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插队、洋插队
文章来源: 天涯觅路2010-08-26 08:07:30


总想写一些有关插队的事儿,几次提笔、都半途而废了。我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女强人,但我胆很小。怕回忆过去,怕得很。总想把插队的事从记忆中抹去,但是做不到。记忆中的过去是被一片灰蒙蒙的云雾笼罩着,向深处走去,黑洞洞的、阴森森的。黑暗和阴冷之中似乎有一点光亮、一丝温暖。那里记载着我蹉跎的青春年华,我看见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艰辛地走在一条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浇成的泥泞的土道上。

所谓‘插队’乃到异乡、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靠自己的劳动谋取生存。插队又分为‘土插队’和 ‘洋插队’。土插队是被迫无奈地从城市走向农村,而洋插队是自愿地从本国走向外国。土插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洋插队是苦其心志、忍辱求生。具有双插队历史的人可以说既是不幸者之中的最不幸者,也是有幸者之中的最幸运者。

土插队

35年前的夏天是我土插队的开始之时。当时的我身小体薄、思维幼稚,没有任何劳动和生存的经验。青年点是一座由土坯搭成的房屋,不足一百平米的地方容纳着四十多名男女知青。房子的中间是厨房,男住左、女住右。两个由土坯搭成的大炕、面对面,中间被两堵墙隔开,成为三个连续的单间,每一间住着八个人。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是在那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地方。算起来,每人的站地面积不足两平米。那里没有隐私、甚至没有可以清洗自己的地方。厨房里有两口炉灶,一口做饭,一口烧菜。两口大锅要养活四十几口人。知青和农民一样每日只吃两顿饭。早晨空着肚子下地,到了午间才吃早饭,晚上收工后吃晚饭。主食以玉米饼子和混有大量壳子的高粱米饭,十天才吃一顿大米饭。一年能吃上一次到两次猪肉。只有在夏秋季节才可以吃到蔬菜,其它季节只能有土豆片汤、甚至是只喝盐水。我在青年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煎熬着,过了整整四年难以言状的生活。

知青和农民一样下地干活。做农民没有周末和休息日、不享受公费医疗。在春季,早晨三点钟就下地。天还黑,什么也看不见,但不知为什么生产队长一定让农民在天亮以前就赶到地里,等到天刚蒙蒙亮时就开始干活。中午过后,又要一直干到天黑。每天几乎要做十几个小时的工,可是一天的收入只是几分或是几毛钱。夏季农闲时,要修河、造梯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抢收粮食要大干特干,有时从早一直干到晚,一日只进一餐。到了冬季要打场,为了抢用电力,时常连战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在没有足够的食物和睡眠的情况下,这种繁重的、无间断的体力劳动严重地摧残了知青的身心健康。有人倒下了,精神崩溃了,可是我没有被压垮。我的灵魂告诉我,‘只要活下来,就一定会走出困境,一定会像人一样的生活’。

刚刚被被文革洗过的头脑的知青们,带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圣旨来农村插队落户。认为‘贫下中农’是好人,‘地富反坏右’是坏人。刚开始见到这些所谓‘坏人’有些紧张,怕这些‘阶级敌人’会做出什么坏事来。而对那些所谓的‘好人’充满了敬佩和信任。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才发现,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善良与贪婪,正直与邪恶。那些所谓‘坏人’以及他们的后代,恰恰是正直和善良的,对受苦受难的知青深表同情。我喜欢与他们中间的有些人交谈,他们有智慧、有见解,大都受过教育。最令我难忘的是我们队里的‘贫农代表’,他那双邪恶的眼睛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他有权挑动群众给任何人开批判大会。有一次他一定要我高价买他的‘绿豆淀粉’,而他却把土豆淀粉说成是绿豆淀粉卖给我。他的儿子是当地最霸道的小子,经常做一些低级下流的坏事。有一些生产队的干部非常贪婪。他们对经常给他们送礼的知青百般照顾,而对不送礼的人百般刁难。后来才渐渐的明白了,所谓‘阶级斗争’是统治者与反统治者之间的争斗,与‘好人’和‘坏人’无关。

我对普通农民的印象是良好的。他们纯朴、善良,对知青的遭遇非常同情。伏天时给一根新鲜的黄瓜、冬天时送一个热呼呼的红薯,都能催人泪下,安抚一颗受伤的心。一位老大娘还经常为我做棉布鞋,教我怎样护理被冻伤的手脚。有一次,我乘坐队里的拖拉机,拖斗里盛满了刚从地里收获的萝卜,我坐在萝卜之上。当拖拉机过一道水沟时,我被车甩到了水沟里,就在拖拉机也要掉到沟里时,我被一位农民从沟里拉了出来,救了我的性命。一秒钟之后,拖拉机正好掉到我摔倒过的地方。此时此刻,死亡距我只有一秒之遥。农民的生活虽然很苦,但他们乐观、幽默。我住的村子离赵本山的家乡不远,能向赵本山一样说出幽默笑话的人比比皆是,我们经常被逗得捧腹大笑。因为贫穷、没有公费医疗,农民的健康水平非常低下。我对农民很同情,经常为他们扎针灸,解除了许多诸如牙痛和关节炎之类的病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深深的爱戴。

四年的农村生活改变了我的信念,我不再相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类的谎话。人在实践中学习,学习的对象不分阶级。一个无能的政府,把一代青年人抛到了农村,让我们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华。我们用青春换来的是难以忘怀的饥饿与劳累、得到的是性格上的忍耐与坚强,这也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土插队改变了我的性格,使我从弱者变为强者,从此坚定信心:要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

洋插队

没有插队经验的人一定会把土插队看成是下‘地狱’,而把洋插队看成是上‘天堂’。来英国之前,只听说西方国家富有,是人间天堂。人们都认为,只要出国一切就都好了。15年前,我抱着这种天真的想法、两手空空、只身一人来到了伦敦,一个理想中的‘人间天堂’。

可以过了几天以后才发现,我来到的不是‘天堂’而是名副其实的‘地狱’。 所谓‘地狱’与‘天堂’并非由当地的经济条件和自然状况而定,而是出于实践者的内心的感受。从各方面比,英国的条件与我下乡的地方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农村的条件虽差,但农民看我们是‘城里人’,丝毫没有瞧不起和歧视的意思。可是英国人看从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来的人却是鼻子朝天、眼皮朝下。我们被英国人瞧不起的原因主要是:国家贫穷、英语不好、不懂英国的文明用语及习惯。最令他们不满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到他们的国家、抢他们的饭碗。

到英国后最难的事,就是不能与人交流。没有交流能力就等于没受过教育,如何能在大学里立足?老板的灰眼珠、同僚们的训斥、国人的耻笑和拆台,常常点燃我心中的怒火。可我无处可发泄!出国是自己的选择,为何无能忍受耻辱?我想到过要回国,但我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我以‘卧薪尝胆’、‘不成功便成仁’的名言来激励自己。拿出在农村干活的劲头,拼命地工作、学习,每日工作十几个、甚至二十小时,不度假、不休周末、不出去玩儿。努力地学习英文,说不好就写。这样整整干了三年,终于以最短的时间发表了多篇论文、并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在大学中有了自己的立足点。

说起来也奇怪,四年的农村生活虽然是又饿又累,我却长了近二十斤的体重。可是在英国头三年,我却掉了二十斤体重。可见劳其心,苦于劳其筋骨。人在受苦受难时磨炼性格、增强毅力。要说‘土插队’使我得到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那么‘洋插队’又让我得到了第二笔‘财富’。

人生下来就是受苦受难的,至少我的命运如此。如果能坚定信心就能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写于200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