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放:巫宁坤先生告别暨追思会速记
文章来源: smilha2019-08-30 03:11:03

【华夏文摘】吴放:巫宁坤先生告别暨追思会速记

WNK (7)

2019年8月22日是巫宁坤先生的安息之日,来自世界各地大约200余位亲朋好友甚至一些素未平生却慕名而来的陌生人聚集在美国弗吉尼亚州Reston的St. John Neumann天主教堂向他告别。

WNK (1)

巫先生的女儿巫一毛主持仪式

巫宁坤先生(1920-2019)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极右派分子”,更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好老师、好人。他走过的99年 人生道路可谓跌宕起伏历经劫难九死一生。巫先生在中国大陆经受了22年的苦难,却在晚年得与儿孙相伴,在美国度过了平安喜乐的近30年时光。巫先生的平生 故事已经通过他的自传《一滴泪》广为流传,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以下是告别仪式上人手一份的讣告,它概括了巫先生的99年华,是对先生生平的真实写照:

WNK (8)

巫宁坤先生当年大难不死,如今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有子女巫一丁、巫一毛、巫一村和孙辈6人。

wu4

巫宁坤先生的长子巫一丁致悼词

wu7

孙辈护灵柩入场

巫宁坤先生于2005年受洗成为天主教徒,他的告别仪式按照天主教的仪程进行,仪式感极强。

WNK (4)

告别仪式完成后,巫先生的灵柩前往永久安息之地,来宾们移步偏厅,亲朋好友多人发言,回忆巫先生的过往,讲述巫先生的故事,向巫先生致敬,对巫先生道别。会后,巫先生的家人提供冷餐以待宾客。

告别会上有几件事令人印象深刻,特速记于下。

鲜花、鲜花!

步入教堂,最引人注目的即是那满堂的用鲜花组成的花圈、花篮、花束,它们来自于大华府大华府地区和全美各地的团体和个人,CND也向巫先生敬献了十字鲜花。

WNK (6) WNK (5) WNK (2)

主持告别仪式的神父Joseph T. Brennan对大家说,他从来没有在这里见到过这样多的鲜花。

WNK (2)

在中国, 99高寿是喜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巫先生家的女眷身上都佩戴了一个白色的喜字。据说,在巫先生的家乡,如果是高寿的老人去世,他家的白喜宴席会被人们抢 光,以图沾些喜气。所以,在告别仪式结束之后,巫先生的家人将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来宾,让大家共享巫先生的胆气与福气。

珍贵的文物手提箱

WNK (1)

来宾们步入偏厅就会见到迎面桌上摆着的一只极斑驳陈旧的皮箱,一看就是经历过岁月的沧桑。仔细看上去,皮箱上面隐约还有几个大字的印记:“(北 京?)燕大巫宁坤”。据说,这几个字是李政道亲笔写下的。巫一毛曾经讲过,这皮箱是她家的传家宝。当年巫宁坤先生离开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李政道先生劝他不 要走,但巫先生一定要走。于是李政道说,好,你要走,那我就帮你打箱子啦。箱子打好,他便又写上了那几个字。

WNK (9)

手提箱的侧面也有字。巫一毛曾经说:“这是我们当年‘下放’时,我爸(被)关在‘牛棚’里,当时我哥哥十二、三岁时,他打这个箱子,这是他写的字‘李怡楷’,你看看这是小孩的字,这个跟我们搬了几十次家。”(摘自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节目2015年10月5日)

光阴荏苒,世事变迁,李政道写下的那几个字被68年岁月销蚀得只剩下几个闪光的印记,皮箱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个历经沧桑的箱子里面装过多少巫家人的酸甜苦辣,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愿这个传家宝与巫先生留下的真善美一起,代代相传。

勇气与幽默同在

巫宁坤先生在中国大陆经历了22年的残酷折磨,但认识他的人都对巫先生不怨不悔不自怜、宽厚大义幽默平和的心态印象深刻。讣告中说,“巫宁坤先生待人亲切友好、思维敏捷、并有一种俏皮的幽默感”,这从巫先生95华诞时即兴吟诵的《自寿诗》中可见一斑:

九十有五自壽

浊酒一杯家万里,醉卧他乡死亦难。
一室一厅藏拙处,两袖清风艳阳天。
三生有幸逢知己,四海为家活神仙。
九十五年非一梦,留得《孤琴》献苍天!

我猜,诗中这“三生有幸逢知己”的“知己”一定是指他的老伴李怡楷先生。二老携手共度了65载风波岁月,如今巫老驾鹤西去,愿李老在儿孙的陪伴呵护之下继续安度晚年。

WNK (10)

与巫宁坤先生相濡以沫携手共度65年的妻子李怡楷在告别仪式上

流浪,流浪!

巫宁坤先生的追思会是在与会来宾们同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声中结束的。巫老是扬州人,与松花江似乎相隔甚远,巫老的女儿巫一毛为什么会选 这首歌为爸爸送行呢?我猜想,大概是因为巫先生当年为了抗战而为中国空军和美国飞虎队做英文翻译、曾经7次飞跃“驼峰”而唱吧?也可能是因为,作为一名曾 经的“极右派”他一生坦率直言,有家难回(或不想回),只能够“醉卧他乡”、“四海为家”。但无论如何,巫先生在美国找到了永恒的归宿,怹他日魂归故里之 时断没有人再敢以任何借口加害于他,这便是那永恒的福分了!

有道是:

平生一滴泪
身后千枝花
孤琴知音广
良夜哮天华(注)

注:来自巫宁坤先生翻译Dylan Thomas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中的第一段:“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缩。”

记于2019年8月22日

作者投稿

华夏文摘第一四八一期(cm08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