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忽然对肯尼迪总统肃然起敬?
文章来源: Wisewind2011-03-02 20:41:35

我为什么忽然对肯尼迪总统肃然起敬?

Wisewind

自从美国于1985年沦为债务国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入不敷出,终至债台高筑。近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报告说,美国的国债首次突破了14万亿美元大关,已经接近美国国债的法定上限14.294万亿美元。

美国一贯“以邻为壑”。可以预见,下一步美国国会将进一步提高国债上限,然后美国政府发行新的国债,如果找不到海外买家,美联储就会买下国债,然后开动印钞机。大量新印制的美元将流向全世界,进一步高大宗商品价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债务危机和美联储所掌握的不受约束的美元印钞权,已经成为世界大部分社会动乱的祸源!

而所有以上这一切,本来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笔者最近翻阅历史资料,发现一个重大问题。

如果我们搜索《维基百科》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资料(1),我们就会看到“总统任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

Bay of Pigs Invasion,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the building of the Berlin Wall, the Space Race, the African 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early stages of the Vietnam War.

如果我们点击《维基百科》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资料首页左边“中文”版(2),我们就会看到“总统任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为:

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猪湾入侵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太空竞赛越南战争的早期活动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奇怪的是,中文版中多出了“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这一条,其余六条与英文版完全相同。

中,英文版都有关于六个重大事件的说明,唯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这一重大事件,英文版固然没有说明,而中文版也没有任何说明。

后来找到了下述资料(3),说明了肯尼迪总统是如何“試圖廢除美聯儲”的: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11110号总统令,着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银锭、银币和标准白银美元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券’,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肯尼迪的意图十分明显,从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如果该计划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逐步摆脱必须从美联储“借钱”并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谬境地,并且以白银为支撑的货币不是“透支未来”的债务货币,而是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白银券”的流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发行的“美元”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终迫使美联储银行破产。】

笔者认为,如果这一资料属实,肯尼迪总统签署的这一份“11110号总统令”足以给他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19631122日,肯尼迪总统在副总统约翰逊陪同下到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访问。1230分,肯尼迪乘坐一辆敞蓬汽车游街拜会市民,行至美茵街(Main Street)拐弯处时,被埋伏的枪手开枪击中头部,送往医院后很快不治身亡(4)。

数小时后,李·奥斯瓦尔德被警方抓获,初步认定为刺杀总统的嫌疑犯,但此人仅两天后亦被枪杀。林登·约翰逊宣誓就任总统后下令组成以最高法院院长沃伦为首的调查组,一年后调查组提交报告即著名的《沃伦报告》,认为整个事件全是李·奥斯瓦尔德一人作案。

在肯尼迪被刺杀后短短三年中,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从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时间中自杀或被杀。

而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沃伦报告》将会保密至公元2047年,待所有当事人过世后才公开。

这一切,是不是非常诡异?

笔者认为,肯尼迪总统的遇刺数十年来一直影响着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并进而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决定性影响,

如果肯尼迪总统没有被刺杀,而是继续执政甚至连任,并贯彻实行他在“11110号总统令”中体现的基本思想,坚持以黄金(或白银)作为美元的支撑,使美元始终都作为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那么今天的美国和整个世界将会全然不同!

如果那样的话,就不会发生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样的事情。

也不会有美国很快成为债务国,美国政府不断向美联储“借钱”并支付高昂利息,美元成为彻底的“透支未来”的债务货币,并将美国自己乃至整个世界(中国除外)拖进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深渊等等这些事情发生!

因此,我忽然对肯尼迪总统肃然起敬!

您以为如何?

References: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F.Kennedy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C2%B7%E8%82%AF%E5%B0%BC%E8%BF%AA

(3)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17936.shtml

(4) http://jishi.cntv.cn/program/C22226/20101119/100379_3.shtml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