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之前门大街
文章来源: 梅语时节2011-03-21 13:39:42
        我小时候住北京的宣武区, 眼看着前三门的大板房一座座立起来, 当时很羡慕那些能住在里面的人们, 据说冬天暖气烧的在屋里只能短打扮. 这次回去的时候走过二环, 那些高楼看起来也是风烛残年, 岁月的痕迹了然. 前门大街, 小时候去过, 但为数不多, 印象里总是人头攒动, 店铺林立, 街面狭窄拥挤. 大人们也很少带我们去, 过年过节扯花布买新衣办年货囤糕点糖果, 一般都是去西单. 不过, 因为住得不远, 前门周围的那些小街胡同还是串悠过的, 什么东河沿儿西河沿儿, 廊房头条等. 那时候学校组织点活动很少动车的, 基本都是靠腿. 还记得从琉璃厂也能一路穿到珠市口前门大街呢. 不过对于小不丁点儿的孩子来说, 不想象一下红军长征, 还真不容易走下来.

        早就听说了前门大街的改造, 所以找了个晴朗明媚的下午, 陪着老爸老妈逛了一回. 爹妈眼里能看到宽敞明亮的街道的前世今生, 我却更多看到那些不乏人工雕啄的古朴和旧匾新做下的繁荣商机. 说来, 文化的传承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 商业街不同于博物馆, 只要那些老店铺的精华还在, 换换新衣, 经营点儿时尚也无可厚非吧. 何况旧街改造后, 还是能让人有些逛的兴趣的.

        有几家店都是以前熟悉的, 六必居的各式酱菜, 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甜酱八宝, 早起就一碗白粥, 吃了多少年啊. 天福号的酱肘子, 那是大人们下酒的奢侈品, 还有松仁小肚, 很久没吃到那个味了. 内联升的老步鞋, 如今身价百倍, 已经不是寻常百姓的消费了.全聚德的烤鸭, 没到饭点就已经排了不少人了.都一处的烧卖, 它还是个狭窄的小二楼的时候, 我去过一次, 还挺喜欢的. 逛了一下午,

        夕阳西下的时候, 本打算陪老爸去吃吵肝, 我忘了是那个攻略上查的前门鲜鱼口有个天仙居, 炒肝不错. 可惜打听了一圈, 胡同口都没找到, 有人说都拆了. 只得作罢, 下次还是陪老爸去地安门姚记吧. 结果就在街口的星巴克坐了会儿, 吃点儿小点心, 和爸爸妈妈闲聊. 随手拍了两张窗外的景象.

所有相关图片都贴在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9a2eb40100pj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