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较量 (四) 信仰,左右人的行为的因素
文章来源: 风声雨声2014-08-09 02:36:48

(四)信仰,左右人的行为的因素

我们通过生物学知识,认识到癌症对于人的致命性。通过这样的类比,能够理解社会的癌症对于一个社会的可怕之处。但社会并非一个人,而社会的细胞----人,也绝非单细胞那么简单。对于一个人来说必死之绝症,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也许并非没有转机(看来,目前我们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了)。而接下来,我们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到底比一个单细胞,一个单细胞的生物,强在了哪里?

很多人能够认识到,社会癌症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仰缺失。而信仰中最重要一条是把握人生,也就是人短暂的一生,到底应该怎么过?回答“我”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样的目的和意义这个问题。

人的行为,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迎合人自身的满足感。左右人类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归根结底可以用先天和后天来划分。

所谓先天,是指驻留在DNA中与生俱来的部分。古语云“食色性也”,而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总结人类的本能,食欲和性欲,也可以说是所见略同。这些本性,正是人类在生存竞争的环境中,长期自然选择结果,是积淀于DNA中与生俱来的。

但笔者却有一些疑问,食欲、性欲固然是驻留在DNA中与生俱来的,但与生俱来的只有这些吗?孔子用“人之初,性本善”来起始三字经,并非全无道理,人类朴素的良知也正是驻留在DNA中与生俱来的,同样是在生存竞争的环境中,长期自然选择结果。只强调食色,却忽略良知,不知这种“疏漏”是否有意为之,目的则是为了给“积极防治”理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所谓后天,是指人在出生以后通过学习而建立的部分。

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学会了很多知识和手段,也学会了预测和权衡,行为也变得更加复杂。关于人生的欲求,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有的追求情感体验,有的追求真知......不一而论。有时为了达到追求的目标,可以暂时地隐忍,压抑自己,正所谓有所求必有所失。而所谓的无欲无求其实正是人类最深的欲求,所追求的是不必为了某些原因不得不做违心的事,追求的是心灵的真正自由。

如果说左右人行为的因素中,先天的部分是朴素的,凭借直觉的,那么后天的部分则是对先天的升华。吃是为了填饱肚子,满足食欲,而食文化则是一种升华;异性的吸引或许是本能的冲动,而爱的情感则是在这之上的一种升华;人生活在群体中,在社会里,对身边的事情会有朴素的是非曲直的观念,对于高尚和奉献有着本能的崇敬,对于残忍和欺凌弱小有着本能的厌恶,但要变成理想、信念以至于信仰,则需要通过后天学习,达到一种升华的境界。

前面谈到,现行西方民主制度与契约精神和神道逻辑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因此这样说:既然神道可以使现行西方民主制度运行良好,那么,我们何不为了让西方民主制度在中国运行良好,而弄出个神来让大家相信和膜拜,来制造一个信仰呢?

西方宗教其存在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且不是因为其正确性(关于这一点以后还要讨论)。其实,基督教不是没有在中国传播,其中也不乏善良的教士,但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有大量都堕落为邪教,为何?或许有不为人知的内部原因,但有一条,除非是别有用心想利用社会上愚昧之人者,或者急需个信仰来麻醉自己缓解痛苦的可怜人,否则,在中国人眼中,十字架下的那些说辞,真的只能一笑置之而已。即便是善意的白色谎言,那也是谎言,正所谓,我可以理解你,但我绝不会如你一般。

虽然在当今世界上,相信鬼神者还是大有人在的,但是在火箭、卫星、互联网的时代,在科学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您非要让俺们回过头去相信神鬼,或者什么“地球是个垃圾站”,除了跌破人类良知底线的自欺欺人的反人类行为,实在不知道还能够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这种创意了。

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赵氏孤儿》中,有一段情节震撼且感人。就在程英将要治好妻子失忆症的前夜,程英犹豫了,妻子恢复记忆,很可能给与屠案贾的斗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很可能醒来后妻子比现在更痛苦,但人生短暂,无论如何,“人不可活在无明之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大灾大难,共同承担就是了,因而毅然施针救醒妻子。这是人类的骄傲与尊严的体现。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物种,信仰是没有办法强加的,对于已经懂得的,已经明白了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再让他愚昧回去的。在“明”与“无明”之间,驻留在DNA中的人类本能似乎早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写到此处,忽然有了一丝感悟。历史上那些响当当的人物,在我们今天看来已并非如此高大和令人崇拜,而是能够看到他们的不足、缺憾、甚至荒谬之处。社会虽然仍有严重的问题,但社会毕竟是在进步中。今天的人,其眼界比之古人开阔了不知到有多少,当今之所以能够被叫做信息时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条件获取信息,对是非对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必做他人结论的应声虫。

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鬼也在进化中。昨天,要控制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人,其手段是强迫,今天,那些思想控制者,他们改进了手段,篡改概念,制造教条,贴好坏的标签,而且不断重复,这是用催眠术来控制社会。其实仔细想一下,贴标签,即“这样做好”,“那样做不好”,“这样想对”,“那样想不对”和给你下如何做如何想的命令在控制你这一点上有什么不同吗?

应用对人的大脑的研究成果,依照精心设计的方法,控制他人的思想,与生俱来的朴素的良知让我们嗅到它的邪恶,对它产生厌恶。这邪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思考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固化成僵化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我们又遇到了这个决定文明本质特征的要素。信息时代,文明的较量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