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说到哪
文章来源: 石库门2012-02-17 10:48:32



前几天晚上睡不着,躺在床上,闭着眼,大脑开始天马行空。不知怎的,就想到了以前的布店,由布店又想到了布料。


我们小的时候成衣店不多,除了中百公司,西施公司,永安公司,妇女用品商店等几家大型商店有成衣卖,其他独立的服装商店不多。印象中,好像南京路上有一家叫红装的服装店,专卖女式服装,我妈和姨妈在那儿各自买过一件藏青色和银灰色的长大衣,在当时,算是比较高档的了,就记住了。鸿翔是专卖和定做男式西装的服装店。淮海路上好像还有几家,忘了名字了。那时服装店不像现在遍地开花,但是布店却到处都是,大的有协大祥,宝大祥,金龙等。小的,出弄堂口就有。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去布店剪了料子定做的。至今还记得怎么算料。长裤要套裁,9尺做2条,如果1条就得买6尺,不划算,不过一定得2.7尺的门面,窄门面就不能套裁了。做衬衫剪4.5尺,两用衫5尺。


去裁缝店定做衣服,裁缝师傅会给你看服装册,所谓的服装册就是极简单的十来页手绘的衣样。没什么可以挑选的,也就是在领子和口袋上翻翻花样。什么尖角领,小方领,铜盆领;贴袋,插袋,嵌线袋。


不过那时候布料的花样却很多。毛料有轧憋丁,凡立丁,派立斯,毕几,薄花呢等等;呢绒有法兰绒,海富绒,钢花呢,人字呢,海军呢,开司米等;绸缎有双绉,羽纱,小方,软缎,乔其纱,塔富绸,富春纺,香云纱等等,棉布有富绸,横贡缎,泡泡纱,朝阳格,线呢,龙头细布等等。那时特别讲究料子的材料,呢绒毛料要全毛的,绸缎要真丝的,棉布要全棉的。不过那时也没化学纤维,什么的确凉啊,富纤啊,粘缟啊都是后来的事了。现在这些料子的老名字也没有了,不知是改名了,还是干脆没有了这类料子了。


那时去布店剪料子也是件开心的事,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布料,做新衣。布店的店员耳朵上都夹一支笔,方便随时开发票。料子剪好了,店员放下剪刀,拿起算盘,噼噼啪啪就把钱算好了,取下耳朵上的笔,刷刷地就把发票开好了。把发票和钱一起夹在头上的钢丝上,嗖,滑向屋角的帐台。店角紧挨着天花板的阁楼上,就是布店的核心机要部门---帐台,会计可以居高临下,审视店堂里的各道风景。


。。。。。。


想完了布店和布料,还是睡不着。开始追溯怎么会想到布店和布料的。是了,这几天在看【双城生活】。之前,几个朋友对我说,看到里面的清咖婆婆就想到了我,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就也拿来看看。清咖婆婆是典型的上海人,讲究品位,讲究身份,不管何时,都不忘了自己是个女人,当然也有点小作。看完自忖,不觉暗暗好笑。朋友会联想到我,大概因为我也是上海人吧,有时也会穷讲究吧,但是绝对没有清咖嘎节棍。像清咖这样的上海女人,上辈中比较多,我们这辈应该不会这么拿腔拿调了。戏中有个细节,清咖带媳妇去旗袍店定做旗袍,她对媳妇说,最有档次的就是定做(大意)。是啊,现在不是说到为你“量身定做”就是最高级别,最高待遇了吗?孰不知,几十年前,我们都享受着“量身定做”最高待遇的。




好了,废话少说,上几张片片吧。都是春节期间的吃,吃,吃~~


1. 避风塘的点心,油炸的,很香。偶尔吃吃。



2. 澳门豆捞。在延安中路近陕西路上的澳门豆捞值得一去。一人一锅,卫生,方便。汤料很鲜,他们的“双滑”是一绝,豆豉牡蛎美味鲜嫩,建议去上海的朋友去试试。



3.



4.家宴。年夜饭。



5. 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