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南京路
文章来源: 石库门2010-01-26 09:32:04


以前住国内时特别喜爱逛淮海路,愿因有二:一,家住淮海路边上,出门走半条马路就是淮海路,方便。二,淮海路上总能找到我想要的和我喜欢的东西。

下班后或者周末,即使不买什么也喜欢去淮海路兜兜。一般也就逛两站路,从汾阳路起,逛到茂名路,除非有目标,否则不会超过瑞金路,我所需的一切基本上可以在这两站路中找到。那时西餐馆有天鹅阁,上海西餐馆,弯进陕西路还有红房子;中餐馆有天津馆,新雅,茂名路上有锦江饭店(那时上馆子少,不太留意这一路上有多少餐馆);点心糕饼店有万兴,哈尔滨,老大仓;那时买成衣很少,一般都是剪了料子去裁缝店定做,布店有金龙等;百货公司有上海第二百货公司,简称二百;内衣有古今;有了儿子后还经常光顾向阳儿童商店;照相馆有人民和淮海,我们的结婚照就是在人民照相馆照的呢;娱乐有襄阳公园,国泰电影院……。记得年轻时最开心的是淮海路一路逛到国泰看电影,电影散场去对面的老大仓吃西点。

那时我基本上不去南京路,一则比较远,二则,总觉得南京路上的东西比较“阿乡”,不如淮海路上的“上海”。当时流行的说法是“上海人逛淮海路,外地人逛南京路”大概就是指这个。


现在我们已不住在原来的地方了,但是每次回国我总会抽时间去趟淮海路,这也算是我的“情结”吧。现在的淮海路已和当年很不一样了,有的店还在老地方,如国泰,老大仓,古今,但大部分都不见了,有的迁移了,有的干脆没有了。新增了很多“广场”,“城”,用上海人的说法是“榔头越拐越度”,都卖“一线品牌”了。淮海路这么一改,是漂亮了,高档了,洋气了,但是也没逛头了,谁整天买“一线品牌”啊?


我的颈椎,肩周,腰背都不好,回国前就想好了乘这次在上海时间长,好好治疗一下。医院就在南京东路附近,每次治疗完毕就顺道逛南京路步行街。这一逛,对南京路的印象倒好起来了。那些百年老店都在,都是独立的一家连一家,既没被“广场”掉,也没“城”化,很有逛头。每次逛都有收购:在张小泉刀剪店买了套切菜器,切片,切丝,切丁都很好用;在亨德利钟表店换了手表电池;在蔡同德堂买了中药;在沈大成买条头糕,双瓤团;在邵万生买了鸭肫干……

这次逛南京路时,一点也不觉得南京路商品“阿乡”,只觉得很亲切,很实惠。比起淮海路的“飞扬跋扈”,南京路显得低调平实,更接近老百姓。会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是我现在的眼光变了还是我早已是“外地人”了?


百年老店的招牌林立,很让我这种喜欢怀旧的人怀旧。到了晚上,霓虹灯亮起,让人想起电影里十里洋场的镜头。

邵万生的关东煮很吸引人,每次走过都来两串,味道鲜美带点儿辣,连汤带水的装在小纸杯里。上海有几天很冷,关东煮却让人浑身热乎乎。




永安公司旁边的七重天文革前后是华侨商店,凭票进去,用兑换券购物。那时去华侨商店买东西还让人刮目相看呢。再后来就有了周立波说的“打杖模子”在附近出没,“外币有阀外币”。现在七重天是上海本帮菜饭店,价廉物美,值得一试。





淮海路真的很漂亮,晚上灯亮了,迷幻朦胧,似入仙境。虽然有点“霸气”,但是我每次回去还是会去走走看看,这条路伴随着我青春年少,和我已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