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与刘芳菲对公众道德的试探
文章来源: 玄野2010-04-22 12:29:20
章子怡与刘芳菲对公众道德的试探
玄野

不久前,章子怡因为救灾捐款账目问题搞得灰头土脸,而刘芳菲因为牵涉王益案件而无法抬头。昔日风光无限的公众人物,一朝事发,变得羞于见人,不能不令人感慨。一时间,冷嘲热讽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欢呼雀跃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更不乏其人。是非曲直,由司法纪检部门认定,但公道自在人心。作为公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有必要思考一下,对这些因良机而曾经名利双收的公众人物,无论是其风光无限的时刻,还是其郁闷落魄的关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其实,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是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每个人都在塑造着,每个人也都在承受着。耶稣说,爱人如己,无论亲仇。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都是相同的道理。与人为善是社会和谐的唯一道路。当下大部分人对这两件事的反应都错了,是在进一步毁坏自己生活的道德环境,就象随地乱扔塑料袋废旧电器等污染物一样。

面对一人一事,人的内心感受与想法存在互相对立的两面。在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中,选择哪一个就成了建设良好道德环境的关键。对于年轻于自己而成功过于自己的人,我们的选择有嫉妒与欣赏;对异性的美貌,有占有与珍视;对别人的苦难与伤痛,有幸灾乐祸与痛惜;对别人的过失,有报复与挽救;对别人的幸福,有不屑与祝福。在这两件事情上,我们的感情取决于什么呢?是和她们的利益关系,还是个人的相貌审美取向,还是道德上的思考?她们此时的困境,应是以前或大或小的错误行为所致。任何人都有错误的可能,而任何人都应拥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公众可直斥其过,更应为社会道德环境的良好前景而敦促她们提高个人境界。

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我们的兄弟姊妹的成功或落魄之刻,我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言行呢?弟妹子侄的名利超过自己,我们会嫉妒和诋毁吗?他们一朝落难,我们会落井下石,如恐其卷土重来吗?当然,亲戚之间有很广泛的利益关系,但是在这种时刻,感情与道德的作用可能比利益关系更加具有决定性。利益的关系在于感情的融洽,感情不合,兄弟可以反目成仇,行同陌路,利益关系也就无从谈起了。某些依然风光的公众人物对她们口诛笔伐,上纲上线,而不是中肯的批评,善意的理解,从不珍惜落魄人物的声誉与感情。谁都会有个人生命的低潮期,这样做是为自己的人生低谷做什么样的准备呢?一时风光的人物在落魄之后,如果公众给予自省悔过与人性提高的机会,这些人归来时可能为树立良好的道德环境积极作为。否则,对一时错误的年轻人唯愿除之而后快,其结果或者是这一茬下去了,下一茬上来更不肖;或者是她们坚强地渡过难关,东山再起,面对世态炎凉而更加不恭。四海皆兄弟的态度方是正道,纵然不能保证当事者醒悟,但旁观者所获得的教益却一定是巨大的。圣贤的教诲是良好社会道德环境的唯一选择。

书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中国的传统政治哲学中,权力与地位的首要属性是道德与义务。当代则不然,权力与地位就是刀俎,谁拥有了,就可以用来宰割他人。如此互相折磨,何来幸福与和谐?个人肆意挥霍颐指气使的时刻,可曾联想到必然有众多的人因为你的滥用权力地位而衣食不保身心摧残?人的贤愚不同,这种换位思考可能是一种苛求,当一朝势异,昔日高高在上者如今与屈辱相伴,这时可曾领悟?宰割你们的不是你们的仇人对头,而恰恰就是你们自己。当人的追求局限在个人的感觉,个人的享受,个人的意气与尊严的时候,人类的尊严和幸福也就被摧毁了,人类的智力与才干就被滥用了,未来等待人类的只有黑暗的地狱。

中国与西方对妇女地位的定位标准差异较大。西方重视容貌出身,中国更重视德才情感,尤其是在民众眼中和史学家笔下。容貌出众又德行高尚,终至地位显赫的不少,如班婕姝,卞皇后等等。才华出众,德义超群者也不乏其人,如长孙皇后,蔡文姬等。容貌倾国而才能盖世者当推武则天。至于沉鱼落雁,有西施,昭君,貂蝉,贵妃等。其中,不难看出历史对她们的价值定位按先德后才的顺序,容貌基本属于中性标准,不影响其价值定位。至于妹喜,妲己,媬姒则因为耽于享乐,被置于佞幸之列。吕稚慈禧乱政多于治国,颇多微辞。武则天因为辅佐高宗及独立掌权时颇能勤政,虽于争宠与酷吏方面有失,但总体尚可。赵飞燕姊妹惑魅宫廷,屠尽皇室,令后世君主不寒而栗,终无来者。张丽华绝代容颜,与陈后主纸醉金迷,其心不恶,帝妃互误而已。魏明帝生母甄氏行无不轨而枉死,曹植以洛神之名相祭。

俗话说红颜祸水,实乃牵强附会,固非君子之言。当代丽质天成者,纵难有婕姝文姬之才,何不循西施甄氏之清白,昭君貂蝉之识大体也。得势则如吕后慈禧,享天年而榨民生;失势必似妹喜妲己,貌比天仙,心逾恶魔,斩而后可。生美于颜者可不修美于心哉?

呜呼,国人之别大道久矣,圣人之言昭若日月,何日入子孙之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