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葬礼仪
文章来源: 常春藤882014-05-07 06:11:12
   隆重而庄严的美国军葬礼仪,藤儿曾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同样一幕,如今竟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忍不住敲字纪念。

   藤儿见过瓜儿姑父几次面,九十岁的老人家,一头白发慈眉善目,中等身材平凡普通,每次笑眯眯打个招呼,乐呵呵闲聊几句。现在老人升上天堂,当然要去专程送行啦。

   和以往几次葬礼一样,木头家族都是坐在教堂前排,众教友自愿陪同坐在后面,台前停放着国旗和鲜花覆盖着的灵柩,由神职人员上台领诵、演讲、祷告,然后送往墓地。可这次明显不同的是,有十几位中年男士,身穿黑西装却头戴船型军帽,静静坐在一边,仪式结束时,他们首先走出教堂,待亲友们跟随灵柩缓缓步出,他们已经在门口站成一排,举起右手庄重敬礼!哇噻,这是什么路数?

    瓜儿轻声说:“他们和爸爸、哥哥一样,都是退伍军人。”“噢,那么姑父也当过兵?”藤儿并不了解。“是的,他年轻时加入空军,去过朝鲜战场。”

    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我们中国人眼里,谁还把个“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当回事儿呢。

长长的灵车车队,拐个弯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忽见全副武装的警察,脱帽按在胸前,立正低头致敬,其他车流在他身后停滞,灵车队任凭红灯闪烁,照旧长驱直走!经过三处路口,都是如此情景。

小镇不大,三拐两弯到达墓地。只见八位头戴大檐军帽的青年现役军人,笔挺站立对面,早已布置好的灵棚旁,一边插着一面星条旗,一边插着一面军旗,外面两树鲜花篮。灵棚下前面骨灰盒上放着一对粉白百合花,上方一面叠成三角形的星条旗。啊哈,这又是什么规矩?

姑妈与家人及亲友邻居们,先后或坐或站在紧挨着的两方绿棚下,面向灵棚注视着。瞧,六位军人昂首挺胸精神抖擞,齐步走入骨灰盒旁墓穴位置,面对面排成两列,一位军人拿起覆盖灵柩的三角形国旗,宝贝一样捧在胸前,迅速地呈立三角向上、倒三角向下、斜三角向左、向右,恰似划了一个十字架,动作一丝不苟干脆利落,神情团结紧张严肃认真。紧接着,五位军人一个传一个同样演示,双手捧着的星条旗,仿佛宙斯的盾牌般珍贵而沉重。

然后,六位军人同时一拉、一抻、一抖、一展,长方形的星条旗平整展开,象征着覆盖了墓穴,军人们一手拉着国旗,一手举起敬礼!礼毕,六人又同时一折、两叠、三折、四叠,将国旗还原为三角形。六双戴着雪白手套的手啊,整齐划一举止有力,恍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的中国兵士那样,端正严谨训练有素。

接着一位军人手持灵柩国旗站在墓中间,六位军人手握步枪并列一排立正灵棚外边,一位军官一声令下,“咔嚓”,六支长枪斜指蓝天!军官又一声令下,“啪唧”!清脆的枪声顿时打破宁静,藤儿吓得浑身一激灵,“啊”地差点儿叫出声。却见军人们面不改色恢复原状,随着军官一次又一次的威严命令,立正、端枪、开火!再立正、再端枪、再开火!

舒缓、悠扬、低沉的熄灯号吹响了,老军人走完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受了最后的荣耀,安息了。

一位军官双手捧着灵柩星条旗,缓步走到姑妈面前单膝跪下,郑重其事地把这面国旗交到姑妈手中,同时亲切地说了一长串话。藤儿猜想,他说的意思肯定是:你的丈夫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奋斗不息的精神永存。我们要以他为榜样,永远怀念他。。。。。。

藤儿一直凝神观望,不敢拿出手机拍照,生怕亵渎了神圣气氛。待牧师诵祷结束,方才走出人群,对着灵棚照了一张空景。呵,原来美国的军人,无论军中阵亡还是退役病故,都有如此特殊礼遇。这崇高的荣誉感 ,足以慰籍亲人,激励后人,堪称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倘若中国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位当过兵的人,最后也能有这样体面、尊严的军葬礼仪,那该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啊。

环顾周围墓碑,基本以家族划分地块,其中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墓葬都完好无损,环境整洁风景优美。藤儿不禁想起小时候,清明时节跟着爸妈去给外公外婆扫墓,那是一片叫做“玉子滩”的田野,青青麦苗中间,隆起两座大土坟,上面开满了迎春花。“文化大革命”中,坟墓不知何时被夷为平地,祖辈亡灵荡然无存。唉,一个不尊重人不敬畏生命的社会,能有多少凝聚力呢?

最后,亲友们返回教堂,在餐厅用自助午餐。姑妈柱着拐杖颤巍巍走过来,恳切要求藤儿:“你能把你拍的那张照片,发送给我吗?”“好啊,没问题!”“谢谢!”

看着姑妈的慈爱眼神,藤儿突然后悔万分,当时为什么不勇敢站出来,多拍几张现场照片呢?那可是姑父最后的时刻呀。不过藤儿知道,这隆重而圣洁的一幕,已然刻骨铭心,留存在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