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辣椒和那尘封的往事
文章来源: 婉妮2015-07-17 13:09:40


七月,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炽烈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慵懒地洒向万物,热浪席卷着大地。朋友春天送来的美人蕉也赶在这最热的季节开出了火红的花朵。

人们期待着一屡凉爽的清风,一片怡人的夏雨。
饮食里我们也找寻着清凉。

 

  
苦瓜炒肉丝

      
腐皮尖椒

 

肉饼

这盛夏时节再普通不过的苦瓜,辣椒,唤起我记忆深处一些早已尘封的往事。

那个火红的年代,哥哥离家去南方插队。那年十一国庆节刚过,全家人去北京火车站送他。回来的路上,一家人沿着东长安街向西前行。似乎火车启动前,告别的话语都说尽了,此时,大家都默默行走。身边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北京最美丽的街道。东单,王府井,南河沿,南池子,天安门,……。十月的北京是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秋高气爽,天空蔚蓝,气温舒适。长安街两侧,树木整齐,建筑错落有,街道开阔干净,人也不多,那时的北京真好。从小和哥哥一起长大,他的善良、宽厚一直影响着我。想到他的聪明、顽皮、诙谐,以及对我们几个妹妹的种种的好。如今他一人离开北京,去一个陌生艰苦的地方,我们全家还不知今后去向如何,将面临怎样的变故,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悲凉。哥哥插队前,妈妈特意请了假为他去转户口,妈妈拿着户口本,走到派出所门口又转回来,反复几次,犹豫不绝,难下决心将自己唯一的儿子这无比金贵的北京户口转为农村户口。一个一直在父母身边受着呵护的十几岁的男孩子,背井离乡,独自从大城市去完全陌生、没有亲人的农村务农,能否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会遭遇到什么,今后的前途又会怎样。妈妈心里经历着煎熬和那种无奈,当时我们是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哥哥走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很不情愿锁上家门。很多年后,妈妈说,那段时间她总觉得还有孩子在外没有回家,心里放心不下,要等孩子回来,给孩子留门。

哥哥离开北京的时候,十几岁的他已经长成大人的身板。穿着爸爸年轻时穿过的米色风衣,提着爸爸用过的旧牛皮箱,带着一把小提琴。同时带着的,还有那种茫然,那种对未来生活的好奇,和对家人的眷恋。乘火车,坐江轮,一路辗转,总算顺利地到了插队的地方。途中,不伐遇到好心人相助。那些比他大几岁的年轻人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只身一人从北京去南方农村插队,都尽可能地帮助他,带他换乘,帮他提行李,给他食物,饮用水。有些人分别时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哥哥那时实在太年轻。几年以后,他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环境。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苦难,受了多少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多年以后,他作了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经常出镜。在从北京去南方插队途中曾经帮助过他的一些人在电视上看到后,认了出来,主动与他联系,回忆那曾经的短暂友情,有人还特地乘火车跑来看他。那时的人显现出更多的质朴和友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纯洁。

哥哥走后平静了一年,然后,全家人又送走了我。随后不久,妈妈也下放到离家上千多公里的遥远地方,一家人天各一方。我在农场,每月有固定工资。第一个月发工资时,补发了一个半月的工资。留下足够的零花钱后,我将剩下的五分之三寄给了年近八十岁的外婆,五分之二寄给了插队的哥哥。

在东北的我和在江南的哥哥靠通信联系。记得一次他在信中讲到苦瓜和辣椒。大意是:苦瓜和辣椒是南方人常吃的两种蔬菜,苦瓜的清苦,辣椒的辛辣,对刚刚吃的人可能有些不习惯。但苦瓜能够清热去火,辣椒能够提味下饭,吃习惯了,就觉得缺不了这两种菜,没有这两种蔬菜,饭菜就缺少了些味道。联想到生活,不也是如此么,吃得了苦和辣的人,才能经得住生活的艰难。当时的年轻人就是以这样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困苦和磨难。

那时,我和哥哥写信互相交流彼此的生活情况,想法、情感。每个月大约两封信。在那些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哥哥的来信给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

现在,想想那段日子,那种经历,那些往事,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样感受。

人生无常,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顺利,还是艰难,都算不了什么,功名利禄是过眼烟云。人最永恒,最值得珍惜的是家庭,是亲情。

 

肉末芽菜





祝周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