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你是中国人吗?
文章来源: 汉代蜜瓜2009-01-07 10:45:07


当年蜜瓜还年轻的时候,走在街头,总是有人问:“你是日本人吗?”

蜜瓜给对方一个大白眼,恶狠狠地说:“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蜜瓜接触过一些西方男人,说起对中国女人的印象,总是这样——她们不化妆,衣着朴素——然后他们补充一句,心灵美内在美是最重要的。

人们流行的口号,对各国人的印象中,日本女人是优雅的,贤惠的,温柔的,中国女人是独立的,能干的。

谁说一个人的外表不重要,穿衣不重要,时尚不重要?

蜜瓜希望哪一天有人能问一个优雅的日本女人——你是中国人吗?

每个独立的人只代表她自己,但是这些独立的人多了,所有的印象集合在一起,人们得到的是一个群体的印象,是对一个民族的女性的综合印象。

很多时候,优雅和品位与金钱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中国的教育缺乏对美学的重视,这一方面有很大的缺失。

这是缺失,不是美德,不是值得提倡的。一个民族缺乏对于美的认知能力是很可怕的。

曾经有一度,中国人被认为是“蓝色的蚂蚁”,你不能说这是偏见,这是事实。这段历史并不光彩。


顶级品牌

关于时尚,不可否认国际顶级的品牌是潮流的领导者,否则人家怎么叫顶级品牌呢?!

这些年以来,这些品牌分别吸纳社会资本成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要增长,增长点在哪里?靠那些社会名流吗?显然不可能,这些人群的人数是有限的,于是他们在资本的推动下不得不走大众路线。

顶级品牌为了增长,推出很多副牌产品和服饰配件如丝巾和皮包,手套之类的产品的大众化。这些东西,即使大众化之后,相对于别的大众品牌,价格还是很高的。

对于追求这些名牌的普通人群来说,也许衣裙负担不起,但是几只皮包和皮夹,太阳镜,并不是太沉重的负担。

记得以前在流坛看过一个贴子,说 LV 的包如何结实耐用,读得蜜瓜一笑——这些顶级名牌的包包,并没有自己所属的加工厂,他们用的工厂跟一般的大众品牌的包包并无不同,质量管理也是那些人,所不同的是他们的材料,他们的设计。

一个款式,如果盈利达到一定要求,生产 1000 只和生产 100 只,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都天差地别——这是为什么名牌特别贵,是因为它的批量小,而不是因为它结实。

不可否认,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所有追求名牌的人群,无论哪个民族,一般都在 25-35 这个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经济收入尚可,无孩不买房,负担轻,也没培养出独特的品味。她们是国际顶级名牌的副牌产品和服饰配件的最大消费人群。这个群体以日本女孩最为壮观,最近向韩国人中国人辐射。

到了一定的年纪的人,追求的是真材实料,穿得独特适合自己的品味。35 岁以上的人,开始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买了房子,生活担子沉重,消费逐渐开始讲究实际。

到了四十五岁以上的女人,事业家庭稳定,孩子长大,房子负担渐轻,但是生活的沉淀让她们在讲究品位的同时更注重自己的个性,款式之外,讲究材料和质地,衣服要棉麻毛和真丝,首饰要真金白银和真石头,皮包要真皮。

这个时候她们对于名牌反而不那么讲究,讲究的是适合自己的款式和价钱,讲究的是时尚的同时还要质地。


时尚是奢侈品吗?

把时尚当做奢侈品,是把时尚等同于名牌了。事实上,对时尚的追求是对美的追求的一种表现。

有人又把时尚跟舒适对立起来,为什么我们不能既时尚又舒服呢?

什么是美?和谐就是美。如果一个人能把萝卜白菜的衣服穿出燕窝鱼翅的感觉,个人认为这个人在美学方面的素养和修养已经达到无人可及的水平了。

相信在这里出现的姐妹,谁也没挣扎在贫困线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温饱问题,那么,如果读书看报对你来说不是奢侈的事,那么就用点时间和精力研究一下时尚走势,研究一下色彩搭配,既让自己舒适,又美化地球,何乐而不为呢?


美有很多形式

蜜瓜在某美国的顶级时尚杂志上(专写上流社会八卦的一本杂志,名字忘了),读过一篇关于顶级名牌的拥有者的文章,文章里有很多照片展示了他的卧室,客厅,起居室,餐厅的图片,整个居家的风貌是完全的印度风格,色彩斑斓的沙发和沙发靠垫,床罩,地毯,挂毯,大红大绿大块颜色的配色,感觉非常闹,但是你也不能说不和谐。

蜜瓜在时装店打工的时候,遇到一个人来买沙发靠垫套子。一般来说,蜜瓜会问清楚顾客家里沙发的颜色再给些意见。

这个顾客很有自己的见解,要的都是对比色。这跟蜜瓜的口味很合拍。蜜瓜说,一般来说,来这里买靠垫套的人都找跟沙发比较接近的颜色——

她接下去说,结果这些人家里都是一个颜色到底,很单调。

蜜瓜问她是做什么的,原来她是搞绘画的。

蜜瓜在这里对追求时尚的姐妹们提个小小的建议:你们的搭配,似乎雅致有余,活力不足,个性不足,厚厚。

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美是一种追求,是一门学问,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遥不可攀,需要时间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