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里的新故事
文章来源: 石库门2011-06-17 21:05:47



五月的一个晚上,坐车路经复兴中路思南路附近,透过密密的梧桐树,隐隐约约看见路边有遮阳伞,露天桌椅和星星点点,忽明忽暗的灯光,似乎还有随风飘来,断断续续的音乐,正想再看个明白,听个仔细,一切却已匆匆隐退到身后,仿佛那些景象只是我的幻觉。


复兴中路一带是我的老土地了,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那里度过的。以前那一带是安静的住宅区,没有商店,连小小的烟纸店都很少,是一条可以一边走一边想心事而不被干扰的马路。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密密的树叶在马路中间的上空相互交错,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比其他地方阴凉透气,辣辣的骄阳透过层层树叶,最后落到地上,照在墙上时已失去了原有的威力。梧桐树的后边就是住宅房子,一排排公寓房子或者一幢幢独立小洋房,偶尔也有新式里弄,都是好房子,用当初上海人的说法是“上只角”。

 
文革结束后,我们就搬离了那个地区,后来虽然也有路过,走过,但是不曾真正地回访过。有了那一晚的新发现,我决定回去看一看,走一走。


沿着复兴中路重庆路慢慢朝西走,渐渐地明白了,这一带正在作一个整体规划,东起重庆南路,西至思南路,南抵交大医学院,以前的二医,北临复兴中路,这块方圆五万平方米的区域,曾是上海花园洋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现在重新修缮规划,称作“思南公馆”。我去的那天,除了个别的几幢洋房还没最后整修竣工,几十幢花园洋房已经修葺一新,已改成餐馆,酒家,酒店公寓,旅馆,咖啡座,酒吧,画室,花店,时尚服饰店,家具店等等,等等。这些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老洋房,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保养,在时光的侵蚀下悄悄衰败,破落;一户一幢,至少一户一层的房子,后来变成了七十二家房客,房子内部也被割据糟蹋得厉害。现在修缮正新,老洋房重新焕发了青春,延续了寿命,不得不说这是好事。但是,原来优雅安静的住宅区,现在变成了时尚休闲的商业区,不免微微惋惜,花园洋房原有的灵魂气息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躯壳。




1. 我已经认不出来,这就是复兴中路。人行道上摆上了桌椅,撑起了太阳伞。
不知是因为那天不是周末,还是因为整个“思南公馆”刚刚落成不久,知晓的人还不多,那天来逛商店,泡酒吧的人不多,仍然显得安静,甚至还有几分优雅。




2.






3. 这一带老洋房的外墙很多是用小石子砌成的,很独特,很有立体感,现在这种建材已不多见。记得小时候还特意去抠过小石子,抠不下来~~




4.




5.




6.




7.




8. 修缮完毕的老洋房看着很舒服,不豪华,不张扬,却殷实,有底蕴。以前是怎样的大户人家才住这样的宅子啊。





9. 暗红色的木窗隐藏在绿色植物的氤氲里,越发深邃





10. 老外的嗅觉总是最灵的,上海高档休闲区都留有他们的足迹。




11. 我们在重庆路复兴路拐角上的一家西餐馆,诗碧阁,进午餐。二楼的餐厅很宽敞,客人不多,我们挑了靠窗的位置。窗外一片绿意,扑面而来的梧桐树在微风中婆沙起伏,隔着玻璃,似乎也能闻到梧桐树叶的丝丝清香。




12. 我们点了套餐,沙拉,南瓜汤,意面,还有一杯冰咖啡,才58元,非常好。




13. 餐厅隔壁是家具店,卖中式家具。很漂亮,价格也不菲




14. 思南路73号,周公馆,当年的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现改为纪念馆。




15.





16. 周公馆其实是由前后两幢房子组成。穿过花园边的小径和篱笆墙就到了后面一栋洋房。





17. 周公馆旁边是新修葺的思南公馆酒店,不对外开放。听说住一宿要3万多元,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问津的地方。




18. 思南路41号,现上海文史馆。




19. 文史馆的草坪上有张元济老先生的铜像,张元济曾是上海文史馆的第一任馆长。




20. 复兴公园,小时候最常去的公园。




21. 复兴公园里的景色还是那么美丽迷人。当年,妹妹掉进这棵歪梧桐树边上的水池里,鞋子湿了,我们摘了树叶来包她的脚,结果被叫进园林办公室,批评我们破坏绿化~~






老洋房开始了新故事。这是时代的趋势。

上海还有多少这样的老洋房,她们的命运又会如何?

再过十年,二十年,也许没人会因为老洋房有了新故事而感叹,谁会在意老洋房的躯壳和灵魂之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