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何物
文章来源: 娅米2013-04-15 08:51:44
跟朋友聊天,问起她家里养的小兔子。她说,小兔子死了,死了一个多月了。那只兔子是她儿子去年夏天领养回来的,深棕色,一层贴身的细绒毛,摸上去柔若无骨。我问,孩子伤心吗?她说,到现在想起那只兔子孩子还会哭。有时候练琴,拉着拉着就哭了,说想起以前拉那支曲子时,小兔子就趴在他旁边听他拉琴。
 
想起我女儿小时候学钢琴,钢琴老师跟我说,她技巧上没问题了,但是感情表达上不够。然后又说,这很正常,一个孩子,如果从来没有经历过死亡伤痛,是不会有深刻的感情体验的。那时候,我女儿还在上小学,家里只养过几条鱼。钢琴老师说,一条鱼的死带来的感情震动是不够的。
 
很多次,也想到过养条大狗,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又可以给孩子做伴儿。但是总有种种顾虑而没有养。有个朋友家里养了一只小仓鼠,小仓鼠死了以后,她女儿在后院给小仓鼠举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后来问他们家有没有再养别的宠物,比如更大一点的猫或者狗,朋友说不敢再养了,若是养条狗,死了还不得把她拉去陪葬。
 
可是,分离之痛早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开始了,它藏在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里。
 
女儿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想陪她熟悉一下环境再走,可是老师把她接过去,低声跟我说,我们会照顾她,你赶紧走,她看不见你哭一会儿也就好了,你越陪她越没法离开。然后挥挥手把我赶走了。我狠心离开,心神不安。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早早去接她。老师正带着一大群孩子在院子里玩儿。老远在人群里找到她,喊她,以为她会象小鸟一样向我扑过来。可是她看见我,走了几步,突然捂住脸蹲在地下不再理我。等我把她抱起来,她才哭出来。我问她,你不高兴看到我吗?这样见面非常出乎我的预料,我慢慢才理解她小小的心里当时有多少委屈,被妈妈“抛弃”的委屈。
 
后来她上了学前班,那时我们搬了家,她必须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有一天晚上睡觉前见她躺在床上掉眼泪,问怎么了,她说想念以前的老师。再大一点上了小学,二三年级时在学校养蝴蝶,老师给每个孩子分发一个毛虫,然后让孩子们观察记录毛虫怎么变成蛹,蛹最后如何变成蝶。等蝴蝶破茧而出以后,孩子们就可以把蝴蝶带回家,然后把它们放掉。
 
放掉蝴蝶的那一天,全家都聚在后院。打开小盒子,蝴蝶莽莽撞撞地飞进下午金色的光线里,盘绕了几圈就飞远了。那只蝴蝶取名叫“眩晕”,因为它刚刚被从盒子里放出去的时候,是那么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那天晚上,“眩晕”在一个孩子的泪水里被惦记着,被担心它会不会被一只鸟吃掉,天黑以后会呆在哪里。我们家的墙上,从此也多了一幅美丽蝴蝶的画像。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眩晕”飞走之后的命运仍然在两个孩子的猜测和牵挂之中。
 
前几天,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告诉我说,邻居外语系的冯伯伯去世了。我心里一惊,虽然知道老人家年事已高,虽然知道人总有跟这世界道别的一天,但是仍然感觉到心里豁然空了一块。我每次回国看望父母,一定会去探望他老人家,每次离开都希望下次还能看到老夫妇仍然一如往昔,养小狗,给小狗吃冰淇淋,夏天去海里游泳,冬天在家里练小楷。
 
有时候会想,这世上最大的负担就是情。如若无情,是不是可以活得轻松很多?可是如若无情,这世上又有什么值得过多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