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印象记
文章来源: 萝卜缨缨2019-09-15 09:37:46

如果你被这个城市拥挤的人口密度和吵杂的喧闹声弄到不知所措,那么建议你去国家大剧院看一看;如果你在这个城市厚重的历史古建筑和满目绚丽的色彩之间而思绪沉重,那么建议你去国家大剧院听一场喜欢的音乐会,换个角度了解这个城市。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整个工程从1958年正式立项,到2007年最终施工完成,共用了近60年的时间,可谓一波三折。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总造价30.67亿元,内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餐厅及礼品商店等配套设施。现在作为北京的一个地标建筑,虽然还有待时间去验证,但是作为我们可以有幸去体验的一员,很是建议有机会都进去亲自体验一场,毕竟,它还是有别于隔壁西红柿炒鸡蛋的色彩和风格,从艺术、建筑、室内设计的角度,很有意义去眼见为实。

突然想起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到它,是在一个阴云没有夕阳的傍晚,如果不是它的声名显赫和本来以法国曾经的王宫作为建筑的历史背景,站在那里看到的第一眼,远没有看到的照片那么震撼。对于一个建筑而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评阅、思考,当然国家大剧院没有卢浮宫的历史建筑背景为沉淀,也许它更多的是现代建筑的代表,抛开它外形的争议性,从室内装饰、设计、功能性和用户体验来看,我认为无疑是成功的。

保罗·安德鲁说过,“当人们以某种崇敬的意识来看待大剧院的水中倒影所形成的一个封闭的蛋壳时,它就像谜一般吸引着人们前来探索,来寻找音乐的人,默默祈祷的人,不知所求仍坚持的人。”据说,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种非洲叫猴子面包树植物的种子的外形,西方人经常在猴子面包树下举行社交活动,其种子也被认为是“思想交流的果实”。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国家大剧院是建筑和艺术的双重载体。就如著名指挥大师Lorin Maazel所说,“I’m very excited that Beijing, China can have such a high-standard theatre. I’m willing to perform here.”那么,让我们有机会都去聆听更多大师级的表演。

正面照,还是应该到有水的那个角度去照,应该更漂亮。

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白天晚上景致各不相同,从入口到歌剧院,两边是展厅。

歌剧院的大门和抬头看到的漂亮的弧线和钢结构节点。

很喜欢大剧院里弧线设计,漂亮艺术。

大面积的钢结构节点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公共大厅在白天提供了舒适的自然采光。

透过钢结构节点,看阳光,也是岁月静好。

光、影和植物

木材和钢结构的协奏曲。

又见漂亮的弧线。

这应该是去看话剧厅的楼梯,感觉大剧院里一步一景,很喜欢里面的弧线设计。

音乐厅

精致的礼品,艺术的价格。

礼品音像商店。

展览厅一角。

展览厅里很多漂亮的舞台美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