源: 点缀2012-06-15 07:05:11


 
                               纪录片《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1)北上



一位真正的国际友人 

——看记录片《往事》与《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转眼就可以忘记的,有很多历史也是不需要记住的,但有些史实就一定要牢记,有些历史人物就不能也不应该忘记。比如阿拉伯的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虽为英国情报军官,可是却为阿拉伯人民着想,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为阿拉伯的部族出谋划策,并率领他们的武装与占领军进行了殊死的抗争,他用无畏的精神与杰出的军事才能,改写了阿拉伯的历史进程,他也随之成为世界近代史上一个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式人物。

 

同阿拉伯的劳伦斯有得一比的是美国人司徒雷登。他长期居住中国,传教,办学,对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尽管他没有率众参与战争的经历,在这一点上他的事迹与劳伦斯相比,缺乏一定的传奇与戏剧性。但是他的贡献却是一生的,而且他身兼传教士,教育家以及外交官的多重身份,并且在二次大战中被侵华日军关押了4年之久,因此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并不比劳伦斯差,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位不能忘记的人,一位真正的国际友人。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生在中国杭州,父母都是在中国的传教士,奶妈是中国人,所以当他会说话之时,首先说的是汉语而不是英语,并且还是正宗的杭州方言,这让他日后(11岁)回美国读书时,被同学嘲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取得博士学位后,他没有想过要回中国,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愿意像他的父亲一样,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传道士。可是他心里有一种力量,催促他回去中国,为那里的人民服务。

 

最后他顺服了这种召唤,回到中国,子承父业,当了基督教长老会的传教士,从此把毕生都献给了这个国家。后来司徒雷登又受教会委托,创办了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27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把这所教会大学办成了同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一样的一流学府,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精英和有为之士,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为中国学术界培养了55位院士。

 

再后来,他的经历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日军被赶出中国后,中国陷入内战,美国政府为了掌控中国的局势,在万般无奈之下,不拘一格降人才,启用身为民间人士的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个官职的任命,深受中国各界的欢迎,但对于由传教士出身,又大半生以教育为业的司徒雷登来说是太沉重了。

 

当时的这个位置处于中国政治风云强烈变幻下的风眼之中,司徒雷登既没有让共产党满意,也没有让国民党高兴,最后连美国政府也不信任他。原因很简单,他本来就不是政治家,没有权术,只有美好的愿望,他希望国共两党能够成立联合政府,为此穷其所有努力,遗憾的是哪一方也不说他好。这是他的悲哀,也是当事三方的悲哀,更是中国人民的悲哀。

 

当时,司徒雷登在感情上是倾向共产党的。1949年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前,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都广州时,苏联的大使馆立即也随同去了广州,可是司徒雷登领导下的美国大使馆就在南京稳坐不动,对此大大地得罪了国民党政府,本来可以同司徒雷登用家乡话聊天的蒋介石,在司徒雷登生日时却连一个面子上的表示都没有,更不要说送什么礼物了。司徒雷登不离开南京的目的,是要同代表新政权的共产党接触,要准备承认新政权,同他们商谈建立外交关系。

 

但是那时的共产党就认准了斯大林,完全不理会建立另一种国际关系的可能性,甚至彻底放弃同美国的一切来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紧急把司徒雷登召回国内。毛泽东更是以新华社的名义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把司徒雷登当作了美帝国主义的代表,钉在了耻辱柱上,加以无情的鞭打与嘲讽。后来这篇文章又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中国更加家喻户晓,成了不得人心的、失败的代名词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得滑稽,被共产党不待见的司徒雷登,于19497月奉召回美时,他选择的离开中国的路线,并没有像国民党政府所希望的那样,先取道广州,再回美国,因为这样做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很重要,表明了美国政府在精神上的支持。司徒雷登却是乘飞机从南京直飞冲绳,并在那里发表声明,赞成中共领导的中国政府,不过美国政府并未让这个声明在美国发表,还电告他不得再作声明。

 

被迫离开了中国的司徒雷登,原本还以为过一段时间就会再回去。可是没想到的是这成了他与那片故土的永别。在美国朝野检讨中国大陆变色的原因时,麦卡锡主义营运而生,为此对一切与共产党沾边的事情都进行疯狂的陷害与打击,访问过延安,写了《红星照耀的中国》(中译本书名为《西行漫记》)的埃德加·斯诺被迫移居瑞士。

 

司徒雷登也遭到调查,要不是他回美后三个月就中风卧床,对他的清算将是可怕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相当于同世纪60年代末期、文革中的中国,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迫害当道,恐怖盛行,斯文扫地,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欲将政敌至于死地而后快。从这一点上说,麦卡锡主义及其疯狂的反动,应是后来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鼻祖。

 

司徒雷登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回到中国。可是他在遗愿里,却还是念念不忘要将自己的骨灰埋在燕京大学的燕园,他毕竟为这所大学付出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埃德加·斯诺后来埋在这里,身为燕京大学校长的他更有资格在这里长眠,更何况他的美国妻子就葬在那里,自妻子早年去世后,他一直未娶,他要与妻子葬在一起,这个要求既合理,又不过分。

 

不幸的是司徒雷登的愿望就是没法实现,最后还是杭州市政府伸出友谊之手,以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为理由,同意将他的骨灰在杭州下葬。20081117日,司徒雷登骨灰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陵园文星苑,美国驻华大使和杭州市副市长均出席安葬仪式。“别了”的司徒雷登在去世了48年后又回来了,回到了杭州的青山翠竹之间,有绿水彩云与鸟语花香为伴。虽然这是历史的一次不小的进步,但回望北京时,司徒雷登的心一定还会有莫大的遗憾与不情愿。

 

司徒雷登是个极其清廉的人,他当传教士,当教育家,当大使的薪水都用在了他热爱的事业上了,他没有房产,没有积蓄。特别是他当燕京大学校长时,为学校筹集到了大量的资金,可是他自己却没有钱。当时燕京大学的教授月薪是360大洋(银元),校长是500大洋,他自愿拿教授的薪水。当他不当大使后,就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和医疗保险都陷入窘境之中,回到美国,没有他的安身之处,他就寄居在友人家里,后来还是在友人的帮助下,他的晚年生活靠着教会的救济,才得以衣食无虞。

 

司徒雷登的友人,就是他的学生兼好友和秘书的傅泾波先生(1900年-19881027日)。傅先生是满清贵胄的后裔,出于对司徒雷登的尊敬与热爱,从司徒雷登当燕京大学校长始,就给他当私人助手,当大使时,还是他的秘书,最后又一同撤出中国,回到美国。从此司徒雷登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美国,没有离开过付家,凡十三年。司徒雷登中风半身不遂时,都是傅先生和他的儿子给他洗澡,傅先生夫妇料理司徒雷登的生活,照顾他的起居。其实傅先生在麦卡锡时期,也被指控过,说他是共产党的间谍,为此遭受美国政府监控,处境一度非常不好。

 

司徒雷登去世后,傅先生一直与中国政府联系,并于1973年和1984年先后两次回到中国与有关方面接触,希望能按排司徒雷登的骨灰安葬在燕园。未果,傅先生去世后,他的后人又接着做这件事。这一家人对司徒雷登的感情与友谊是令人钦佩的。傅先生的长子傅履仁(John L. Fugh1934912—2010511日)是美国陆军少将,是有史以来华人在美国军界取得最高军衔者,同时他还曾担任过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的会长,做过许多有益于华人在美参政议政、以及中美友好方面的事情,可惜他在20105月辞世,享年75岁。

 

司徒雷登的骨头是很硬的。日军侵入北京后,很多大学撤退到西南,他就是不撤,坚持在日军占领下办学,这为当时那些没有条件到西南求学的爱国青年,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就学方便。他在燕京大学校门口挂上横幅,说这是美国大学,日军不得入内。日本人拿他没有办法,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向日本宣战,日军才敢对他动手,把他抓起来关到集中营里,直至日军投降,遭受了四年的非人折磨。司徒雷登的人格是无法不令人肃然起敬的,所以深得他的学生和知道他的人的崇敬与热爱。

 

司徒雷登在华的最精彩篇章是在燕京大学的27年岁月里,他不仅重金聘请了当时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担任教授,还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抗日行动。9·18事变后,他亲自带领燕京大学的几百名师生上街示威,他走在队伍的前头,高呼“打倒日本军国主义!”

 

1934北京学生为反对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组织请愿团赴南京,燕京大学学生宣布罢课。一些人以为身为校长的司徒雷登是不会支持罢课的,不料他却说:我在上海下船时,首先问来接我的人,燕大的学生是否也去南京请愿了。我听到答复,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大学生没有参加请愿,那说明这些年来我的教育就完全失败了。

 

司徒雷登虽然是个美国人,但他实在是一个长着白人面孔的中国人。他的一生在中国生活了56年,与中国人的感情深过他的同胞,正如他我定为:“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 人”。也如历史学家林孟熹所说:“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他的传教士与教育家的生涯无可指责,只是在晚年他被美国政府利用一事,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令他悔之莫及。他不是一个政客,却当了政客的工具,所以他逃不脱悲剧命运,郁郁而终。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岁月的推进,司徒雷登的中国心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认知与钦佩。相信他得到官方正确评价的那一天也不会太远。

 

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凡是真心帮助我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也不会忘记,并要世代缅怀之,永远感念之。司徒雷登就是这样一个值得缅怀与感念的人,虽然我们现在所给予他的回报连滴水都够不上,但不等于说以后就不会以涌泉来相报。司徒雷登是我们的一位真正的国际友人,他以一生之传奇,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他佩得这个称谓与殊荣。

 

 

纪录片链接:

往事:别了之后的司徒雷登-2011112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OnIoix9YpA&feature=relmfu

往事:司徒雷登和他的中国家庭-2011112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D8btY7CIU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1)北上

http://bugu.cntv.cn/documentary/explore/jianzhengqinli/classpage/video/20100703/100098.shtml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2) 燕园

http://jilu.cntv.cn/C20355/classpage/video/20100705/100075.shtml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3)守望

http://bugu.cntv.cn/documentary/explore/jianzhengqinli/classpage/video/20100706/100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