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教育的推养和放养
文章来源: Easy.Spin2010-01-17 13:21:40

中国人教育子女讲推养和放养,听起来好像是大不相同的观念,但又很难定义清楚。实际生活中,没有父母能够整天紧推子女,也很少有父母真的放手完全不管。推养和放养,有点像是纯理论的名词之争。也许听听老美教养子女的想法,看看他们怎么处理推放的问题,可以有比较具体的讨论。

这是我十几年前听一个老美牧师讲的,很代表传统美国人教育子女的想法。他带来一个教具:一颗充满氢气的气球,用一条线牵住。开宗明义:子女是单独的个体,最后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以父母教养子女是为放手做准备,希望他们离家的时候,能够身心成熟,独立谋生,对社会有贡献。子女刚出生的时候,父母随时照顾,就像是抱住那颗气球。子女长大些,父母给子女一些自由空间,像是用短线牵住气球,不让子女偏离太远。随子女的成长,父母所牵的线越放越长,子女的自由度也一直增加。最后子女长大成人,父母一放手,气球就飞了。

用这种模式来看推养,父母要教养子女,但不能订下子女一生的计划,强迫子女照这样的计划过日子。子女的一生,要由子女自己决定。有不少父母,用子女来完成自己一生没有实现的梦想。用意通常是好的:父母学到一些人生的经验,重新来过一定会明智许多,想把经验传给子女。但是,子女的人生和我们的人生就是不一样:他们这一代不是我们那一代,他们的美国环境不是我们的中国环境,更重要的,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兴趣。一心想推的父母,可以看一看网球巨星Andre Agassi的自传,Open。推过头了,真会毁了子女的一生。

另一方面,放养的父母们不能放手到让子女远离正道。小时候要努力养成好习惯,给子女有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有益的兴趣,发展亲子情感。随子女的长大,父母可以做子女人生的教练,精神的后盾,也随时有机会帮子女走向正道。能放多少,其实因人而异。乖的子女,要多鼓励自主;反叛的子女,要设定界限。虽说是要对子女有信心,父母却不得不担心。

不管是推养还是放养,牵着气球的是父母的手,父母身教的影响最大。回头看看教养我们家三娃,我们的遗憾,不是推多放少,而是自己人生的成熟度。也许这才是父母最值得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