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清华:清华学子不知王国维是谁,可笑吗?
文章来源: 蓝山烟霞2011-11-12 16:59:59

世纪清华:清华学子不知王国维是谁,这可笑吗?

蓝山烟霞

王国维1】是谁?清华学子不知道他,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吗?

王国维是一个生活在民国,却还留着“满清小辩儿”的小老头。学了一肚子冷门的人文类知识,著作等身,但也集中于文史考据之类。也许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平生之所学,竟然多数都像是无用的东西,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于是向朋友借了5快大洋,雇车将自己拉到颐和园,自沉昆明湖淹死了。这事发生在192762日。

当时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三人同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就是今天许多人所说的“清华国学四位大”。

王國維为何投湖杀?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说是为满清;也有人说是见“国学”颓,无比痛苦,前途无望,不如一死。

之所以有“清”一说,是因为在辛亥革命成功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11年之后的1923年,王国维还应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说明他是一个在政治上很守旧的糊涂老头。

1929王国维的同事们在清华二校门后面“一教”旁为他立了一块《海宁静安先生纪念碑》。另一位和王国维一样迂腐的“国学大师”陈寅恪【2】写了碑文,曰“海宁先生自沉后两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己……”等等

这位陈寅恪“大师”曾留学美,日等多国,据说学贯中西,是当时“全中国最有学问的人”。陈寅恪任教清华20多年(1925-1948),专于史学和考据,《柳如是别传》為其代表作。寅恪性情孤僻,不擅社交,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

陈寅恪很以他所撰碑文自豪,认为体现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将“三民主义”称为“俗谛”,即庸俗的东西。认为只有摆脱了这个“俗谛”,才有学术自由,也才能发扬真理。

1953寅恪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他提出就职的两项条件:“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泽东或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好继续任教於中山大学直到去世。

王國維投湖70多年后的一天,清华某位副教授在文科数学课堂上讲起以前自己看到的一幕:我从一教出来,见两个学生看着墓碑谈话。一个人说:海宁王是谁?清华里面怎么还有他的碑?另一个人回答:应该是清朝哪个王爷的墓吧,能做到海宁王,也很厉害了。我当时想,这肯定是理工科学生。

这位副教授认为,清华理工科学生不知道王国维,将“海宁静安先生”读成“‘海宁’静安先生”,是一种“理工科学生缺乏文科知识的尴尬”。语气中似乎含有“清华学子竟然不知道王国维是谁,可笑!”这个意思。

坦率地说,本人并不觉得,清华学子不知王国维是谁,有什么可笑之处。

本人认为,20世纪230年代的中国贫穷落后,做学问的人本就不多,例如吴晗所在的清华历史系,一个年级总共才3个毕业生。王国维,陈寅恪“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因而能成为“学术大师”,这既是他们本人努力的结果,也与当时的国情有关。

但是,他们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历史或文学考据”等领域的学术成就,对于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大关系和实际意义呢?客观地说,关系和意义都不是太大。

所以对于王国维(还有陈寅恪)这样学术成就不俱现实意义,政治上也比较糊涂的所谓“大师”,当今的清华学子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他们呢?

韶华似水,百年辉煌。在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伟大征途上,清华学人一直担负着沉重的责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中子弹,激光武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末端制导弹道导弹,隐形战机,航母技术,航天技术,如11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试验舱的成功对接等,所有这些具有战略威胁力量的国防利器以及大量民用新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发展,都浸透了清华学人的汗水和心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华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比之麻省理工对于美国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因为清华网罗了中国高中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工科人才,而且清华的专业设置几乎覆盖了除采矿,冶炼之外所有的科技领域【3】。

清华百年,人文荟萃,群星闪耀!2011年清华百年华诞之际,校方公布了一个“清华百年光荣榜”,共有25人上榜。其中,有两弹一星【4】元勋钱三强,邓稼先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科技奠基人和开拓者叶企孙、华罗庚、钱伟长等人人文学术大师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曹禺等人;还有为中国的进步事业献身的闻一多,吴晗。

清华百年,作育出17万科技人才。在1949年以后,清华的毕业生和曾在清华学习和工作过的校友中涌现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6人;中科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14人。

这十多位“两弹一星”元勋和400多位院士,虽然没有被冠以“大师”之称,但是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都是王国维,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师”无法比拟的。

今天这些“清华人”中间的许多人正在在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各条战线默默无闻地勤奋工作,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贡献力量。

所有这些清华人,才是清华学子应该引以为荣和确立为学习榜样的!

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建言,中国要完全发展起来,中国的大学就要努力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型人才,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本人以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也是清华和清华学人今后奋斗的方向。

本人认为,清华学子,以前是纯工科学生,现在是工,理,文,艺各科学生,只要加强个人修养,成为品德正直的人;同时刻苦学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将来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切实的贡献,就足够了!

清华学子,应该知道和记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等人!

清华学子“不知道王国维是谁,有什么关系呢?一点关系也没有!

参考资料:

1王国维(1877123日-192762日),“甲骨四堂“之一,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與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研究宋元戲曲史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著述甚丰,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唐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红楼梦评论》等62种。1923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1925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19276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自殺原因说法不一,一般學者論點有所謂“殉說”“逼債說”“性格悲劇說”“文化衰落說”。晚年胡适曾回憶王国维:“他的人很醜,小辮子,樣子真難看,但光讀他的詩和詞,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9B%BD%E7%BB%B4

2陈寅恪189073日-1969107日),江西省修水县人,生於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通曉二十餘種語文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据之学,《柳如是别传》為其代表作。陈寅恪1902年到1925年期间,曾断续地自費或公费留学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据说可以英,日,法,德,拉丁,希腊,波斯等十余种语言阅读,學貫東西。頗具意味的是,寅恪四處求可一生中只有唯一一張來自复旦公学的文憑。19253月起任教于清华。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師。1928年清華學校改制為清华大学后為中文、歷史二系教授,並在北京大学兼課。抗日战争爆發後,曾任教于西南聯大。1941任職香港大学客座教授,講授隋唐史,1942年逃離香港至桂林,任教於广西大学。194312月再往燕京大学1946再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底,解放軍逼北平,陈寅恪打算台灣最後未去成,而落户在岭南大学。1952一直擔任中山大学教授,講授兩晉南北朝史、唐史、唐代樂府等三門課程。陳寅恪一生治學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被定为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他在1953121《對科學院的答復》裡,提出就任所長的兩個條件。第一條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並不學習政治第二條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遂不能就任。仍任教於中山大学。1969107日因心力衰竭在广州逝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5%AF%85%E6%81%AA

3清华大学重点学科(工科部分):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化学工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合成材料,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与自动化

4】“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