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馆
文章来源: 石库门2010-11-23 20:36:56


一霖提醒了我,我还有些世博的片片在相机里没倒出来呢。

这是我第三次游世博了。前两次是五月份回去时去的,最后一次是这次回去时去的。本不想再去的,可是村长大人命令:你得陪我去!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再去一次吧。

政府规定,过了十月二十四号普通票不能用了,得补四十元换一张“指定日票”。这么一来,人们疯了,抢着赶着,赶在在二十四号前,每天八十万,九十万的人次进入世博,有一天竟然超过一百万。可是一到二十五号,突然刹车,每天参观人数聚降到二十来万。实在有点想不通,就为了四十元,这么玩命地排队,拥挤,值得吗?但是,不管怎么,让我拣了个便宜。一个下午,进了七个馆:美国,加拿大,卢森堡,意大利等,几乎不用排队,让我们轻轻松松游了一次世博。

很喜欢意大利馆。不同于其他国家馆,用图片和视频介绍自己;意大利馆是用他们的经典,他们的品牌向人们展示自己。实物比图片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性认识。

1. 意大利馆内的大厅。透明混泥土的外墙就跟玻璃差不多,采光极好。



2. 墙角的边门,觉得线条挺“艺术”的,不是吗?



3. 圆满的生活,圆满的城市---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对小情侣,蜗在这个小甲壳虫里,随心所欲地开在意大利狭窄婉转的小巷里,浪漫吧,有情调吧。




4. 好想拎一双回去:))



5. 很让我感动的一幕。他们仍然用他们传统的工艺,手工一凿一凿的制作小提琴。保证他们的品牌,保证他们的质量,他们看重的是自己的品质和信誉。中国现在是制作小提琴大国,但是我们都是在机器流水线上制作的。现在的国人,急功近利,眼睛盯着鼻尖,不怕砸牌子,只要能捞钱就好。难怪人们常常把made in China看作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悲哀。



6.



7. 又是一款经典,一款精品。人们簇拥着它,为它留影。记得在意大利街头橱窗里,也见到类似的车,也是红色的,不让拍照呢。



8. T台搬到了墙上。



9. 举起相机时并没看清,以为就是椅子挂到了墙上。看片片时才发现这是一个乐队!多巧妙的构思,多新颖的创意。



10. 意大利的葡萄酒。前年在意大利时,几乎每天喝葡萄酒,即使是最便宜的house wine也醇厚美味,和村长两人对酌,快成酒鬼啦。



11. 意大利的pasta名不虚传。有嚼劲。配上海鲜,或者火腿,非常美味。现在去意大利餐馆我总是点他们的海鲜pasta,不会错。

有哪位知道屋顶上挂的是什么吗?像麦穗,但夹着红花。很乡土气,但很热烈,温暖,就像好客的意大利人。



12.



13. 馆内的设计和装潢也很有特色。



14. 原来下一届的世博就在意大利,就在米兰。预祝他们成功。



谢谢观看。

节日鱼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