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邓小平“狡辩”--兼评张云逸和莫文骅zt
文章来源: 席琳2005-02-25 11:53:28

我为邓小平“狡辩”--兼评张云逸和莫文骅zt

这是一篇旧帖,是笔者日前在开国将帅论坛发的一个读书笔记,承蒙该论坛的军史专家盛越先生和二网友参加讨论,才累积下来,共五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涉及到1929年我党在广西的两次起义和红七军北上期间一些党史问题。因为是在辩论,双方的论点和个别用词可能会不十分恰当,而且掌握的史料也可能都需要进一步的推敲。

因喜欢溪溪河的文化氛围,并有感于林小筑兄的意见,遂将该帖文字略加整理(基本保持原汁原味),以飨大家。如有不对的地方,尤其是有关红七军的两个文献,笔者以前没有看到过,一个是1943年在延安的红七军老战士座谈会的记录,一个是龚鹤村在香港写的两本回忆录,希望知情者和河内各位高手给予帮助和补充。谢谢!

笔者整理并发表此文,事先并没有征求盛越先生和两位网友的意见,在此一并致歉。


一、从百色起义的领导人排序,质疑“敦厚张云逸”

广西百色起义的领导人排序,目前官方排序为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现今的资料表明,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时邓小平、雷经天和韦拔群均不在百色,参加起义的红七军领导人为军长张云逸、参谋长龚鹤村、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由于红军实行党指挥枪原则,领导人排序为陈导民(前委书记)、张云逸(常委)和龚鹤村(候补委员)。

然而,从当事人张云逸大将在1960年的回忆中,只有张云逸和邓小平两人,而没有当时在红七军党内排名第二、百色起义期间担任红七军前委一号领导人(前委书记)的陈导民和红七军的参谋长龚鹤村。同时张云逸为了突出自己,文革期间曾在全国会议上公开讲红七军和红八军总政委邓小平不会打仗,后来还中途离队,为周恩来总理出面制止。

对于红七军和红八军的总指挥李明瑞,张云逸也颇多微辞,说李明瑞“产生动摇”,“犯了严重的错误”。对于广西右江根据地苏维埃书记雷经天,张云逸说雷经天表现不好(张云逸:回忆漫谈广西革命斗争情况,1960年3月)。

众所周知,解放后张云逸一直经营广西。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里的百色起义领导人排序和变迁基本上延续了张云逸的观点。所以纵观张云逸将军在百色起义期间的表现及以后的为人,笔者实在怀疑吴东峰先生在《开国将军轶事》中称张云逸大将为“敦厚张云逸”,是否为同一个张云逸,以及该称呼依何而来。

另外,据革命老人胡兰畦(陈毅前妻)的回忆录,“黄花岗第73烈士”也另有其人,而不是吴东峰先生文章中的张云逸。

盛越: 张老讲的是实话

张老说邓小平不会打仗,后来还中途离队,是为了突出自己?你看过“邓政委”当核心后拍的故事片百色起义没有?是谁突出自己?李明瑞的问题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处理他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处理宁都起义总指挥等人。说李明瑞“产生动摇”,“犯了严重的错误”,这种说法是当时的环境。张老死得早,他要能看看百色起义那部片子,我敢担保他准会气死。至於雷经天,表现好不好在不同角度看是有区别的。

最后,所谓众所周知,解放后张云逸一直经营广西。其实张老管广西也就是解放初期,后来陶铸来了,一顿痛骂剿匪不利,轰走了莫文骅(不然莫留广西,至少正兵团是评得上,后来也不会是中将),张老在广州养病也就养下去了。众所周知,广西王是韦国清,至於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里的百色起义领导人排序和变迁基本上延续了张云逸的观点, 我看不出有什么依据。


二、莫文骅中将也不“敦厚”

谢谢盛越先生的指教。

张云逸大将所述邓中途脱队也许是事实,但不应当在邓小平二度落难时提出,给人以落井下石的感觉。再说,邓小平两次离开红七军都是有案可查,第一次是在百色起义之前,由于中央有电报(见陈导民《七军前委报告》1930年1月)。第二次是在1931年2月,离开前对许卓有交待 (见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1993年),此其一。

其实, 最早在50年代末编造假材料提出邓小平参加百色起义并正式宣布红七军成立的人恰恰也就是张云逸(见朱明国主编《张云逸研究史料》第18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现在我们知道,事实是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时邓小平本人不在百色。百色起义的宣布是经红七军参谋长龚鹤村主持会议,由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豪人正式宣布百色起义和红七军的成立。作为前委常委(前委排名: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和红七军军长及百色起义的主要当事人之一,当初张云逸不会不知道邓小平在不在百色。此其二。

看50年代张云逸在广西修养时给比自己小十余岁的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亲笔信,那么个谦卑吆,实在是想不出他后来会公开指责当了走资派的邓小平。

至于莫文骅中将,不提也罢。

50年代评军衔,莫文骅没有能评上上将,莫文骅本人认为原因是高岗讲了话,为此事莫文骅还曾到军委去闹。这事是否和陶铸有关,文革期间莫文骅说没有说我们不知道,但莫文骅在1996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并没有说。莫文骅在其回忆录中倒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臭高岗,说高岗水平很低,但爱装蒜;爱跳舞,但舞姿笨,舞风差(见莫文骅著《莫文骅回忆录》第653-654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我相信莫文骅说高岗的事也许是事实,但须知高岗此人早已失势,作古,并遗臭多年,莫文骅为了当年的鸡毛蒜皮落井下石,可见并无上将的风度。此其一。

莫文骅为军中儒将和多产的作家和诗人,自当令人敬佩。但看1961年在《民族团结》第7期上发表的署名为中将莫文骅的一篇革命回忆录(莫文骅:“回忆红七军的诞生”1961年,13-17页),可谓是拍马惊世之作。在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中,莫文骅不仅让远在上海的邓政委宣布了“红七军的诞生”,而且还让邓小平指挥了“百色保卫战”。并演译的活灵活现,连邓小平当时穿什么衣服,什么口音,说什么话都“回忆”的一清二楚。其实,邓小平任红七军政治委员是1930年2月下旬以后的事,因当时没有政治委员制度(见陈欣德文章:邓小平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研究述评,邓小平网上纪念馆),此其二。

亏得莫文骅还撰文指责“有些人写回忆录,把别人的东西编成烈士的遗作,甚至把错的说成是对的,这样的东西影响不好,对后代也无益处”(莫文骅同志来信,1984年4月20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1卷,355-357页)。莫文骅倒实在是聪明的很,把烈士的东西“编成”是活着的当权者的,可见并没有“去掉私心杂念”(引文同上)。

这倒与文革期间开国少将程世清"创造性"地把“朱德的扁担”改为“林彪的扁担”有异曲同工之妙。

盛越: 看来你下了些功夫

至於落井下石,不能太理想化了,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张老在那时不说话是不行的,这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我不同意您说的所谓邓小平第二次离开红七军前对许卓有交待,请问他交代许卓他何时离开吗?情况一紧急,招呼都不打就溜了。不是我本人看不上他,毛毛写的那玩艺也能充其老爹不是逃兵的证据?应该实事求是,逃兵就是逃兵,还找什么借口?

莫文骅解放广西时是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司令员是黄永胜、第一副司令是李天佑),在广西剿匪这件事情上,莫文骅对陶铸很有意见,陶铸认为张老、莫文骅心肠太软,杀得不够。莫文骅和肖劲光与高岗在陕北关系搞得很僵,高岗想当留守兵团的政委,可是肖、莫都不愿意。

至於红七军成立的有关军史事实,我没有考证过,所以无法发表看法。


三、 张云逸说邓小平不能打仗,也不是实情

首先,张云逸是行伍出身,百色起义时已身经百战,邓小平则从来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百色起义前唯一的行伍经历也是在冯玉祥部做政治工作。中央先后派陈豪人、邓小平及邓拔奇去百色也不是为了去打仗,而是去做政治领导,做兵运,是政工干部。打仗自有张云逸、龚鹤村、李谦、俞作豫、冯达飞等一应纯军事人才负责。张云逸以己所长,比人所短,为人已不算厚道。

其次,张云逸之所以说邓小平不会打仗,是因为邓小平任政委的红八军很快被打散了,而红七军则在陈豪人、张云逸、和李明瑞的领导下人越打越多。这实在是冤枉了邓小平。红八军正是在主要军事领导人俞作豫等没有正确理解和执行邓小平及中央的指示下才打了败仗。再说,邓小平刚去红八军也没有几天,对红八军的班底并不了解。同时,打胜仗靠的前线军事指挥员的临机应断和士兵的临场发挥,前线军事领导人出的错误不能完全算在后方政治领导人的头上。后来,红七军也多亏了邓小平的正确领导才转战千里。

第三,抗日与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任政委的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了战略转移。邓小平协助刘伯承制订的行军条例和步兵操典更是全军学习的榜样。更不用说后来指挥淮海、渡江、西南剿匪战役的大手笔。请问,此间张云逸除了资格老,时代好,有匹夫之勇外,还有那一样可以与邓小平相比。据说50年代初评元帅时邓小平榜上有名,而张云逸在大将中也不是打仗最出色的吧。

解放后邓小平倒霉时张云逸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不一定非要说违心话,可以像刘帅那样保持不说话吗。既然非要不甘寂寞,出风头,抢功劳,那就有辱“敦厚”的美名了。

盛越: 我看这是满篇笑话,红七军也多亏了邓小平的正确领导才转战千里?

什么叫“正确领导”?当部队被切断、四处枪声大作,当政委的就借口“马上”要离队向中央汇报,就换了便衣溜走,这叫正确领导?张老在部队被敌人切断情况下临危不惧,才把部队带到中央苏区。邓小平到上海以后,军委(当时负责人是周恩来)根本就不见他,谁有功夫去听个逃兵的汇报?他后来去江西他只不过是个中心县委书记,做地方工作而已。

“邓小平制订的行军条例和步兵操典更是全军学习的榜样。更不用说指挥淮海、渡江、西南剿匪战役的大手笔”?

邓小平自吹自擂说自己“指挥”了淮海、渡江、大西南战役,真是厚颜到了何等地步,刘邓大军,没有邓,大军照样横扫千里,要是没有刘,就凭他个邓,能挺进大别山、战双堆集消灭黄维?遇上点危险早就换便衣溜了。


四、邓小平真的是“逃兵”吗?

盛越先生对中国革命和战争史的广博知识令人敬佩。但笔者不能同意盛先生说邓小平是“逃兵”的观点。毕竟当年张云逸也只是说邓小平是“中途离队”,离当“逃兵”还远的很呢!

首先,如果邓小平真的如盛先生说的那样当了“逃兵”,文化大革命这一死关邓小平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总设计师一类的捞什子,至少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史上将缺少一位传奇人物。凭当年江青和康生的能量和资源,手段与老道,再加上在党内和军内象张一样的墙头草或马屁精并不在少数,也没有把邓小平弄成真的“逃兵”。须知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叛徒”,“内奸”,“工贼”和“特务”多少还是能够捕风捉影的。连当时还不怎么样的薄一波也还整了个“叛徒”当当。怎么就没有能够把邓小平整成个“逃兵”呢?可见是真的呢假不了,假的呢也真不了。

其次,30年代苏区批判“罗明路线”,邓小平首当其冲。由王明操控的中央曾对邓小平1931年2月份离开红七军一事做过专门的调查,走访了包括张云逸、许卓、雷经天等当事人,时隔并不久,但没有挖出有关邓小平当“逃兵”的铁证。否则,以当时苏区肃反和党内处理AB团的惨烈和手法的下作,如果邓小平真的如盛先生说的那样当了“逃兵”,邓小平纵有三条小命也都陪进去了。就不会有后来的“刘邓大军”和自卫反击。

第三,邓小平本人在1968年写的“我的自述”中对此事有详细的交待。邓小平承认在当时失去联系的两部份部队还没会合的情形下离开部队是严重的政治错误。但邓小平坚持说他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是经红七军前委(邓本人,许卓和李明瑞)决定了的。再说邓小平本人也确实是去了上海,也确实的向中央写了报告。请问世界上有这样当逃兵的吗?至于当时中央负责人是谁(邓小平认为是王明)以及接不接见邓小平,大概不是当时的邓小平可以控制得了的。

红军时期,叫得最响的是“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毛也离不开朱,朱毛不能分家,这是为事实证明了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叫得最响的非“刘邓大军”莫属(如果有人硬说林罗或陈粟或彭杨或其他什么大军更出名,我不和你争辩)。同样的道理是,刘邓也不能够分家。尽管我基本上同意盛越先生的说法,即也许“没有邓,大军照样横扫千里”。但这还叫“刘邓大军”吗?

相反,张云逸不可谓位不高,权不重,机遇不好(如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任师政委时,张云逸分别任军参谋长和副军长,军长叶挺和政委项英又先后去世),但自邓小平离开红七军以后,张云逸一生可又成就什么大事,辉煌过什么(百色起义除外,但没有邓小平,百色起义已早被人忘记)?

就是论打仗,邓小平离开之后,张云逸单独指挥过几次胜仗,又消灭过多少敌人?不是我刻薄,要不是毛主席看着张云逸岁数大,又驳不开邓小平的面子(要不张云逸在50年代猛拍邓小平的马屁),张云逸连评大将的份儿也没有(同样在新四军一起干事的陈毅虽然在打仗方面也不能够服众,但陈毅确是结结实实的元帅)。

本人不愿也不胜任对邓小平和张云逸的一生的功过进行评述。仅就张云逸解放后对邓小平前恭后倨的态度, 和对早年百色起义时期老战友的评价这一点上认为张云逸大将十分不配“敦厚”的美名。如果“开国将军逸事”的作者将此称号送给朱总司令,徐向前元帅,刘伯承元帅或其他任何厚德将军(莫文骅显然不在此列),笔者认为都会更名副其实。

再次感谢盛越先生。

盛越: 你太客气,但我还是要肯定地回答

邓小平当然是逃兵,讲“中途离队”真是太客气了,在部队处於危在旦夕的情况下,主要领导应该做什么?是稳如泰山还是找借口走人?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其次别把文革想得那么一刀切,并不是有历史问题的人都倒霉,比如王树声不仅没倒台,甚至还负责驻京中央国家机关的军管。

毛泽东对邓小平始终是和对刘少奇、周恩来有区别的,这也同时说明邓小平善於伪装自己的真实思想和面目。

最后说起张老,1955年授衔时他已经到中央监委,得知中央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他几次给毛主席和军委写信,提出自己年纪大(比毛主席还大一岁),身体不好,提出不授衔,在他授衔的问题上,毛泽东是拍了板的,实事求是讲,邓小平是没资格在军事方面和张老相提并论的。

伊.山.新.参: 要用事实说话.

盛越在以观点代替事实和分析,难以令人信服

从头到尾感觉你没有拿出什么过硬的证据来,这跟你一贯谈论军史的风格不符。就凭“不应该离队”,就给邓扣逃兵的帽子?你无法解释席琳上文的两个关键问题:1。有材料表明邓离队经过组织批准,2。即便在后来邓倒霉的几次政治运动中,对立面也没法就此作出什么文章。

尤其是后一点,盛先生答以“毛对被打倒的人是有区别的”,言外之意,是文革中毛可能压下此事,但是苏区时代毛本人倒霉的时候呢?

而且这种反驳在逻辑上避重就轻:就象你说甲杀了人要判刑,律师说经过公安局调查,查无实据,然后你说“公安局可能受贿”。这是个“莫须有”的反驳,而且根本不是要点。你得要么拿出公安受贿的证据,要么最好是直接拿出甲杀人的铁证。

邓小平离队这是一个事实,但是迄今无证据表明他是“私自”,“为了逃命”两个要害。别忘了,你指控邓某人犯罪,那么法庭上举证的责任可是在你,如果你无法提出“私自”的证据来,人家是假定无罪的。

作为看客,感觉盛先生这次感情用事了,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据。换句话说,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

研究历史,除非能拿出过硬的事实证据,否则不应该轻易依靠一厢情愿的个人好恶去推翻现有的结论。

盛越: 这样讲就是“令人信服”的

就因为邓小平离队是组织批准的,所以做为政委,就可以在部队被敌人切断,四面处於困境、危在旦夕的紧急情况下把困境中的部队丢下单独跑路,这不算”逃兵“,也不是”私自”,是组织同意我溜的,因此是”无罪”的,如果不是为了逃命,为什么不等部队转危为安,安定下来,再离队汇报呢?而且还要别人如果不怎么看就是‘感情用事”了,是“不令人信服”的,请问这是哪门子“理性”的逻辑?

邓小平在江西”幸运“地和毛泽东兄弟一起受批判,当时叫反罗明主义,那个罗明后来长征中失散跑到海外当爱国华侨,建国才回广东。延安整风的时候,邓小平虽比不上刘少奇,但也差不到哪里去,直到“二月逆流”打闹怀仁堂时,陈毅还旧事重提。

这个邓小平在文革中又一次显示出他当年溜出红七军的“逃兵”本色,你去看看他那时候的大作,那时候叫检查吧,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能保住自己的那条老命,他多么低三下四都无所谓,毛主席我看是动了恻隐之心,不然根本没道理一个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刘少奇惨死,邓小平却能保得住命,如果不是这样,至少最近这1/4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就得改写。

辽.宫.黑.兰: 至少这次席琳的证据比你充分,观点更令人信服/no_text

盛越: 应该是令你信服还差不多,为个逃兵狡辩何来公信?/no_text

辽.宫.黑.兰: 你却没有这个令我信服的本事

你一直回避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1。有材料表明邓离队经过组织批准,2。即便在后来邓倒霉的几次政治运动中,对立面也没法就此作出什么文章。

再说,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西路军失败以后离队的多了,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级别,那当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也不是太大不了的事。盛越对老邓的看法,主观色彩太强,而事实证据弱。

盛越: 邓小平这个逃兵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过了

好像是延安整风时期红七军老战士座谈会, 资料不在手边,凭记忆写的。所谓汇报只是个好听点的说法,对军人而言,在最需要的时候离开部队,不是逃兵是什么?至于文化革命期间为什么没问题,那是因为主席保他,主席对他和刘是有区别的。


五、先吹捧而后揭发邓小平的恰恰就是张云逸和莫文骅

50年代末创造性地编造历史,以当事人写回忆录的形式不遗余力地大力吹捧邓小平参加百色起义和创建红七军的人,一个是当年的红七军军长 - 大将张云逸,另外一个就是当年的军部参谋 - 后来靠拍马(先拍毛泽东,后拍邓小平)有功评了中将的莫文骅(分别见1960年3月张云逸的漫谈,载于“张云逸研究史料”和1961年“民族团结”第7期)。

当时邓小平政治上正如日中天,是政务院的副总理和中央的总书记。

不久,邓小平倒霉,成了中国的第二号走资派。于是,这两位开过国的将军又一唱一和,又是发表谈话,又是提材料,又是附照片的,忙的不亦乐乎。当时搞的连汪东兴和知名的整人专家康生都非常的吃惊。周恩来总理也不得不出来于1968年在全国军以上干部会议上揭发邓小平(说是根据莫文骅的举证)。

没想到啊,文革后邓小平能够复出。

莫文骅中将赶紧又是发表诗,又是出版书,把老邓吹捧的云里来,雾里去的。说自己不仅善于顶林彪的命令(打广西时),而且敢于反对高岗(延安留守兵团时),一副诸葛亮在世的样子。

好在邓小平也不是好惹的,不但不买莫中将的帐,还早晚的指使着邓毛毛写了两部书,猛夸红七军的烈士李明瑞和韦拔群。邓小平的女儿虽然没有点名批评莫文骅和张云逸,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一些红七军的老同志”指的是谁。那莫文骅也不得不退休走人了事。

亏得张云逸没有活到邓小平三度复出,否则啊,不知这位“敦厚”的张老将军又将如何表演和收场。

真的很难说,是人捉弄了历史,还是历史在捉弄人?!

引文出处: http://www.madhforum.com/cdb/viewthread.php?tid=24391&fpage=1&sid=HsCr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