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下)
文章来源: 小泥山2008-12-21 07:29:16

我的记忆中,外婆一共来了我家三次:一次是在小泥山,妈妈生病被抬下山的那次。大舅和外婆来到泥公社看望住在医院的妈妈。后来妈妈康复回家,把外婆带上了山,住了十来天。外婆六十多岁,爬那一趟山,腰酸腿疼好多天,但全家人都特别高兴,尤其是我妈。

第二次,是在银乡。奶奶有事回老家,外婆就来银乡住了几天。和奶奶不同,外婆不识字,自己也从未出过门。思女心切的她,冒了一回大险。舅舅送她上了来泥县城的车。然后她买了票换了来泥公社的车。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她要来,也没接她。她自己拿着个信封,一路问到银乡小学,突然就出现在我们家。那是个夏天,她老人家脚上居然穿的是一双海绵拖鞋。那几天,妈妈和外婆都是喜气洋洋的。我那时已经懂点事。听见外婆总感叹。和女儿住在一起有多么舒心。自己的媳妇(二舅妈)是多么刻薄小气。

有一天,家里养的鸡吃了农药,奄奄一息的样子,外婆和妈妈给那鸡实施抢救。一个扒开鸡嘴巴,一个往鸡嘴里倒菜油。一不小心,洒掉了不少油。记得外婆对妈妈说,哎呀,浪费这么多油,好在你婆婆不在,不然,她要心痛得不得了。说完两人相视而笑,一脸小孩子做了坏事,逃过大人监管的侥幸。我这个真正的小孩子在边上看着,觉得她俩真有趣。

第三次外婆来,我们已经结束下放,住在一个小城市里。那次奶奶也在。妈妈和外婆没有在银乡的那次相聚那么自在。不过,外婆依然感叹,她真想和女儿同住,但又表示,你家是有奶奶的,两个老人住一起,不合适。记得妈妈说,你要是愿意来,也不是不可以的,只是,你真舍得你儿子孙子孙女,你能放心你的大儿子和大孙女吗?外婆没住几天就依依不舍回省城去了。

我长大些后,妈妈给外婆的信,经常会给我看。几乎每次妈妈都要给二舅妈做一段思想工作。从外婆的嘴里,我认定二舅妈是个坏蛋,不讲理的人,但妈妈总是比较客观地说,外婆也有缺点,外婆买菜总要买点新鲜刚刚上市的菜,价钱比较贵。家里来了客人,外婆也总巴不得尽情招待,做上一桌子好吃的才满意,但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你大舅只顾自己潇洒,本来他接过老娘,带着女儿,自己过,也会少很多矛盾,但他不乐意,所以,大舅也是有责任的。

我越大,越发现外婆和奶奶确实大不相同。她自己有零花钱。这钱经常是和二舅妈吵架的导火线,但也给外婆带来了很大的快乐。记得我们每次回省城,外婆总要带大家上街吃小笼包子。离开时要买萨其马让我们带走。每次还总要做她的招牌菜,粉蒸肉。大家吃得高兴,外婆就特别满足。

有一回,家里吃茄子,爸爸神神秘秘的说,“今天的茄子很好吃,不过,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茄子,你们知道是哪回?”我自然不知,只见妈妈在一边微笑。原来,那是爸爸第一次见外婆的时候。当年爸爸在外地工作,回老家和妈妈谈恋爱逛马路,那正值困难时期,街上的餐馆里,只有粉丝炒鸡蛋,鸡蛋炒粉丝,几顿下来,妈妈都吃腻了。然后,妈妈就说,我们回家吃吧!

“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连招呼都没打,当年的老爸老妈真不讲究,我敢肯定,老爸连礼物都没买。好在外婆不在乎,只是急坏了,家里没好菜啊,只有茄子!爸爸说好啊,我喜欢茄子(妈妈不吃茄子,不过,那天,肯定是没人在乎她了)。于是外婆使出浑身解数,起码用了二两油,做了一盘爸爸认为一辈子最好吃的油焖茄子。

外婆还有一件特逗的事。一天,她对大家说,我们要买点好菜,舍得吃,舍得用。最近广播里不是总在说,要“阔吃阔用”吗!孙子孙女们都糊涂了,广播里 , 阔吃阔用?弄了半天,原来是广播里说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呢!呵呵,“阔吃阔用”后来就成为我家的外婆语录了!

三舅和小舅结婚都很晚。三舅的大女儿七二年出生,外婆已经六十七岁了。当时,大舅,二舅和我妈作主,不让外婆带三舅和小舅的孩子(共五个),因为外婆身体虽然没什么病,但一直体质很弱,而且特别嗜睡。这样,暮年的外婆总算是享了几年清福。

改革开放之后,二舅家里生活好了很多。二舅妈和外婆的矛盾就缓和多了,加上孩子们都大了。这些孙子孙女们都会想法劝架,争吵越来越少。孙辈们都很孝敬贴心,周末大家相聚,总是逗得老人家开开心心的,还有了两个重孙子。二舅妈后来吃斋念佛,成了一个真正的慈祥老奶奶。

八八年夏天,本来身体不错的外婆半夜做梦,从床上摔了下来。肋骨断了几根,送到医院几个小时之后,抢救无效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外婆去世,非常突然,谁也没有思想准备。我的一个表哥(她的第四个孙子)当时正在外地出差。那时没有手机,大家都忙乱得很,也就没有花大力去通知他。没想到,开追悼会那天,表哥居然鬼使神差地回了家。他说,头一天他不知怎么就觉得家里奶奶有事,心里很不得劲,于是决定提前返家。听说外婆是从不信鬼信神的,我也一样,但这事有点太蹊跷,特此记上一笔。

不知是不是真有另一个世界,不过,我还是想对外婆说上一声,外婆安息!祝您在另一个世界,阔吃阔用,永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