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锅
文章来源: 石库门2010-03-03 10:23:33




写前面一篇汤婆子时,就想到了另一个旧物 —— 暖锅。

江浙一带人家,冬天用暖锅很普遍。暖锅是种食器,用来煮汤,它不同于一般的锅子,它是锅和炉的合二为一。炉肚子里装木炭,烧火;炉围 —— 锅子,像撑开的花朵,“花朵”里装的尽是好东西:蛋饺,肉圆,咸肉,黄芽菜,粉丝,鸡汤……。木炭烧红了,顶端的炉口里时不时地爆出“噼噼啪啪”的火星星。一会儿,锅子里的好东西也煮熟了,“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似乎在招呼着大家:“快吃,快吃”。

过年的饭桌上,暖锅是最后上的主菜,围着热气腾腾的暖锅,年夜饭进入高潮。一家人,伸长了筷子在暖锅里面挑自己爱吃的好东西,心里那个快乐劲别提了。

暖锅一般都是紫铜做的,紫铜传热快;也有黄铜暖锅,但比较少。平日里,暖锅是不用的,只有重大的日子才会烧暖锅。小时候,看到父亲爬上凳子,从厨顶上取下用旧报纸包好的暖锅时,我们就雀跃起来,知道要过年了。年三十晚上,母亲在厨房里忙进忙出时,我们围着父亲,看他烧暖锅。父亲用筷子夹着木炭一块一块往炉肚子里放,放木炭也有技巧,得一块一块地架起来,木炭之间留有空隙又互相接触。装好木炭后就在锅里放好东西,黄芽菜垫底,上面铺上一层咸肉,再铺一层蛋饺,肉圆,最上面才是粉丝,最后倒进鸡汤,盖上锅盖。这时我们抢着点火,烧木炭。木炭点燃了,烧红了,只消一会儿功夫,锅里好东西就沸了,这时暖锅就可以上桌了。

我们也用暖锅来唰羊肉。效果也很好,除了忙着唰,忙着吃以外,还得注意着炉里的火况,时不时地加木炭啊,调整木炭位置啊。有时火太旺了,就得用个小碟子盛上水,放在炉顶的“大嘴巴”上,压压火,忙是忙嘞,却也增添了热闹和趣味。有一年,堂兄们来我家,十来个人围着这个小小的暖锅唰羊肉,一顿晚饭吃了三四个小时,又忙又乱又开心,我们至今都还记得那天的情景。

现在没有人用暖锅了,电热锅,煤气炉取而代之了。电热锅,煤气炉很干净,也很有效率,但是缺少了那种气氛和那种温暖。看到家里的暖锅束之高阁,便带了一个来美国,但是却找不到木炭,于是又束之高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