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2010版《三国》电视剧中的司马懿
文章来源: 加减2010-12-13 08:53:15



 


2010版《三国》电视剧,对于原著《三国演义》以及相应的历史和人物给予了自己的释解、提炼和戏剧化的人物塑造。作为观众,过目难忘的戏剧形象之一便是才识超群,暗藏大志,性情坚忍,在内忧外患的大辱和逆境之中,宦海沉浮,韬光养晦,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而实现其二十年磨剑之职场报负的司马懿。

司马懿,旷世雄才,其智、其识、其坚韧老练都不在孔明、周瑜之下,且深藏不露。出山前的司马懿觊觎天下,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在曹操纳谏召其任职时,假装疯瘫以待价而沽。

司马懿出山是在曹操兵败赤壁之后,用他自己的台词说,当曹操官渡大捷之时,臂挟天子,口衔天宪, 拥兵百万,猛将如云,四方才士无不争先恐后投报,曹操自己也视天下如掌中物,早完必得。司马懿当其时如若出山,最多可得一县令官职,如此则辜负了他自己的一腔报负。
司马懿不想在他人盛宴上讨一杯羹。
而曹操兵败赤璧后的形势则是“危机四伏,又到了用人之际。”于是司马懿抓住了这个“在他人饥馑时送去一斗米”的机会,以大智若愚之态在曹操面前谈兵说略,纵论天下,继而被委以太傅之职,辅佐可能秉乘曹操基业的幼子曹冲。
这是2010版电视《三国》中司马懿抓住的第一个职场机会!

然而天不遂人愿,司马懿新职上任仅仅三天,曹冲毕命夭亡,苦心孤诣而来的机会不及鸿图大展便濒将功亏一篑,时运不济,老天尚未打算降宠于司马。唯幸曹操仍旧惜其才而用,令之在其他三子嗣中择一而教。此时的司马懿便又以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抓住了这个机会 – 选择为只有三日师生之谊的曹冲守灵三年。

司马懿选择守灵三年,是想用三年的时间观察曹操的三个儿子中谁更有可能承继世子太位,从而择一而辅佐。司马懿所鹰视狼顾的不是眼前的一官半职,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掌握天下.
这里,编剧为司马懿韬光养晦的形象塑造打下了雏形。

编剧将司马懿的性格命运进一步的雕琢,是在刘备兵败彝陵之后逝于白帝城,当时的司马懿已经成为曹植的心腹智囊、辅弼重臣,双方不仅仅共识这是天赐良机筏蜀灭刘,司马懿本身也有些按纳不住的跃跃欲试触手兵权。怎奈,曹操曾遗嘱于曹氏亲贵,对于司马懿既要重用又要重防。当此其时,远非诸葛亮对手的曹植深知司马懿掌兵之后将无人能制,因而仅仅纳用其智却不予掌兵,明察秋毫的司马懿不得不按下十年磨剑之锋芒,再待良机。

司马懿终于等得的掌兵机会是在其五十岁时,曹植伐蜀失败后临终托孤,司马懿被封骠骑大将军与曹真、曹休共同掌兵,辅佐太子曹叡。自此,司马懿的宦海生涯便开始在曹式亲贵的排挤、朝廷的谗佞和庸君的防患中屡沉屡浮。

事实上,剧中安排的司马懿第一次被贬是其力谏曹植,言筏蜀大败之后的曹魏不便即时兴兵筏吴,而应该养兵屯田十年,伺蜀吴出现裂痕之际再乘势用兵从中取利。忠言逆耳,司马懿之远见非但被拒之不纳,并且因此而遭革官销职之灾。

曹叡继位后不久,司马懿受曹真、曹休等曹式亲贵排挤,被削去兵权,逐出朝廷,发往边城雍凉住守。甚识时务的司马懿视此机会为鱼入大海,龙出生天,深知只有远离佞臣朝政方可躲开谗言免于一死,天高皇帝远的可以在边城雍凉扩展势力养精蓄锐。

好景不长,司马懿的内忧刚去外患又来。诸葛亮出祁山北伐中原,司马懿预见其所据守的雍凉当为蜀兵北伐的咽喉要道。以雍凉自身的八千兵士断不足以拒敌,而秉奏朝廷招兵买马则可能是时不我待,私自募兵却又要冒灭族之险。老天尚似无意降大任于斯人,却再次的苦其心志。
诸葛亮式审时度势大行反间计,司马懿被朝廷消去雍凉大都督的兵权和官职,遣返归乡。

司马懿的沉而再浮是在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曹真兵败,曹魏臣将皆无退蜀良策之时,朝廷重新诏其出山,编剧在这里安排了一段宛城太守申仪和司马懿之间令人咀嚼的对话:

申:听说你重被启用,可喜可贺,敢问功成之后,你就不怕再度被贬吗?
司马:怕呀,我脖子也是肉长的,岂能不怕?
申:那你为何还要出山哪?
司马:贪哪。我司马懿贪功名,贪大业,整日心痒难熬,梦中都想和诸葛亮逗一高下。

既而申仪细述司马懿所面临的二个可能的选择:
一:拥兵自守,坐视天子曹睿被擒,听其魏国灭亡,如后可居王位,挥师角逐天下,图成霸业。
二:护天子,救朝廷,战蜀军,尽忠勇,功成之后,再遭到曹式亲贵的诋毁、攻讦、陷害。

司马懿选择了其二,以天子为饵,掌兵出战建功。
这里,久蓄大志的司马懿在时机尚为成熟之际,便一如既往的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司马懿再次掌兵,便再次的抓住这一机会,大刀阔斧,先斩后奏,擒叛将孟达立破蜀首功。接下来,于街亭之战再胜蜀军,致使诸葛亮北伐失败,挽救了大魏。而结果则不出申仪所料,因为诸葛亮空城计疑兵而退,司马懿被朝廷抓住把柄,再次造贬。

司马懿的再次受诏是在曹休兵败于吴而亡,大魏又一次的面临诸葛亮的兵临城下。然而这次司马懿却托病婉拒掌兵。对于司马懿来说,这是个尚不成熟的机会,因为司马懿面临的是要听令于曹真,却又要独自抗拒诸葛亮,成,则曹真之功;败,则司马懿之过。

等到诸葛亮于陈仓大败曹真后,司马懿才再次出山。司马懿等得了这个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然而,司马懿的命运依然是面对诸葛亮的明枪,背受曹真的暗箭。因此而无奈长叹,自己可以稳定几十万军心,稳定大魏的防固,却无法稳定朝廷对其的信任。

后边的剧情,便是曹真、司马懿轮番兵败于诸葛亮,魏国统军大都督的帅印便在两人之间轮番更换,直至曹真病亡,司马懿才得以展示其大而勇,智而壮,立身巍如泰山,皮厚赛过城墙,水火不侵,喜怒无形,以守为攻,忍小而不乱大的坚忍形象。

这便是2010版《三国》电视剧中司马仲达的宦海命运 – 只被重用,却不被信任;无论战胜还是战败,等待他的都是销官免职,而不胜不败则被攻歼为养寇自重。
司马懿的脑袋不仅仅是肉长的,其心志也非钢筋铁骨,在一次次的被用被贬被忌惮被提防的抛上坠下的跌宕中,司马懿也曾闭门索居不思茶饭,他生性坚忍,命运便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他的坚忍。
他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福的生命哲学支撑着自己。
于是,苍天有眼,上方谷天降大雨救他于绝境,于危命中蒙生,且赢得了军心和将士的忠心耿耿,为其后来的门生故吏遍于朝野从而得以诈病灭曹爽,最终“三马食草”掌控天下积蓄了实力。

剧中以曹爽和司马懿的对话为其性格和命运的画龙点睛:

曹爽:我曹氏家族四代的基业,你用一天的时间便夺之而去。
司马懿:我挥剑只有一次,磨剑磨了十几年。

95集全局的结尾,以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熟诵预言故事 螳螂捕蝉 而终,意味深长。此时,编剧令戏中的司马懿与历史接轨,众所周知的十几年后,魏禅于晋,司马炎称帝,而剧前那个背不下高祖本纪的刘阿斗,则归降于司马炎而乐不思蜀了。

就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的戏剧形象塑造来说,2010版《三国》中的司马懿,编的成功,演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