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2):“想见毛主席,真难!”
文章来源: 陈晚2009-08-13 11:30:57

说这话的,是我家十一岁的二宝。

七月二十六日那天,周日,在返回美国前的最后一天,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去哪儿玩儿呀?去看看毛主席吧。二宝肯定地说道。

在北京逗留的这几天傍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途径天安门广场。夜幕下的天安门城楼,雄伟壮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尤其引人注目。每次,我都会向孩子们介绍画像中的伟人,并借机向海外长大的他们灌输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此次回国的主要目的,我们是想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想认识中国,假如不知道毛主席是谁,就好像到了美国首都,不知道谁是华盛顿一样。二宝听说在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里,人们可以瞻仰到毛主席的遗容,她的兴奋和期盼,绝不逊于在北京平安着陆时的那一瞬间。

七月的北京,又热又闷。看到毛主席纪念堂前的排队长龙,我都不禁打了退堂鼓。二宝对此却丝毫不露惧色。身着蓝色背心牛仔裤,脚踏黑色拖鞋的她,拉住我的手,对我坚定地说,妈妈,走吧。

瞻仰毛主席的人们,可谓是来自世界各地。上海话,湖北音,东北味儿,英文,日文,在我们的身前背后时有所闻。我们汗流浃背,头顶骄阳,随着人流缓缓前行。

忽然,附近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一阵女人的吼叫。说吼叫,算是很客气了。只听女人用文革时期特有的那种大批判声音,开始对二宝发号施令了:那个穿蓝衣服的女同学,我叫你哪,你,你快给我出来!!!

我觉得,即使用十个感叹号,都不足以表达女人的愤怒。凭着她胸前的工作证,我认出这个女人,是毛主席纪念堂的工作人员。她一遍遍地吼叫着,她那愤怒的声音让我觉得,莫非她要发动一场什么革命不成?她到底在吆喝谁呢?

 看看附近的人群,穿蓝色背心的,只有二宝一人。我疑惑着,这位女大侠为何非要和二宝过不去呢?

可爱的二宝,此时正在专心致志地排队。她的中文水平和美国的文化经历,让她无法理解女人的强制性命令。不知者无罪,二宝继续耐心地排着队。她哪里知道,这位女人的手,马上就要抓住她的后背了。

在这个时候,我这个当娘的,绝不能袖手旁观了。我把孩子拉出队伍,安静地向这个女人投降。怎么回事呀?孩子犯了什么错?

女人绝不含糊,她像机关枪一般,向我们扫来一串儿子弹。穿拖鞋的,不能瞻仰毛主席。你看你孩子的脚上,穿的是什么?

噢,原来是二宝的拖鞋惹了祸!

当我向二宝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时,二宝面露委屈。在美国,我穿拖鞋都能上学。在中国,我见个不能动的人,穿个拖鞋怎么就不行?

二宝几乎绝望了:想见毛主席,真难!

不服气的二宝四处张望着。猛然间,她看到队伍中一位穿拖鞋的外国女人,正在继续缓缓前行。为什么她可以穿拖鞋,我就不能呢?倔强的二宝百思不得其解。

窃以为,我们中国人有时候太讲究形式主义。对毛主席是否敬重,不取决于是否穿拖鞋。能在烈日下耐心排队两小时,本身就说明一种态度和敬重。在美国,穿拖鞋的孩子比比皆是。红的,黑的,蓝的,不同颜色的衣服,配着不同颜色的拖鞋,这其实也是一道景观。其实,拖鞋只是脚上的一艘船,它带着孩子周游四海。拖鞋没有阶级性,更不应该是歧视谁的理由。

说到歧视,人们向来敏感,我也尽量向二宝回避这个话题。孩子心思简单纯净,不管我怎么解释,她就是忘不了排在她前面的那个穿拖鞋的外国女人。

在我这个美国农民看来,毛主席纪念堂的管理,其实是有些问题的。咱人轻言微,不管我怎么陈述,毛主席肯定听不见。咱只能在网上过个嘴瘾而已。

毛主席纪念堂设在天安门广场这样的旅游区,你让玩兴十足的游客突然兼备八宝山的肃穆,这是不现实的。不信你问问毛主席,看他怎么说。穿拖鞋不行,那穿短裤的呢?那穿红挂绿的?依此推理,肯定也不行。如果这么管下去,游客只有另外备一套瞻仰服装才合乎标准。可这行得通吗?不让我们穿拖鞋,外国人就能穿,这是明显的歧视嘛。

吃口香糖的,也不能瞻仰毛主席。这个规定,真让人喷饭。你不让我带包,我找块儿卫生纸都难。在毛主席纪念堂附近,我又没看到随处可见的应急的垃圾桶。你不让我吃口香糖,我把口香糖吐哪里呀?我总不能用口香糖对付拖鞋吧?

看毛主席需要用身份证,同时又不让我们带包。这个规定真的坑我不浅。在管理人员的一再督促下,我丢掉大背包,手里捏着好几本护照外加现金。别人一看,还以为我去办签证去呢。可排了半天,到头来又没有人查身份证。这是欺负我们老冒没见过毛主席,虚幌一枪吧。瞧我这表情浪费的,海了去了。

我认为,除了安检,其他的规定都该废除。这样不仅让老百姓省事,也可以削减不必要的人员设置,为国家节省经费。

刚从国内回来,好像都是牢骚。唉,都是时差惹的。下一步,咱该写写抒情的了。

另注,我家二宝那天穿着她表姐的大高跟鞋,一歪一歪地,总算看到毛主席了。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