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回国杂记(3):餐桌上的遐想
文章来源: 陈晚2009-08-14 10:51:37
回国前的一天晚上,我和孩子在美国家中开始憧憬跨洋之旅。二宝去年刚刚独自回国归来,她对中国的最新观察和印象,应该最有发言权。

柔和的灯光下,我尽量轻松地问,孩子,你说说看,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什么?话音刚落,二宝便不假思索地答道,food(吃)。

中国人最喜欢吃!十岁的美籍华裔孩子就是这样看中国的?

此次回国,我们行色匆匆于几大城市。不管在哪里逗留,似乎处处都在应验着孩子说过的话。人情宴,升学宴,合同宴,同学聚会宴,数不清的聚会理由,到处拥挤的停车场,还有那些杯酒交欢的应酬,确实给孩子留下了“中国人爱吃”的表面印象。

最难忘的一次午宴,让孩子们至今仍在抱怨。那是在烟台海边的一家餐馆里,我们几个成人吃啊,喝啊,聊啊,没完没了的客套,说古论今的清谈。眨眼间,三个小时过去了。屋内是杯羹残迹,几十米之外是波涛滚滚的海滩。孩子们想去看海,而我又无法脱身于酒宴。按下葫芦又起瓢,两个孩子真的让我一筹莫展。

回国这些天我几乎天天都在餐桌上解馋,我对祖国的餐桌文化总算有所领悟。出了趟国,海外漂了十几年,我好像什么都退化了。杯酒之间,我不再伶牙俐齿,也不再习惯热闹。我在餐桌上的笨口拙舌,令我非常内疚。是该庆幸还是该感到悲哀?我真的不知道。

我发现,“为客人让菜”,仍然是国内餐桌上的礼貌之为。而我多年在美国漂泊,早就习惯了“各吃各的”大众餐桌潜规则。当亲友用刚刚使用过的筷子为我夹菜时,令我好生敬畏。让我再胡思乱想一次,不管是家宴还是餐馆应酬,每菜配一把公用勺,大家按需所得,不可以吗?为客人夹菜,多多少少会让我想起当年为幼儿嚼饭喂食的长辈们。

我还注意到,国内的亲友们喜欢饭后用牙签清理口腔。咱好歹也是这个专业出身的,深知牙签并不是最佳的洁牙工具。时间久了,牙签很容易造成牙龈的损害。也许你要问,那饭后该用什么呢?用牙线啊。在美国,牙线叫dental floss。每次做常规检查,美国的牙科医生总是提醒就诊者饭后要用牙线,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美国牙医让我们使用牙签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姐们,听我句劝,赶紧丢掉牙签,捡起牙线吧。

浓浓的亲情,只有在中国才能有幸体会得到。感谢这次回国招待我的所有亲友们。我问自己,下次的回国之旅,还要这样大吃大喝吗?还要让亲友一次次地破费吗?不要了,真的不要了。先吃碗炸酱面,然后大家一起去听场音乐会,这样好吗?

我借机又开始胡思乱想了。我们中国人这么聪明智慧,为什么就不能发明一种和“吃”无关的社交礼仪呢?难道非得吃出脂肪肝高尿酸才肯收敛?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和我一同就过餐的一位朋友,亲口告诉过我他的陪酒经历。他的故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