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趣事之---吴侬软语
文章来源: 笑含2010-03-25 13:59:19
我有一个女同事是从苏州附近一个不出名的小镇出来的,乍看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肤若凝脂,唇若丹朱,说起流行乐坛如数家珍,就是现在小女生的样子么。因为她年纪最小又是另外一个同事的师妹,我们都亲切滴叫她小师妹。

小师妹曾热情滴劝我说:“你跟你爸爸说话怎么还一本正经滴说普通话。没关系我们这么熟,不会笑话的。” 因为我们在家就是说普通话的,她这么一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不过,没多久我就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了,有一天晚上,我没有出去跟领导鬼混,在宿舍发呆。小师妹用胖胖的小手拿起了电话,给她父母报平安。

怎么说呢,我至今没有找到任何象声词来描述她的方言,也不是苏州话。您就这么想吧,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二十郎当岁,叽叽喳喳跟她得爸爸妈妈讲她在异乡的趣事。声音又脆,说得又快,再加上她的家乡话格外的特别。我琢磨很久,觉得只有用鸟叫的声音形容最贴切,说形容都不贴切,其实就是百灵鸟的叫声,婉转清脆。但是我这么说,有人会以为我骂人。我只能说,您听了就知道此言非虚了。

记得以前看隋唐演义,里面提过隋炀帝收过一个宠妃,不会人言(此处请不要多想),只做莺莺之语,现在想来估计出处在这里。

我托住自己的下巴,没办法,太震惊了,为了防止下巴掉下来,准备工作还是要做滴。我就这样目瞪口呆听了个把钟头的莺莺燕燕,终于明白为什么她让我说家乡话。

说实话,我很鸡肚,太鸡肚了。我就会一种中国话,大家还都会,太不special了。俺也想过跟小师妹学学,但是底子太差了,一不小心就粗声粗气了。而且她这个方言离普通话那是十万八千里,我完全摸不到门路,虽然惋惜也只能作罢。后来一想到世界上还有50多亿人民听都没听过这么美的声音,我这心里就又舒坦多了。

说到吴侬软语就不能不提提上海话,我会说两句上海话,一句是,"阿拉是上海人。”另一句是,“侬是上海人。”很喜欢说到“上海人”的时候嘴巴要Q起来的感觉。

很不幸的是,我今天的这两个上海笑话,不是我亲身经历的,虽然好笑,但真实性就差了好多。这两个笑话都是新东方老师讲的,可惜老师的名字忘记了,要是老师大人看见了,请速悄悄话自首。我把您的大名冠上,虽然您讲故事的水平比我差远了。

话说这位老师是北京人,我们就叫他北京老哥吧。在上海读书的时候是学生会的干部,到了节日学生会就要写些宣传庆祝材料。这厮也准备了很多图片,学生会里有位女干部,地地道道地 sang hai rin.不过呢,这位姑娘完全没有南方女子的娇柔。事实是,这位姑娘那是相当滴彪悍滴,所以就叫她上海丫蛋吧。

上海丫蛋听说北京老哥这里有很多漂亮图片,就急不可待滴想要先睹为快。偏偏北京老哥儿忙了一宿,逃课在宿舍假寐一下下。上海丫蛋等不急了,噌噌噌,就闯进了男生宿舍,当,一脚先把门踹开。

北京老哥儿正搂着神仙妹妹,神游太虚呢。这么大动静就被惊醒了,一看,房间里多了一个美眉,赶紧往被子里缩。这人一激动呀,嘴就不俐索了,“侬,侬,侬,侬做啥子。”

上海丫蛋着急地说:”给阿拉看看侬的小肚皮。“ 北京老哥儿一听就杯具liao,赶紧拉住被子,掩护住自己的肚皮。心说,难不成今日就是俺XX的葬身之日???一面想一面害羞滴说,“人家还没准备好。”上海丫蛋哪管那个三七二十一呀,噌,滴一下,就伸出手来。

欲知后是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哈哈。开玩笑咧。

乖乖隆滴咚,北京老哥儿一看这个架势,今天要是不遂了这姑奶奶的心意,那是不大可能了。心中不由慨叹,以前只道姑娘家家的失了清白是一件要死要活的事儿,想不到男人女人都是人哈,这以后怎么跟老婆交代呢。

就在北京老哥儿柔肠百转,思绪万千之际,上海丫蛋已然探身向前,一把从他床头的小书架上,抓过一摞图片,一屁股坐在床边,津津有味滴看了起来。北京老哥儿顿时五味杂生,百感交集,又悲又喜地问,"侬不看小肚皮啦。"上海丫蛋扬扬手里的照片,"阿拉正看呢!"(....................我觉得我也很有写se文的潜力.)

这个故事我听了以后,那是一百个不信,话说俺虽然土,但上海一走一过也去了好几回了。可惜一直在旅游点转悠,没怎么听到过上海话,就是小赤佬什么的听过哈。

所以我就琢磨着要求证了,怎么会那么巧,碰到一个上海女孩和一个北京女孩。我就请这位斯文腼腆的上海女孩用上海话说"让我看看你的小图片",结果我就shock了,北京留学生没有心理准备,小图片一下子变成小肚皮了,她没搂住就笑地嘎嘎地啦,上海女孩就不好意思了,我就尴尬了,简直就是我设计地让她出丑了ma。(请大家不要议论她和我当时的心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谢谢)第二个故事,我就只好直接跟她求证,不过她就有点抵触了,只说不太现实。再不肯用上海话讲给我听了,哎,一时不察,伤了小姑娘的心了,还是年轻做事没有分寸哈。

第二个故事

我的这位老师,毕业工作了几年,不知怎地,就混进了新东方,取得了俞敏洪地信任。时不时得去上海上课,某天在酒店,他进了电梯。身后呢跟了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太太。有七八十岁的样子,老师按了5楼,又客气地问老太太,"老人家,您上几楼呀?"老师嘛,有礼貌,有教养哈。

老太太没理他,说了句:"亲亲搂搂。" 我们这位老师就蒙了,心说您这么大岁数,还这么罗漫帝克。电梯上了两层,老太太又在后面说了句,"亲亲搂楼。"老师就害怕了,吓出一身白毛汗,心说她要是真过来"亲亲搂楼",那我是抵抗呢,还是不抵抗呢。这要是抵抗,分寸可不好掌握哈。不抵抗,心里还是老大不乐意的。

正琢磨呢,电梯可就到了。老师一个箭步就冲了出去,这个眼睛的旁光就看见了,老太太颤颤巍巍按了6楼。闹了半天,老太太请他按六楼。可是我问上海女孩,她说请按6楼,不是"亲亲搂楼"。我自己猜会不会是请揿6楼,老人家年纪大了,说话古意?终于有上海的朋友解惑了,不是请揿6楼,是揿揿六楼,谢谢酸豆汁。

至此,上海话就讲完了。还是老规矩,有什么不满的悄悄话我,我可以在播客里修改。别在贴子里闹,我吃饭的功夫码出来的也不容易。觉得好笑的呢,就哈哈一笑。我是小人物,虽然目的是让大家高兴,可是效果也不免给某人以伤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