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7):出国了,后悔了吧?
文章来源: 陈晚2009-09-19 06:34:53

这次回国,常常听到这样的疑惑:中国发展迅速,美国越来越落后,孩子们还要出国吗?

我以美国侨民的身份,回答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王婆卖瓜之嫌。就在我琢磨该如何回答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时,对方又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试探:你的同学都发财了,怎么样,你出国后悔了吧?

别人暴富是别人的幸运,我出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虽不才,但我从来没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过。唯一的遗憾是,我一直飘在美国,不能守在父母身边,不能和亲人享受天伦之乐,确实让我心有失落。

既然不后悔,就得有不后悔的理由。如今凡事都时兴“梳理”,余秋雨在梳理历史,刘德华在梳理过去,我一普通百姓,梳理一下出国不后悔的理由,也并非难事。

理由一:出国让我获得了洋博士学位。

早年听说过“博士一堆撮着卖”的说法,最近听说什么什么博士摆地摊的新闻。甭管博士多么廉价,那庄重的博士帽,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我们用宝贵的青春岁月,成就了一份学业上的梦想。我为自己骄傲,更为我博士班的同学们骄傲。

理由二:出国让我尽享为人之母的快乐

假如不出国,无论如何,我在国内不会身为三个娃儿的娘。我肯定在国内强顶着半边天,说不定也能混个教授干干。撇开养育孩子的费用不提,单单解决国内的计划生育指标,估计就会把我累个半死。身在海外有儿有女的日子,忙碌紧张又丰富多彩。我没有理由不为我的孩子们自豪,更为我们的生活喝彩。

理由三:出国让我学会如何接纳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与荣誉,财富,别墅轿车等外在的因素相比,能够了解并尽量适应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出国的最大收获。在美国人发自内心的微笑中,我在试着挖掘为什么我们经常忧伤的理由。在海阔天蓝的日子里,我慢慢学会了感恩和知足。

先罗列这三个理由,够了吗?

出国或者回国,人们很容易把它和爱国联系在一起。先把爱国这事放一边,在我看来,留学生出国和铁岭民工到北京找工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二者都是想充分挖掘各自的智力或体力,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希望在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时,为所在国或所在城市做出贡献。北京人离不开外地的保姆,美国离不开各国移民,道理基本差不多。

在我出国前后,北京的大学里流行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六人一间房,幽会要清场,月薪近一百,食油配八两。记得当时我和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在北京的校园里憧憬未来时,细细地算了一笔帐。每月吃多少,花多少,我通通想个遍。算来算去,我们终于算明白了,要想买一台彩电,我们非得省吃俭用三年不可。天哪,买个彩电就得紧缩银根三年,那其它的花销呢?

于是,在北京孤独的学生宿舍里,我们憧憬未来的最后结果是,还是出国吧。我们当时的心态,和想去北京打工的铁岭民工,绝对没什么两样。

能够写出这样的真实心态,我得力于新东方大拿徐小平同志的启发。据可靠消息记载,徐小平曾经这样戏言过出国与爱国:“我爱你祖国,以及钱”。为了把这事上升到文学高度,顾城的诗歌也被篡改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美金。

显然,我们当时出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力就是想到美国挣美金,过上美国中产阶级的稳定生活。坦率地说,我们出国的最终目的,简单而直白:出国,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这么多年来,我对自己的海外生活还算知足,几乎到了乐不思蜀的地步。在这样的心态下,你让我对出国这事表示出强烈的后悔之情,估计会很难。也许有人会说,你出国多年,不回来为国家做贡献,良心大大地坏。哈,这个话题实在太大,我非得下回分解不可。

总而言之,不管中美两国各自的发展如何,你信不,出国的人一定还会前仆后继。高中生,小留学生,研究生,出国大军的独特风景,越来越多样化。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留学生,出国心态肯定和我们当年大不一样。国家富了,腰包鼓了,出国绝不是为了彩电冰箱。如今的大小留学生出国到底为了啥,谁能来说个清楚?

9/15/09  11:4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