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笔记 之三
文章来源: 娅米2010-09-24 06:54:30

书,书房,吃饭 

这三件事情有点不沾边,但是我觉得回家的感觉有一部分有点沉重,爱的沉重,离别的沉重。所以记录一点随意的事情。 

回国最想做的事情是逛书店,但是天气太闷热了,去海边的路上,几次路过一家书城,看看身边读不懂中文的孩子,就忍住自己的欲望没有下车。想自己一个人去书城里闷一天,又有对不起老人孩子的感觉。 

但是,顺便的时候,路过一两间小书屋,我还是钻进去很迅速地扫了一遍。新书很多,但我对新书不够信任,买了一本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和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小说的艺术》两年前买过一本,是跟朋友一起买的,后来我们去吃饭,下出租车的时候因为抢着付钱,就把书忘在了出租车里。今年看到,就又买了一本,这也是跟这本书的缘分。所以很多东西,是尽可以放松心情来对待的,缘分在,就丢不掉,无缘,强求也不来。《瓦尔登湖》我有一本旧的英文原版的,看见徐迟的中译本,就又买了一本,还想再买一本回来送朋友,可是小书店里只有一本,问店员,回答说那书是正版,又不太好卖,所以没有更多库存。原来是一本寂寞的书。但是,人很奇怪,在国内热闹的环境里,内心又很怀念那么一种孤独和寂寞。其余还买了几本杂书,又在家里书架上一大堆发黄的旧书里挑出好几本带回来,都是以前上学时买的书,老情人重逢似的感觉。 

去探望一位文科教授,他一年前因为脑出血失语。在他和他夫人的书房里,我看见一架一架的图书,将近大半生的收藏。想起我以前上学时购买收藏的两架子书,心里有点隔世的感觉,好象看见如果我不出国可能会有的另外一种生活。而真实的生活里,我的道路二十年前在一个岔路口拐进了另一个方向,哪条路更不寂寞也很难说得清楚。但那一个时刻,当我看见那满墙满屋的图书时,我确是感到有点失落有点寂寞。如今文人也世俗化商业化了,能够淡薄守志甘于寂寞的也不多。喧哗年代保持沉默,也算一种难得的品质。人生走到最后,什么功名都是空的,最终面对的还是健康与活着的问题。

回国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满足口腹之欲。吃的东西很丰富,亲人朋友见面,也必定要一起出去吃饭。好象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要喂饱你,爱你就爱你的胃。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很浪费,吃了很多,最后记住的不多。记得住的还是家里做的炸得香酥的新鲜小鱼。北方人实在,每份菜的量都很大,点的品种少,很多东西就吃不到,点的多又吃不完。这让我特别想念成都的小吃。当年去成都,大学好友带我去小餐馆里吃各种小吃,每样一小碟,精致又丰富。在洛阳,亲友请吃洛阳水席,之所以叫水席,是因为菜菜有汤,而且上菜的方式是吃完一道再上一道,象流水一样。一道一道菜流水一样地端上来撤下去,也象流水一样地被忘记了。吃饭的时候想起网友豆腐酒同学写的“过大侠”传里的流水席,大家都坐在河边,一人拿着一把爪篱,捞河里的泥鳅吃,忍不住发笑。现在想起来,好象那上千块钱的一桌水席,全部都是泥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