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上得起上不起大学的前提是”进大学“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16-05-31 15:51:15

解放前, 毫无疑问, 穷人上大学的远比富人少, 虽然说不是绝对没有,比如农村的靠祠堂贴补也有上得了大学的, 但难得很。

城市里,就是另一说了, 对于技术工人来说, 只要不是太倒霉, 孩子如果有上进心还是可能支持的, 读公立中小学,大学去考国立或者师范类的, 经济上是可以承担的,但实话说工人及其子弟有多少愿意一步一步去读的? 很少。

但邮政工人就不一样了, 老邮递员的工资是很高的。

解放后, 学费是没有了, 助学金制度使得穷人读书不是太大的问题, 毫无疑问, 好过旧社会太多了, 但是“家境穷”的, 读大学的比例还是不高, 其重要原因还是家庭及本人的意愿和实际, 因为初中毕业去读个中专, 毕业也是干部啊, 见效快得多了。

纵观下来, 大学里出身于“家境穷”的,大概是刚恢复高考那几年了, 城市不说了, 考得取而读不起的几乎没有, 不去读的倒有, 那是不愿离开大城市的主与经济无关。

而农村, 几十年的隔离, 农家子弟进城便城里人的机会太少了, 考得取大学的人, 眼看着眼看着城市户口干部身份就那么“唾手可得”了, 拼死拼活也赌上这四年, 什么都有了。

尤其某些成立人不太愿意读的专业, 比如鄙母校, 农家子弟乌泱乌泱的, 特别是地质矿山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