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配画《清明·杜牧》
文章来源: 废话多多2012-04-03 12:59:08
当太阳在黄经15度时,便是清明时分,2012 年的清明是4月4日。与其它节气略有不同,清明不仅是个节气,还是一个节日。

说到清明,就不能不提到寒食,古时寒食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宫廷争斗中失利,逃亡在外。一日,干粮吃光了,重耳又不想吃野菜,于是特别把自己当根葱的长叹:“我饿死了不要紧,老百姓可遭殃了。”

跟重耳一起逃难的大臣中有个介之推,一听,便心领神会地跑出去找吃的,回来递给重耳一块烤肉。重耳吃完了才想起来问:“哪儿来的?还有没有了?”介之推把袍子提将起来:“你要喜欢吃,我从另一条腿上再割一块。”重耳吃了人肉也不嫌恶心,感动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发誓以后要善待介之推。

因史书无记载,介之推腿上割掉一块肉怎么接着逃,是骑马呢,还是坐车呢,还是一瘸一拐的跟着走呢,谁也不知道。大概腿上的伤口没感染,要不他得了败血症死了,以后也就没有寒食节了。

后来重耳终于回国执政,介之推不辞而别,回家种红薯去了。重耳在封赏群臣时,早把那块人肉忘到了脑后勺,直到后来有人鸣不平时才醒过梦来,于是派人去请介之推。不想介之推不来。重耳没办法,只好自己去请。

这故事的情商起点就低,到了这儿那情商便跟尼加拉瓜的瀑布一样飞流直下。君主来请,多大的个台阶儿,介之推就是不下,背着老妈到跑到屋后的山里去了。重耳呢,人家不想做官,你尽了意就算了,可他偏不走,派出御林军搜山。搜了半天没搜着,于是有人出了个绝招:放火烧山,把介之推熏出来。

不知是混君出混臣,还是混臣造混君。这么恶的主意,重耳居然采纳了。然而,介之推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自己烧死不说,还把老妈拉进去垫背。不知他母亲当时是“夫死从子”地毫无怨言呢,还是想出去让介之推给拉住了。总之一场大火,烧死了两个人。

事过之后,重耳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但一个人忏悔又嫌没意思,于是下令,从此晋国的老百姓在他烧死介之推那天不许动烟火,人人吃冷饭。

不过,据《左传》“介之推不言禄”的记载,介之推和母亲“遂隐而死”,放火烧山是《春秋列国传》所创,而《春秋列国传》是小说,有不少艺术夸张。所以情商低的不是重耳和介之推,而是编故事的人。而寒食节的源头,实际上与远古时期人们祭祀火神有关。

随着日月推移,寒食节和清明节慢慢的融合在一起。此时春天已经过完了三分之二,花红了,柳绿了,鸟儿唱了,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于是,人们脱掉穿了一冬的棉袄,带着酒食果品,来到先人的幕前,培土种花,把冬天留下来的枯枝落叶扫干净,焚化纸钱送给冥界的亲人,然后摆上酒食请亡灵享用。礼仪之后,看看花,踢踢球,在如茵的绿草上走走,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即祭祀了祖先,又不辜负了春天的大好时光。

行文至此,正值窗外春雨绵绵,微微细雨在窗上汇成水珠滚落下来。不禁想到了杜牧《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本应与家人一同祭奠祖先,游览春色,然诗人只身一人在路上,风尘仆仆,行色匆匆,衣湿身寒之时,只有找个地方解酒浇愁。联想的自己身在海外,故乡的青山绿水,旧居的红墙灰瓦,均在万里之遥。家中的父老现可安好?儿时的旧友今在何方?思乡之情足以使人断魂。借酒浇愁只能愁上加愁,故码此贴以慰我心。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贴,我谢绝,©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