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凶杀,任重道远耕耘
文章来源: Easy.Spin2010-05-09 18:58:39

近来,王医生枪杀案,在北美华人圈激起不小的风浪。一个中国人能够读完医科,到美国留学并开始行医,自然有一段辉煌的成就,也必定战胜过不少困难,似乎应该前景光明。然而,在他就职的医疗中心里,他抱怨其他医生对病人诊疗不当,看不惯医生护士医疗草率,和总住院医师颇有冲突,觉得遭受种族歧视。冲突变成控诉,变成停职,导致生活困难,最后发展成凶杀事件。这种结局令人震惊和惋惜,他的遭遇和处境,对海外华人而言,又熟悉得令人心痛。本文要以王医生事件为鉴,谈谈北美华人如何面对这种遭遇和处境。

这个世界的确问题重重。歧视是存在的,不公平是有的,自私是普遍的,偷懒是常见的,蒙上欺下是真的。我不清楚王医生的情形,只能说中国读书人一般只学到辨别是非的知识,却很少有机会练习周旋抵挡,把非变成是的智慧。一般中国人遇到不合理的事都是忍辱负重,背后发发牢骚,慢慢接受不合理的事。偶尔有吞不下这口气的,可能会愤世嫉俗,不顾一切地豁出去,就造成不幸的悲剧。

也许有点讽刺,但是印度人在这方面却是值得模仿的对象。他们的国父和民族英雄甘地,就领导印度人长期和英国抗争,终于得到独立。印度人从小就学到,重要的不是辨别是非的知识,而是如何发挥影响力造成改变。接受现实不等于接纳现状。愿意接受现实而不断奋斗,才能提高自己的斗志,终于成功地改变现状。中国人往往觉得印度人“难缠”,但是,老中如果有他们改变环境的耐心和韧性,在北美可以有更大的成就。

具体而言,一个人要改变环境,要先认识到自己影响力的范围。Stephen Covey’s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就有一段精彩的讨论。他画两个同心圆,里面的小圈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围(circle of influence),外面的环状区域是一个人关心的范围(circle of concern)。要发挥影响力,就不能把精力浪费在关心的范围,因为这样做会缩小自己影响力的范围。以王医生的例子,他可能真心关心病人,看不惯其他医生护士诊疗不力。然而,这件事不在他影响力的范围内,把精力浪费在这里,他的影响力果然消减,连医生都当不成了。

如果,王医生提到医生护士诊疗不力,是因为瞧不起他的同事,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以美国社会带点宗教色彩的角度,他是把自己提升到正义代言人(神)的地位,批判这个医疗中心的人员和措施。这种judgmental的心态,很容易造成人和人之间优越感的较量,让骄傲彻底地破坏人际关系。可惜在美国社会,这类的话题是家庭和宗教的范畴,在工作的场所不便直言。许多中国人可能在知识和技术上顶尖,在做人处世的精神生活里却一片惨白。

做人的心态是人生重要的智慧。王医生和那印度总住院医生的纠纷,和许多人际关系的问题一样,就需要靠好心态来处理。也许那印度佬真的很邪恶,但有好心态的人会了解到对手的邪恶,其实是每个人都有的私心和傲气。这样想,对手的邪恶就没有那么可恨,起码不会恨到不共戴天。相同地,有好心态的人会了解到自己的苦痛,也是世界上许多人都有的苦痛。这样想,自己遭受的苦痛就没那么可怕,甚至可以勉励自己努力克服困难,以便帮助其他有相同苦难的人。人生的挣扎可能无穷无尽,挣扎的有没有动力和意义,纯粹看自己的心态。

王医生的挣扎,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挣扎。人生可以挣扎得愤世嫉俗,想要一了百了;也可以挣扎得愈战愈勇,在任重道远的使命感中不懈耕耘。这种人生的智慧不是书本上学得到的,而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慢慢体会,逐渐操练,变成人生的习惯。唯物主义,是非辩证,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之类的实用哲理,都很难为中国人激发正面积极的心态。也许在探讨王医生事件之余,北美华人也可以想想,中国人的文化思想,难道只是鼓励大家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