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就要娶巧珍——看电影《人生》
文章来源: 点缀2012-04-29 06:42:50




           电影《人生》原唱插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演唱 冯健雪



娶妻就要娶巧珍

——看电影《人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是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憧憬的时期。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社会上一片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气象。那个时候在电影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做“西望长安,有天明。”就是说西安电影厂的吴天明是当时的新锐导演,他的作品有时代的气息,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他的第一部电影就轰动了全国,影片还没有公映,片中的主题歌就在社会上传唱开了。“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浓郁的陕北风味,哀婉的离别之情,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心,里面的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催人泪下。不要说这部片子在当时感动了全中国,就是在三十年后的今天,照样也是深具价值,令人动容。吴天明导演的这部有名的电影就是《人生》。

 

虽然家里世代都是面向黄土,背朝蓝天的陕北农民,但影片的主人公高加林却是一个绝不安心务农的农村知识青年。他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小学当民办教师,已有三年教龄,并被评为模范教师,可还是成为村干部以权谋私的受害者,一夜之间失去了这个位置,不得已又回到生产队里当起农民。后来,又戏剧性地时来运转,真去了城里,当了广播站的专职通讯员。然而好景不长,因为横刀夺了别人的所爱,被报复,最后又被贬回农村,继续干回老本行,尽管一百个不愿意,为了生存还是得硬着头皮再当农民。

 

这个人物年纪轻轻就几起几落,并终于没有能够麻雀变凤凰,还是回到老家去种地,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真是人生的一种莫大悲剧。那时候人们脱离贫困的选择很少,人生下来是农民就注定了一辈子要当农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一辈子就是农村户口,一辈子与贫困为伍。如果这个人没有文化,又因为社会不是出于变革发展的阶段,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感觉有什么不对,当然更不会感到痛苦。他们的祖辈原本就是这样,在穷苦中他们劳作生息,娶妻生子,生老病死,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不过高加林则不一样,他恰好有幸读完了高中,又恰好赶上了社会转型,观念开放,经济挂帅的新时期,所以他的苦恼就大了,他的有幸也就成了不幸,甚至成了悲剧。他的奋斗,抗争,以及失败都是一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实况,也是那个时代人生的一种缩影,虽然不具普遍性,但是极具典型性,这也是这部影片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反响与共鸣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高加林这个人物的深刻性,超过了同片中的女主人公刘巧珍。其实未必如此。高加林的遭遇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这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草根人群,在改革中,他们也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希望从生活的品质到生活的方式都能有所改变,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愿望,一种企图心,如果你不具备实力,没有背景,没有必须的社会关系和条件,这又谈何容易?实际上是想也白想。

 

高加林也算一个人才,有一定的文笔,可以写些新闻稿件,也可以以此安身立命。可是他却两次被命运开了玩笑,两次脱离农村劳动,又两次失败,最后又不得不回到人生的原点。所以,如果说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深刻性,那是因为这个人物的身上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并且具有相当的可信性与真实性,因而他的命运也就很有一种沉重和压抑之感。

 

尽管如此,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还是不能与女主人公的深刻性相提并论。因为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高加林的功利心与虚荣心。他经不起诱惑,并且最终夺人所爱,被他的仇人以革命的名义举报了,更被道貌岸然的纪律冠冕堂皇地惩罚了。本来,他进城工作的这件事是不合手续的,在那个一切问题都可以无限上纲的环境里,不判他劳教就已经是够客气,够人道的了。更何况,他还有把柄在人家手里,他无情抛弃巧珍的行为,就相当于陈世美的所作所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陈世美总是要遭到报应的。事实上对他的惩罚里,也包括了道德上的严格审判。

 

而巧珍却不同。她就是一个农民的女儿,长大后又心无旁念地继续当着农民。由于高加林落难,她有机会把对高的同情与喜欢,变成了挚爱的感情。这部影片真正感人之处就是在她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她的朴实,厚道,专一,善良,无私,关怀都是那么得真诚无伪,生动鲜明。在高加林苦闷时,她真心地安慰他,支持他,从精神到到物质都竭尽全力地帮助他。她说出的话既实在又贴心,还在理,使处于苦闷中的高加林不能不被感化而不接受这份感情。

 

令人为之动容的是,目不识丁的巧珍是这样同高加林,语重心长地说着心里话:当农民就当农民,天下农民一茬人呢!咱俩一块过,你在家里呆着,我给你上山劳动,不会给你受苦的。我看着你比我爸我妈还亲。要不你干脆想办法出去工作,只要有门路,我支持你出去工作。将来你要是有工作,我留在家里种咱们的自留地,养咱们的娃娃,你有空就回来看看我,农闲时我就带着娃娃去跟你住在一起。等咱们结婚了,就是在村里,我也让你七天头上歇一天,就像在学校里一样,我让你过星期天。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高加林真的心想事成,在城里有了份工作,不过万分残酷的是,等待巧珍的却是高加林的绝情离弃,高加林进城的结果,是巧珍失去了他。可怜的巧珍在这次见面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她爱的人已经恋情别移,她还好心地把自己半年的劳动所得的一半50元,拿来给高加林用。巧珍是那种能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所爱之人的女人。她是一个要爱,就用全部身心、毫不保留地去爱的一个人。如果高加林需要她的生命,她都会给。

 

当然,在这份感情里,一开始就是巧珍在主动地追求高加林,她处处关心他,心疼他,看到高加林到集市里抹不开面子卖蒸馍,她便背着他把那一筐馍都买下来,另外再为他买来一条烟,送给他抽。后来又把家里的枣子,鸡蛋等,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在第一时间里拿给高加林吃。这些细节说明,她心里只有高加林,她每时每刻,都在不遗余力,倾其所有地爱着他。可是,可悲、可惜、可怜与可叹的是,到了最后巧珍却成了那个时代的小芳,歌手李春波歌里那个令人心碎的村姑小芳。

 

这个结果仅仅是个个案,还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悲剧?令人深思。不过,不管是何种性质,反正后果对于巧珍来说都是一样。她失去了唯一的梦想,失去了爱的所有内容与意义,从精神到心灵,巧珍就等于死了。他所爱的人在虚荣与贪婪面前果断地抛弃了她。她死于无情的背信,成了现实的殉葬品。她的遭遇才是真正的不幸,真正的悲剧。这个悲剧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巧珍同无数个小芳一样,是城乡差别与传统观念的牺牲品。由此可见,不从根本上消灭农业人口的贫困,人生来就不可能是平等的,这样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遭受极度打击的巧珍,后来还是嫁给了一直追求并等着她的农民马拴,可是她的心还在高加林身上。听说高又被贬回来当农民,她心疼难忍,一个劲地央求她的姐姐不要再报复高加林了,说他已经够可怜的了,如果她姐姐执意要报复高,就等于是向她的心里捅刀子。其情之真,其心之痛,令气急败坏的姐姐也不能不为之心软,而不能不接受妹妹的求情。

 

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很朴实,基本上就是以平铺直叙地方式讲述故事。演员也演得很自然,很本色,可是效果却是出奇得好。巧珍伤心无语的那几场戏,都让人泪水蒙眼,心里哀痛。可见令人感动的戏是不需要煽情的,必须是戏到、情到、理到才行。巧珍可谓是中国劳动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代表。这样的女人历来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她们是妻子,是母亲,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她们以无私的奉献顶出爱的一片天空,在世世代代里,温暖人间,造福苍生。

 

电影《人生》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者就是作家本人。路遥是中国八、九十年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得主。可惜他英年早逝,于19921117日,因病离开了我们。路遥幼年与少年的身世是极其悲惨的,他的家是祖祖辈辈的陕北农民,虽然是生在红旗下,但他从小就生活在极度的贫穷之中,饱受饥寒交迫之苦。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沉痛与厚重深蕴其中。这也是他离世30年后人们仍然纪念他的原因。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他的作品是为数不多的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他是一个用全部心思,乃至生命写作的人,他的人生很短暂,可是他留下的文学著作却是永恒与有价值的。

 

这部电影已经问世三十年了。这期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此时,影片中的主人公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高加林以后怎样了呢?如果他晚生几年,他就可以因为考上大学,而会鲤鱼跳龙门般地离开农村,那样的话,以后的他也许就会成为小有名气的记者或是桃李满园的老师,现在正在某个城市的某个住宅小区,过着他的日子。但是巧珍会在他的身边吗?肯定不会。他原本就跟巧珍不是一样的人,虽然他的父母也是世代的农民。

 

那么巧珍后来又怎样了呢?岁月能磨砺掉她的痛苦吗?事实上她的心已经随着高加林的抛弃而死了,尽管如此,但她毕竟是嫁了人的人,成为马拴的妻子,她得好好地与马拴过日子,况且马拴对她不薄,马拴对她的疼爱会减轻她的苦痛。可是巧珍还是会念念不忘高加林,因为巧珍对妹妹说过:“姐姐虽然没念过书,可是心里就喜欢有文化的人。”显然,巧珍没有错。只是她也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她如果生在城市,一定是个爱读书,有知识的人,那样她喜欢有文化的人也就更有条件了。

 

悲剧的种子实际上是在人还没有出生之时就种下了,这个又能怨谁呢?谁都一样,命运是无法抗拒的。人生来是平等的,只是一个口号,一种心愿,因为人生来就有高低贵贱之分,生来就是不平等的。这种命定的现实,是无法能够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的。工人的儿子当工人,农民的后代当农民,知识分子的后人再当知识分子,军人的子孙当军人,高干的后辈还会当高干。这是通常的规律,社会的传承,是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的。

 

不过,人生一世,最后谁都难逃一死。不管穷富,也不管城里人,乡下人,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的人,所有人的归宿都是一样的。死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与必然结局。从这个层面上讲,人生在世时,实在是不必追求功名利禄,更不值得本末倒置,为此闹得你死我活。人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必要的卫生设施与医疗保健就行了。

 

所以,一方面人不需要有太多的身外之物,但另一方面则一定要有爱,要有足够的爱,要爱与被爱。当物质有了最基本的拥有后,精神就是最重要的了。就像巧珍对高加林所说,生活苦一点儿没有什么,关键是要有一个“可心的家”。因此,电影《人生》说的是人生,实际上是说爱和爱情,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它是一部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珍惜与呼唤爱的经典高之作,它的深刻来自真实。

 

如果高加林到了城里能够不离弃巧珍,高加林就有福了。因为,巧珍是个好女人,是珍品级的女人。即便是她不爱马拴,可是她做了马拴的妻子,马拴就一定会被她旺起来,他们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丰衣足食。普天之下,高加林这样的男人是悲哀的,他们常常是踌躇满志,心比天高,却很难踏实下来,看重爱情,珍惜婚姻。

 

这样的人即使把人生中最不重要的身外之物追到手了,却难免要与最重要的爱与被爱失之交臂。人活着就是一个过程,与相爱的人活在一起就是最实在,最真实,最幸福,也最有意义的生活。富贵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没有爱,不能没有爱的人,不能不被爱。所以,如果高加林再有机会,他一定能够知道孰轻孰重,不会再与幸福擦肩而过。高加林,世人的警惕;巧珍者,极品女人也,娶妻就要娶巧珍。

 

 

 

电影《人生》的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3MzQ2ODA=.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_4l3apL_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