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远离校园
文章来源: 小米粥2007-04-16 21:26:49

今天的Breaking NewsViginia Tech的校园枪击案,CNN的标题是Viginia Tech Massacre,宿舍和教学楼两处,相隔约两个小时的时间,连续两次枪击,33人死亡,宿舍处2人,教学楼31人。 

据一被采访的目击者,凶手“look Asian”。 

据警方声称,凶手已开枪自杀。 

媒体,仍然一如既往地迅捷。新闻发布会,现场采访,路人的手机录像,死者亲友的描述,都在事发当天即刻传遍全国。 

还有更多的故事,来自现场目击者,各种路人,campus security,校长,都会被一一呈现。也会有各种质疑,关于为何如此凶残的杀手会出现在校园,关于校内的安全隐患,关于为何相关部门为何两小时没有任何反应,也将被作为公众的关注而被提出。 

这个报道,将在未来的24/7内循环往复地刺激观众的眼球直到视觉听觉疲劳。 

我的第一感觉,有一点象911后看电视的感觉,仿佛感觉到媒体的兴奋,迫不及待地,分秒必争地,同时又是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投入,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的生意,他们的高潮。就在我写这几行字的时候,CNNPaula Zahn说:What an amazing story 

是啊,What an amazing story 

在所有这些“客观”地,详尽地,及时地被展现的景观,是如此地熟悉,甚至连问题都如出一辙:how did it happenCNN的无脑美女主持Nancy Grace在质问,how could no one did anything within the two hours between the two shooting? 

如果问题继续下去,也许还会有:为什么美国的文化会培养出这种暴力倾向?为什么这个人会有枪?更极端一点儿,为什么会有人制造这种专门用来杀人的工具? 

这些问题,从Colombine事件的时候,就被以同样的方式和同样的严肃问过。我猜想,或许更早一些,从1927MichiganBath School Massacre,就已经有人在问这些问题了吧。 

Wikipedia里面检索school shooting可以找到一大串的校园屠杀:

这个单子里面本来包括世界各地的校园屠杀,有加拿大,以色列,黎巴嫩,也门,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的,不过加起来也没有美国一个国家的多。我想想有点儿害怕,前一天看起来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小镇校园今天就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不由得让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毕业,离开校园。 

如果说我有什么问题的话,我想问的是,如此频繁地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多数在中产阶级的白人社区,全部为男性,年龄不等,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给定性为白人暴力男性暴力 

我真正觉得有一点惊讶的是,school massacre这个词,已然出现在Wiki的词条里面,并赫然有Viginia Tech Massacre的字样。科技的进步就是这样神奇,更快地制造暴力,也更快地报道着暴力。 

而最令我惊讶的,还是我们的CCTV。我最早打开电视的时候,频道在中央四台,正在直播报道加专题访谈Virginia Tech的枪击案,等到我看了一会儿换到CNN,才发现,中央四台与美国这里是同步报道的。全球化的速度如此迅猛,乃至美国小镇上的校园枪击事件,即刻成为中国国家媒体的关注焦点,能不令我等升斗小民五体投地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