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随笔7
文章来源: Small_Peach2010-09-11 15:29:01

这次回去在国内待了一个半月,去了好几个城市。感触颇多,最大的感触我想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中国真的是变了。我不是说高楼大厦多了,也不是说人们的钱多了,而是说,中国的骨子里已经变了,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纯洁年代的社会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也变了,传统的东西几乎荡然无存;第二,咱们国家真的是富裕,ZF真的是强大,ZF管制社会的能力越发炉火纯青。所以,如果你还在网上愤青什么民主,该醒醒了。理想就是理想,现实终归是现实。

我一直说要写写国内的房子,一直也没写,主要是这个题目涉及面太多,牵着很多人的苦与痛,不怎么容易写。今天就试试吧。在深圳的时候去看一个好朋友,在中信集团的红树湾买了一套公寓,147平米,1年半前花420万买的,现在已经市价600多万了。朋友说,她工作没几年,一直没什么钱,就是买这个房子的首付还是父母凑的,现在呢,托楼市的福,仅仅一年多时间,人家已经是200多万的身价(净资产)了。我去参观了这个红树湾,房子一边是海,一边远眺香港,一边是高尔夫球场,小区内小桥流水,绿树葱葱,环境十分优美,样板房的装潢几乎让我惊讶得喘不过气来,那雕梁画柱,装金贴玉的架势,五星级酒店根本没法跟它比。你别以为那里只是俗套的摆阔,绝对不是。那设计一看就颇有大家风范,既实用又雅致,很多细节之处颇具有艺术气息,让人看了啧啧称赞。朋友说,这个小区的设计师是几个从欧洲回来的海归,在国外著名设计公司工作了多年,一般他们设计一套公寓内装潢的价格就是几十万人民币。说实话,我觉得这钱真的是值的,因为设计得确实是好。

朋友告诉我,深圳有钱人实在是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现在有个说法,“百万是穷人,千万刚起步”。就这样在我看来已经是极品的红树湾,依然不算是好房子。离这个小区不远,有一个全部实现电子智能化管家的小区,据说你只要在下班的路上给家里的电子管家系统打个电话,就可以遥控调节好家里的温度,湿度,甚至把洗澡水放好。这个小区里的私家车如此之豪华,开宝马7系进去的人会觉得十分没面子。小区的房子起步价1500万以上,去买的全部现金交易,从来没有什么按揭贷款的说法。我没敢去看这个小区,生怕太受刺激。

我以前说过,中国现在的房子是多少男人的梦魇,女人的伤心地。为了房子,每天不知道多少伤心的故事在上演,多少眼泪在流淌,多少人的希望在破灭。在80后中间,房子还有一个特别流行的外号,叫“爱情杀手”。这里面的故事,我可以写几页,你们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就不写了。不过这次回国我又有了一点新的观察,咱们国家在61年前向世界宣布我们消灭了阶级之后,今天又通过房子这个途径,十分成功地把社会割裂成了两个阶级,那就是有房阶级和无房阶级。你去跟有房子的人谈谈,看看他们的骄傲满足的样子,再去跟无房的人谈谈,听听他们的沮丧和绝望,你会明白,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很难逾越了。在房价日涨夜涨的今天,对于一个在大城市的工作的普通白领来说,买房子,是个无比沉重的话题。

房子简单说到这里,下面谈谈国内的女生。是的,我是个大俗人,就这点眼界,你们拍砖就轻点拍吧。先从上海的地铁说起,这几年上海的地铁修的四通八达,让人惊叹。这次回去,注意到城隍庙,嘉定,松江都通上地铁了,吃惊不小。几次在高峰时间坐地铁,发现了上海一个不小的进步,在每个月台,上车的乘客基本上都能做到在门外列成两队,先下后上,也不需要什么纠察维持秩序。这点素养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看来社会基本设施好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礼貌修养还是会进步的,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公共场所的空调十分重要,如果地铁里没有空调,大家整天汗涔涔的,就不可能穿得那么礼貌,行为也不可能那么礼貌。这一点,你在夏天去一下内地的城市,立即就会有体会了。

上海现在的马路上的女生真的是敢穿,什么小短裤小背心的随处可见;走在夏日的街头,倒也是十分养眼的一件事。坏就坏在我其中又去了一次香港,然后再回到上海,看法就变了。应该说上海和香港现在在穿着上的区别不大,一样的牌子,一样的款式,说不定很多女生身上的衣服就是香港买的。但是香港的女生走在路上,总有点什么不一样。仔细观察了下,认为她们的眼神不一样,神采不一样,或着说气质不一样。尽管香港也是一个繁华都市,但从香港女生的眼里,许多都能看到那依旧清澈的眼神,或者是挺有底蕴的一丝雅致或含蓄,语言难以表达清楚。你有机会观察一下香港或日本的女生,应该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在上海呢,可以不客气地说,街头95%以上的年轻女生的眼里,你只能看到两样东西:肤浅和空洞。是的,那眼神是空洞的,是没有内在涵养的,是没有文化沉淀的,是没有神采的。你也别以为我只是在批评国内的女生,男人也一样,这里不讨论而已。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很快,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但我们国家把中国文化的传承丢得差不多了。具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身上的破衣服换成了好看的时装,却把魂丢了。

在国内的电视里看到了每年一度的什么电玩游戏软件节在深圳召开,那是软件行业的一次年度宣传和促销盛会。今年的特点是每个公司都请了更多的年轻女孩去做促销女郎。从电视里看,几百个身穿粉色连衣短裙的女生,排成几排,夸张地扭来扭去展示着自己的曲线,对观众挤眉弄眼,说句不好听的,就跟日本AV女郎在做秀一样。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一个有着5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自己的东西丢弃一尽,把别的国家文化中最肤浅的东西引进来,当成社会进步的前沿,痛心啊。很凑巧的是,在回来的飞机上,身边坐着一个日本人,是东京一个学校的教授,聊了一路,这个日本人告诉我,他小时候读的书里有论语和孟子。我很惭愧地告诉他,我从来没看过论语和孟子,别说这些了,我连三字经都没读过。呵呵,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怎么传的,别的国家当宝贝,我们当垃圾。别的国家的垃圾,我们当时髦。

我是很喜欢和朋友去泡吧的,酒吧是现在社会的情绪宣泄口,你可以通过它看到社会的很多东西。富民路上新开了一个,据说是上海最新最热闹的,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叫美腿如林,呵呵。去看了看,朋友真的也没夸张,穿梭不尽的年轻女孩在那里买醉。看到很多女孩跟在老外的身边,一副自得意满的样子。我的天,这都什么年代了,靠上一个老外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吗?你问过那个老外吗,他年薪挣多少?有多少资产?朋友跟我说了他在这里的故事,他有一次在这里碰上一个吧友,是一个外企公司的IT经理,也是个单身喜欢泡吧的男人,两人喝着酒,看到另外一个30岁左右的女生眼熟,也是经常来玩的,那个女生这次还带着一个年轻几岁的女孩,好像是湖南人,在上海工作的一个小白领,来了也没多久。于是4个就一起喝酒跳舞。过了半夜,说要回家了,4个人竟然像商量过一样的十分默契,那个IT经理带着眼熟的女生回家了,朋友带着那个年轻的女孩回家,4个人还相互道别,好像一场同事聚会的结束,啥事也没有。朋友说,从那个女生略显羞涩和生疏的动作里看的出她也没多少经验,第二天早上那个女孩连朋友的名字电话都没问,就离开了。这就是中国大城市酒吧里每天在发生的无数故事里的一个,是现在都市女孩社交的一种方式。是啊,连女孩们都觉得这种事情很正常,属于正常的社交活动,我不知道男人有什么理由去推脱,或者去傻傻地承担什么责任?在美国的兄弟们,如果你还做着去中国娶个老婆回来的梦,我建议你好好考虑一下,该去哪里找,该怎么找。我不是说好女孩就没有了,而是想告诉你,中国这滩水现在太浑了,清白又正经的女孩很难得。

我对国内女孩的总体看法是,通常23岁以下的女生还是比较耐看的,主要是年纪还小,被社会污染少,眼神里依然还有纯真和清澈的神色,年轻的活力总是感染人的。一过23岁,女生的质量就直线下降,眼里的清澈消失了,中国现在又没有什么像样的主流价值观,人的思想就像蔓生的藤类一样,长的七歪八斜的,反映到外表上,就是低俗的气质和空洞的眼神。另外国内的环境食品污染,大城市的压力和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对女生也是一种无形的摧残。国内很多女生尽管现在挺会穿的,但平心而论,身材保持得好的很少,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生活在中国大都市的白领,未老先衰啊。我接触了不少白领女孩,觉得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浮躁。大致说来,对工作没多少兴趣也不怎么努力,却希望多挣钱;对男人没多少信心,却还在苦苦地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对房价望洋兴叹;对社会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痛恨而无奈;对美国依然很向往。

顺便说一句,路过广州的时候,那里正闹着什么“挺粤语”的活动,据说号召几千人游行,最后被警方取缔了。这个活动的起因,是因为大量外来人口拥入广州,现在广东话日渐式微,一些本地人想藉此造势来保卫粤语。我很了解他们的感受和心思,但我真的想劝他们一句,哥们,算了吧。大量流动人口和地方语的消失,是现在都市化的副产品,我们都无能为力。上海现在公共场所已经很难听到上海话了,就是个例子。我还想提醒成都,重庆的兄弟姐妹们,你们那里也有很有地方特色的方言,由于处在内陆,这席卷沿海地区的“退方言化”运动还没有影响到你们,但是,现在经济活动衍伸到内地越来越多了,成都和重庆在未来十几年会成为更大的经济重镇。在你们对经济发展和所谓的区域经济中心孜孜以求的时候,赶紧珍惜一下你们的方言吧,因为,它们也开始走上消失的路程了。

湖南常德是个给我感触很多的地方,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只说一个。在常德有个著名的桥南市场,是一个区域的购物中心地。夏天下午7点多的时候,太阳下山了,那里有群众自发的跳舞健身。那天我去联华买东西,刚好赶上一场。上百个30多岁至50多岁的女人排成几排,在音乐下跳健身操。我仔细地看了看,其中有不少看上去依然挺年轻的,我指的是30多岁的那些,跟这一些她们的大姐在跳,我从她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地看到一样东西:疲惫!是的,是疲惫,生活的疲惫。也许她们工作也不顺利,有的濒临下岗,也许她们的男人并不疼她们。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故事,但我确实从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了这共同的东西。一个女人,从20岁出头的如花似玉,到眼前我看到的30多岁的焦虑和疲惫,才多少年?才十几年。我真的很感叹,30多岁的女人,在美国正是意气风发呢,在中国许多地方,已经是形同暮年。那里的生活对很多女人,是一种摧残哪。

上海在开世博会,电视节目有一半跟世博有关,一会那个总统来了,一会什么表演了。中国的ZF自从办了奥运会,对举行大型活动日致盎然,也越来越熟练了,说白了,就是越来越会“造节”了。什么都是庆典,什么都能搞成节日。电视媒体给你铺天盖地地宣传,社会名人轮流出来义演,不愁老百姓不来掏钱消费。世博会说目标是吸引七千万游客,我看一点问题都没有。中国有那么多善良木纳的老百姓,给他们每家发一张世博门票就激动得不行,七千万?没问题的。新浪网有人评论说,世博会外国人没忽悠来几个,来的全是中国人。呵呵,中国人好忽悠呀。

坐了几次地铁7号线和9号线,站台更新,设计更好,连工商银行都开进了地铁广场,真是方便啊。一次在走着换乘,冷不经意间看到有一个电视监控摄像头对着我,吓了一跳。从此以后在公共场所开始观察摄像头在哪里。这一观察不得了,发现上海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呵呵。你去看吧,地铁,商场,火车站,连一些马路上,都隐藏着很多摄像头,我想像着这背后一双双眼睛看着一切。现在国内上网早已实名制了,手机也要实行实名制了。这次坐了几次火车,居然火车也要实名制了,不是进站的时候要查身份证,就是火车上中途查身份证。警察拿着个手机大小的仪器,把你的身份证往上一贴,嘟的一下,信息就传上去了,好先进!我真的是觉得,ZF现在掌控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强,在繁华的都市背后,一张无形的大网监视着一切。市井小民,也就是夹缝中谋个生存,很可怜的。

国内的房价涨个不停,令很多人心烦啊。我以前还看看各种评论,盼着房价哪天跌下来。我觉得很多评论挺有道理的,什么空置率啦,租售比啦,房价工资比啦,等等。那么多理论支持房价会降,那么多国际经验支持房价会跌,还有那么多名人说房价会跌,包括谢国忠,郎咸平。这房价迟早总该跌下来吧?我现在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对中国越来越了解,我是死心了。我现在真心实意地认为中国的房价是不会跌的。所有评论的论据都是对的,什么空置率太高,什么小区晚上没灯光,什么收入比不能超过多少倍。呵呵,全是国外的经验。别把日本美国的经验拿到中国去,甚至别把香港的经验拿到中国去,没用!中国就是中国,中国有太多的理由支持房价高企。只有一个理由支持房价跌,就是弱势老百姓买不起房那!But who cares? 以前我很讨厌任志强这个人,觉得他一副暴发户嘴脸。现在,我依然不喜欢他,但我尊重他的观点,他对中国洞察得很深了,他的话,你仔细想想吧,都很有道理。任志强有一句著名的话,“开发商造房子不是给老百姓造的”。你去想想把,里面的寓意多深啊!你把这句话的来龙去脉全弄明白了,你也就明白中国房地产市场畸形的原因了。在美国奋斗的兄弟姐妹们,如果你们还有一点今后回国的打算,或者还有一点给父母多尽孝心的打算,我建议你们赶紧回去买套房。6年前,我们回国感觉还算不错的,现在由于房价这样涨,我们回国已经是灰头土脸了。如果你再不买,不是我说不好听的,再过6年,你也就别回去了,去干什么?你这辈子能挣的所有的钱,包括到你退休的401K加起来,只够买你小学同学家里的一个厕所面积,你回去干什么?

别以为我在危言耸听,这几年我看得太多了。也许你还要问,为什么房价这么高还要涨?我这样来回答你吧。在国外,空置率高了,房价应该跌吧?在中国正相反,空置率高了,说明有钱人的资金都投在房市里,所以房价还要涨。老百姓买不起?Who cares? 中国的贫富差距越大,空置率就越高,空置率越高,房价就越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实只要有5%的富人在玩就够了。它不是国外的住房买卖市场的概念,它是现在富人的投资渠道,是富人的资本市场。要是富人不玩了,那么多官商吃什么?呵呵,想明白就好,别老是掰国外的经验和理论,没用的。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会不会开征房产税?如果开征了房产税,房子总该跌了吧?呵呵,你还是书生气呀。第一个问题,我觉得中国迟早会开房产税的,ZF多了一个持久的税源,那么多公务员有饭吃了,那么多潜规则可以用了,贪官们又可以继续潇洒多少年了,所以,迟早会证的。这不,报纸舆论已经酝酿了好久了嘛,就等最后出台的时机了,我个人认为今年不会出台的,但应该会在3年内出台。第二个问题,房价会不会就跌了,哈哈,我要笑了,房价怎么可能跌呢?有那么多强大的社会势力支持着房价不跌,那么多人微言轻的人群希望房价跌,这天平不是明摆着嘛?放心吧,祖国人民是非常聪明和有创造力的,跟经济规律再不符合的事情,在我们国家就能长期存在,而且越存在越有理由。所以我在开头就说了,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如果你喜欢理想的事,就别回国了。不过,还是听我的建议吧,回去买套房子放着,否则,中国这趟高速列车,会很快把你甩得没脸再上车。这里面的道理说到底,国外的ZF,想当于所谓的non-profit organization, 他们是不参与市场运作的,是个多少还比较中立的那么个机构,至少表面上要维持如此。咱们国家的ZF,相当于一个for-profit company, 它直接在市场里运作,控制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吸收了大量的聪明人才,这些年又学习了很多西方经验,可以说是中西兼蓄,它又控制了所有的政策制定权和媒体运作权,这样的一个机构,无论如何都是强大的。同时它机构臃肿,养了大量的贪官,机构运作上效率很低,消耗特别大,这都需要钱去养啊。钱从哪里来?一个百姓贡献1元,就是13亿,这里面的关系你明白了吗?房价高,对ZF有好处,这个理由足够了吧?

邻居的儿子是个大学生,跟我关系不错,还说以后要来美国呢,所以一来而去地混熟了。他在一个知名的师范大学读大二,以下的事情全部是他告诉我的。他们学校每个周末傍晚都有很多高级轿车来校门口接女生;他亲眼看到有女生在校门外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寻求包养,把他吓了一跳。他们学校音乐系的女生很多都被老板包养了;他刚进学校的时候,他们几个男生寝室的电话经常有一个高年级的女生从她的宿舍打内线过来,说写轻佻的话,后来才明白,那个女生是来找生意的,俗称校鸡。他们班级的一个男生,跟邻校的一个女生谈恋爱,他的同学在另一个学校读书,一次在网上碰到这个女生援交,就做了她一次生意,不知道怎么后来一来二去,发现尽然是同学的女朋友,结果同学就跟她分手了;他在刚放暑假时,一次半夜去宿舍楼的厕所,亲眼看见三个女生走进了一个大四男生的宿舍,里面闹了一晚,后来在他们学校轰动了,据说是三个女生集体做生意;他们邻校的一个女生在网上找生意,认识了他们学校的一个男生,两人说好出去,不知道那个男生是怎么安排的,在女生洗澡的时候,他让另外几个男生也进了房间。结果就不说了,这种事情也没法报案,那个女生只好哑巴吃黄连了;他们某课程的老师是一个硕士生导师,有一次,他们几个男生在校外亲眼看到那个教授和他的女研究生亲密地在逛街,看到他们,两人尴尬地分开了,他懂事地告诉我,这叫潜规则。

我听了这些事情时,惊得嘴都合不拢。这就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的一代吗?我对大学生活一直有美好的回忆,那时侯,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洁和纯情。曾几何时,我们的大学已经变成这样了?这还是一个著名的正规院校。现在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还指望他们以后怎么有好的价值观和正派地做人?我们的祖国,这个有着辉煌的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这个以孔老学说影响世界至今的文化大国,现在正把这些祖宗传下来的无价之宝抛在身后,以无知又无畏的精神,抛弃一起信仰和学说,一切以金钱为目的,大踏步地发展它的经济,取得了让西方惊叹的发展。它肯定会再一次以巨大的方式影响世界,只是,不知道这种影响会把世界领向哪里,那不知道它自己会走向哪里。

20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