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闲聊中印的家庭教育
文章来源: kingpalmtree2010-12-09 12:51:27

每每看到学校年度学术表彰总是那几个印度孩子名列前茅,还有national spelling bee 几乎每年都是印度人拔得头筹,看到的印度家长大多也淡定从容。 

面对家庭的困境,也有足够资源来应对。 

我的同事尤莎去年遭遇了一系列打击,我想如果换作我不知怎样才能撑下去。年初先是母亲突然去世(才60多岁),她急忙赶回奔丧。夏天家里厨房发水,房子很旧了,她干脆重新改建,一家人另租房子住了半年,后来她先生到工地勘查,不小心从房上掉下,摔断了腿。这时还正赶上她儿子要申请大学,还有一个78岁的小女儿。。。人家硬是挺过来,每天奔波于办公室、家、工地、医院(帮老公复健)接送孩子。。。工作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印度人一般的吹毛求疵。几个月过去,儿子申请到了UCSDpre-med program七年直读医学院的,老公康复,一家人欢欢喜喜搬回了新家。 

尤莎一家是印度教徒,每星期三早上要去庙里上香,雷打不动。她说她是靠着宗教的力量去战胜困难的, 我从来也没听她说小孩有什么不听话,他们也有很多课外活动,女孩是学印度舞蹈,男孩拉印度小提琴。不过她对美国的教育也不满意,即使她的孩子都上私校,她说很多方面比印度差。因为宗教的原因,小孩也从小跟着吃素,尤莎告诉我不少乳制品的recipe,像自制酸奶什么的。 

印度人的家庭教育沿袭他们的传统,有很强的家庭凝聚力加上宗教的力量。他们的孩子比较遵从家长,有规有矩可循。 

反观我们老中家长好像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西方式的自由思维还没进到我们的血液里,革命过后,我们的传统也断裂无可循。面对困难,我们是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还是求神拜佛? 

我们的优势是我们有更多自由挥洒的空间,我们也可以更自在,博采众长。 

听另外一个印度朋友总结得很简明,他说,西方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印度关注的是人与自己心灵的关系,而这是最关键、最终极的。所以他们不怎么care十亿人一块奥运奖牌的贬损。 

也是啊,泰戈尔的诗句好像天使的语言,印度的很多东西让人心向往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台湾香港现在也加上中国大陆的成功人士,花重金组团到印度的深山里去灵修。不过尤莎说,对这些要睁大眼睛,有不少是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