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暴力的讨论 - 我是胆小鬼
文章来源: 小泥山2009-12-13 07:27:25

这一个多星期,在网上灌水冒泡,对家庭暴力问题不停地阅读别人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反正是忙得一塌糊涂。为何我对这个问题这么热衷呢?

想来想去,觉得原因之一应该是:我是一个胆小鬼,我从小害怕暴力。

我爸爸脾气急,嗓门大,经常看见他吹胡子瞪眼睛地说人:“岂有此理!”

好在他对我妈比较客气。这一辈子,我也没见过他们俩对着吼,更别提动手了。

我自己,从小就是乖孩子,不惹事生非。万一不小心做错了事,大人“哦”一声,我那边已经是哭得哇哇的,所以从不需要靠打来教育我。

但我哥是个调皮孩子。我妈很少打我哥,她说:“别人打了孩子,解了气。我不行,我是越打越气,所以索性不打,生不起那个气!” 有时家里有人来告状,说他弄坏人家东西,或打了人,父母自然要收拾他。不打对不住人家啊!只记得一两次,爸爸不在时,我妈打我哥,那是一边打,一边哭,打人的比那挨打的还哭得伤心。小小的我,在旁边,感觉就像天要塌了一样害怕。

我爸要是在家,如果修理我哥的话,那动静可就更大了。训人的嗓门高不算,还会抄个家伙。我总是一见形势不妙,先就哭他个震天动地。我自己怕疼,我也不要我哥受疼啊!爸妈常说,因为我这个当妹妹的会哭,所以哥哥少挨不少打。现在想来,爸妈拿我做借口也不一定。其实,每次要打时,我爸基本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来也没见我哥被打伤过。

上学读书后,学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我有时心里暗暗打鼓。看别人笑话叛徒浦志高,我可轻松不起来。我知道,自己八成是熬不过酷刑的。长大以后,政治环境轻松了,才和朋友谈起小时候的感觉,发现不少人会承认,如果面对酷刑,他们都有可能当叛徒。

出了国之后,发现西方人的很多观念和做法,特别对我的胃口。比如,这边的政府,媒体和民众,都能把回归的战俘当英雄;碰上抢劫犯,你可以不去搏斗,保全生命最重要;大人不能打小孩,老公不能打老婆,不然警察要干涉;等等,等等。我这个胆小鬼,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害怕暴力。唉,总算是找到组织了!

可我这么个胆小的乖乖女,却偏偏嫁了个很不同的丈夫。

他小时候,打人和挨打,基本就是家常便饭。要不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不知他会成个什么人。幸运的是,高中几年的努力,他居然考上了大学。而他小时候的战友和敌人,可是很有几个劳改或进了监狱的。

记得我生儿子后,在他父母家休产假时,一次因为如何用照相机的闪光灯,两人吵起来,他脾气好大,被他妈劝开。他妈悄悄对我说:“他对你,已经是最好的了!”老人家那意思,大概就是他对我动口不动手,我就该知足了!

我们真正的磨合,是出国之后。激烈的时候,和老公对着比嗓门,摔东西,这些事情都干过。其实这些都是暴力倾向。没有发展到真正的暴力,按他说,那是他早已“弃暗投明”,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两个外因(法律的威慑力和我的独立能力)是否也起了作用,就不好说了。人是复杂的动物,分析起来不像理工科的公式推导那么一清二楚。

对我来说,在这里生活,我很有安全感。对女儿的未来,也很乐观。西方法律对妇女儿童的保护,及强大的社会福利系统的支持,妇女确实有了和男人真正的平等的机会。我无法想象,自己如果在暴力的威胁之下,做违背自己意志的事情,那会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婚姻生活,需要夫妻双方都能宽容,妥协,退让,甚至牺牲,但这些应该是出于爱和责任,出于家庭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出于对暴力的恐惧。

我很感恩,目前我所处的社会,有这样一个体系,虽然不完美,但只要女人能做到自强自立,就一定能够远离家庭暴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或社会福利的帮助,让自己和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