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文章来源: 点缀2011-12-21 08:48:43
 



每逢佳节倍思亲

——看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http://www.56.com/u69/v_MzgxNTIyNDc.html

 

 

这是一部2003年拍摄的影片,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的光阴,可是今天再看却丝毫没有任何距离感。这部片子以简单的手法,朴实的感情,讲述了一个手足真情的故事。即使没有特技,没有音响效果,就是一个捉襟见肘的小成本制作,却也能令观众为之动容,泪流不止。导演自己也说,拍的时候没想到这部片子会让人这样得感动落泪。

 

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一家六口人,在清贫中度日,却能其乐融融。父亲曾经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被不公正对待,就连在一个小城镇的小学里,当一个临时性的音乐教师的饭碗都保不住,最终在街头做苦工,以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全家的日子,妻子还重病缠身。

 

结果还祸不单行,好人不长命。夫妻在深夜去医院的途中,因漫天飞扬的大雪,遭遇车祸,双双失去了生命,扔下了四个无助的孩子在世上。从此这两男两女的四个孩子,天各一方,被四个家庭领养,被岁月吞噬,渐渐失去了联系。

 

二十年后,四个孩子中的老二,当中的大女孩儿齐思甜趁着回国演出的机会,四处寻找失散的哥哥、弟弟和妹妹。影片就在这些个过程中穿插着齐思甜对小时候生活的记忆。通过那些简洁的镜头,观众看见了他们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也看见了他们后来所遭受的打击与困苦。

 

父亲的忠厚与才华,母亲的贤惠与能干,哥哥的懂事与承担,弟弟的稚气与聪明,妹妹的年幼与任性,思甜的善良与孝顺,以及父母去世后他们的艰难人生。这些细节成为影片的重点,在不时的穿插中,令观众与片中人物一同走进他们那些虽有欢乐,但最终充满悲苦的童年。

 

影片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四个孩子在外面实在流浪不下去的时候,由懂事的哥哥做主,从最小的弟弟妹妹开始,依次把他们送到别人家收养,每一次送别都是一次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到了最后哥哥拉着妹妹跪在院子里,央求一个认识的人家,把大妹妹思甜收养下来的场面,更是令人同剧中的兄妹一样,肝肠寸断,悲痛之极。

 

自古以来穷人家的孩子都是重情重义,手足情深的。影片里的四个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彼此间那份血比水浓的深情,令人无法不感动。我看过了影片,写这个观后感时,回顾这一段的镜头,还是抑制不住泪水的流淌,以至于要中断几次才能继续写下去。

 

这些都不是编导的刻意渲染,而是剧情,亲情到了这个时候的必然表露。早有智者说过,在人生中,最长久的关系不是夫妻,不是父母,不是同学,更不是同事或朋友,而是兄弟姐妹的关系。大多数人生下来就有哥哥或姐姐,即使没有,没有多久也会有弟弟或妹妹,所以人的一生中,与弟兄姐妹相处的时间超出一切与其他人相处的时间。

 

父母再好,也只能陪你半生。夫妻再好,也只是半生缘。只有兄弟姐妹是长久的,从先后生下来,到先后离开人世,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因此手足之情又是人生中最真挚、最真实,又是时间最久的感情。这部电影里表现得就是这样的一种感情,所以怎能不动人呢!

 

到了后来,大哥齐忆苦与小妹齐妙的相认,两个人相对而视,那种不敢置信,又喜极而泣,最终嚎啕大哭的情形也就再真实不过了。真实感情的宣泄就是最真诚感人的表演。影片正是准确地抓住了这个关键点,所以拍起来生动感人,直接打动人们心中的最柔软之处。

 

这部影片令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这四个孩子的命运多舛,为他们洒下同情的泪水。同时也会让观众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亲情,看到自己与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因此有人说如果你是1975年以前出生的,你又有弟兄姐妹,小时候家里也有过清贫的生活的话,那么你就不会不被这部电影所感动,不会不流泪了。

 

在那个不正常的岁月,我们中国人实在是太苦了。本来这四个孩子曾经拥有一个祥和的家,有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可是他们的爸爸就是因为有某种思想错误,就被剥夺了工作的机会,就被沦为阶下囚,让一个幸福的家庭顷刻间风雨飘摇,危在旦夕。

 

如果孩子们的父亲有一份可以养家的工作,他们的妈妈也不会重病缠身都不去医院看病,以至于后来在夜间发作,再去医院时夫妻俩在路上双双遇难,令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为孤儿。这是这部片子的深层控诉,是悲剧的根本原因,不能视而不见。 

 

片中父亲一角是由中国摇滚音乐之父崔健客串演出的,其实说客串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角色的剧份比母亲一角儿还持重。看崔健的演技还不错,一付老实忠厚的样子,是一个好父亲,好音乐老师的感觉。唯一的欠缺是说话的语速太快了,像是在背课文,与他的沉稳的扮相不相符,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认可这样的演绎? 

 

还有,由于父亲是音乐家,平时在家里又常常与手风琴相伴。二十年后他的大女儿又成为指挥家,但是电影里却缺乏足够的音乐元素来突出这个特点,没有能表现出剧情在这方面的优势。更不要说父亲的扮演者本身就是著名音乐人了。没有使用现成的好条件真是可惜了,也是该片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遗憾。 

 

第一主角儿齐思甜是由香港歌星兼影星梁咏琪扮演的,很多人觉得她演得不好,不温不火的缺少爆发力。在我看,导演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剧中的她本来就是一个东北女孩儿,领养她的又是一家东北人,可是出国二十年回来,怎么能变成一口浓重,又奶声奶气的广东腔的普通话呢!

 

这是极其不真实的事情,令人相当不可思议。为什么不能给她一个普通话配音呢?这样观众听起来就不会有怪怪的感觉了。也不会令剧情有衔接不上的硬伤了。制片人文隽是香港资深电影人,却能容忍这个不正常的现象存在,真是令人奇怪。

 

有人说片中四个小演员,比四个大演员演得好。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这个原因在剧本身上。四个小演员演得好,是剧本赋予了他们足够的表演机会,让他们在关键之时有最真实的表演,他们不需要创作,不需要发挥,只需要照着剧情,如实去演就可以了。

 

长大后四个孩子在剧情上就没有了可以令人感动的情节了,所以看起来他们的表演就好像很呆板。这不怨演员,是剧本在他们成年部分时的诠释太单薄,也是因为成年的他们不是剧情的重点。这是影片的一种编排。不过做为一个手足亲情剧,主要以回忆童年生活来推进情节,这样演也足够了,只是委屈了那些大牌影星。

 

就像爸爸遭受了不公正对待一样,影片中的大哥齐忆苦在妹妹回来之后也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令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聚最终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遗憾。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这令这部电影产生份量,有了一定的厚重与力度。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也是真实的。本来就不是一件什么触犯法律的事情,还要被警察大兴问罪之师,没完没了的穷追不舍,看了后令人悲哀。一个小时候遭受过那么多苦难的孩子,长大了还要遭受不白之冤吗?这个残酷的现实,令人唏嘘不已。但不管怎样,观众相信齐忆苦是无罪的,他的冤情也必会真相大白。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圣诞、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再看看这样的一部影片,还真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这部片子所表达的一切,代表了人际间最真实的一种感情。正如片中的父亲所说: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谁叶不认识谁,但落地以后便融为了一体,结成冰化成水也就永远分不开了。







                                I Remembe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