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Slumdog Millionaire”有关的故事
文章来源: 绿豆红茶2009-02-23 19:36:51

昨天去看了这部颇受好评的电影,总体感觉很棒。虽然影片后半部分情节有些拖沓,男主人公他哥的思想转变也过于突兀,但这些小毛病的存在,并不影响我对这个故事的整体评价。以前听说过“heart wrenching”这个词,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看着片子里的孩子们在如此险恶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从一个火炕跳到另一个火坑,才对这个词所描述的感受有了一些亲身体会。出于好奇,我打听了一些和影片有关的历史背景和新闻片断,也许同样喜爱这片子的朋友会感兴趣。

 

1。孟买的贫民窟里有几百万人居住,因为这个城市有些地区的地价能高达数千美金一平米,很多蓝领工人都买不起公寓。为了生存,他们只好在这样的窝棚里安家落户。因为印度宪法规定公民有迁徙的自由,你搬到哪里,就可以住在这个地方(只要没人驱赶);另一方面,你住在哪里,就在哪里登记投票。虽然地产商很想拆除这些“违章建筑”,在空出来的地段建造高级公寓和写字楼,但政客们却不愿意得罪广大贫民窟业主,因为这是他们选票的重要来源。有人分析,中国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贫民区,和长期执行的户籍制度有很大关系。

(以上消息来自新浪。)

 

2。现在很多旅游公司开展了“贫民窟另类游”,“贫民窟一日游”等活动。这类旨在满足游客猎奇心理的游览项目非常受西方游客的欢迎。昨天学了一个新词,叫Poverty porn,意思是当有些人看到别人在贫困中挣扎时,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看porn的快感。对这种心理我是真的不太理解。看见有人在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棚户区里生活,我是肯定不会感到快乐的。至于说对比他们的现状,游客们会更加珍惜眼下的幸福,更加感到自己的幸运,这倒是不假。不过忆苦思甜的故事我从小就听,现如今听得耳朵都出了茧子,所以就更不会把这样的地方当成自己旅游的目标了。

(以上消息来自搜狐。)

 

3。影片播出后,一个叫Tapeshwar Vishwakarma的人对制片方提出诉讼,控告电影对孟买贫民窟的刻画充满了恶意的诽谤和歪曲。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住户们的人权,所以制片方必须对此承担法律责任。与此同时,有些社会活动家把当地居民组织起来进行示威游行,抗议影片对穷苦人民的贬低和丑化。一月二十六日,愤怒的游行群众撕毁了大幅电影海报,并冲入电影院进行打砸抢活动。他们还声称,只要有一天制片方不把dog这个词从标题上拿下来,他们就一天不会停止战斗。

(以上消息来自Wiki

你觉得他们很偏激吗?我想起Mission Impossible III里面,有上海居民的阳台上挂满衣服和床单的镜头。当时就有网民义愤填膺,说这镜头怎么不拍繁华的大上海,偏偏要对准“阴暗面”?想想这些国人,我就觉得那些印度人的愤怒可以理解了,当然理解不等于赞同。很多时候,偏激乃虚弱的表现,而愤怒的核心是自卑。

 

4。主人公一家是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母亲在宗教仇杀中惨死。以下是一些关于印度教派纷争的资料,摘自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姜景奎的文章:

“在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冲突由来已久。在印度独立之前,双方就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暴力冲突。印巴分治期间,双方冲突的规模更是空前绝后,致使50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沦为难民,财产损失无数。印度独立后的前1520年间,双方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小的冲突仍时有发生,但大的冲突很少。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双方的矛盾有所加剧,发生了多次令人不安的冲突。1992年的庙寺之争尤为令人震惊,3000多人死于非命,财产损失巨大。2002年上半年,冲突又有所升级,致使近1000人死亡,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也因此一度濒临倒台。就目前情况看,这类冲突暂时还难以避免,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毫无疑问,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印度的本土宗教,它在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前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已经渗透到了印度社会和印度本土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印度教不仅是印度本土居民的宗教信仰,也是他们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对印度人来说,伊斯兰教是和印度教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宗教。在教义方面,伊斯兰教信仰惟一神真主安拉,奉《古兰经》为圣典;反对各种偶像崇拜,认为任何形象都会损毁真主安拉至高无上的地位,无形才能保持真主的绝对性、至高性和至纯性。印度教是以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的多神教,教派众多,以“吠陀”、“奥义书”、“两大史诗”、“往世书”等为经典;认为只有那些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具体形象的神才能与人建立起真正的情感;其信徒不仅信仰多神,而且大行偶像崇拜之道,不仅崇拜具体化的人形的神,连动物、植物和大神的阳物也是膜拜的对象。在伦理道德方面,伊斯兰教讲究人人平等,提倡“穆斯林皆兄弟”的兄弟情谊。印度教拥有同样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种姓制度,讲究等级差别。在外在行为方面,伊斯兰教有一定的进攻性,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宝剑和《古兰经》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印度教基本上是一个封闭性的宗教,讲究平和稳定,讲究业报轮回,讲究非暴力,讲究出世。在生活习俗方面,宰牲献祭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之一,宰牲节是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所宰杀的畜牲有牛、羊和骆驼等;穆斯林不排斥猪肉以外的绝大多数肉食,牛肉是他们最欢迎的日常食物之一。相反,多数印度教徒崇尚素食,他们对牛特别优待,认为牛是圣物,是神灵,只可崇拜,不可宰杀,更不能食其肉。在这样大的信仰差别面前,绝大多数印度教徒不可能毫无缘由地改宗伊斯兰教,如果没有武力强迫或统治者的政策性措施,伊斯兰教在印度是不可能站稳脚跟的。因此,两种宗教展开了长期的信仰之争,具体表现在对信徒的争夺方面。”

总而言之:狭隘滋生仇恨,仇恨滋生毁灭,毁灭滋生贫穷,贫穷滋生邪恶。这,就是我对本片的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