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红整肃杨家将内幕
文章来源: 英台2010-12-10 10:30:51

曾庆红整肃杨家将内幕

 政史

    江泽民、曾庆红真正的蜜月开始于1989年六四事件后。当江泽民被指定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江泽民除了诚惶诚恐,更多的是一种前途莫测的感觉,不仅他的夫人王冶坪为他的北上流泪,他自己也似乎预感到重蹈前两任总书记复辙的风险。因此,当江泽民赴任之时,他向杨尚昆、李鹏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带曾庆红进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尚昆、李鹏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什么江泽民不敢只身一人进京?为什么江泽民偏偏要曾庆红与他共行?为什么江泽民不带更获他信任的黄菊进京?最关键的因素有三:

    一,胡耀邦、赵紫阳前两任总书记的下场令江泽民胆怯,他设想入主中南海前途凶多吉少,更何况他一点都不熟悉中南海的情况。相比胡赵,江在党内的资历更浅。稍有出错,可能导致比胡赵更为悲惨的结局。

    二,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元老在六四事件中的表现,国家大权仍然由这些老人掌握。更何况杨尚昆、薄一波仍然参与著中共中央最高事务的决策,拥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江泽民深感要处理好、协调好这些老人的关系非常不容易。

    三,江泽民入主中南海,可谓无功受禄。主导六四事件决策的“头号功臣”李鹏没有获得晋升,内心积怨在所难免。如何处理好与气势逼人、内心不服的李鹏的关系,令江泽民的确无所适从。还有,乔石、姚依林这两位政治局常委资格老,权力根基深,人脉资源广泛,同样难以对付。

    这就迫使江泽民尽可能地利用自身能够利用的一切资源,来应对难题,处理危机。一人入主中南海,人地两生疏,没有人能协商,更没有人能帮助出主意,可能很快导致政治上的翻船。如果带黄菊,充其量能为江泽民分担一些日常事务,但黄菊从基层上来,长期在上海工作,对中南海的情况比江泽民更不了解,不可能指望他出谋划策。因此,当江泽民获悉自己被钦定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时,他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曾庆红。曾庆红从来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江交谈,并且敢于当面纠正甚至否定江的某些想法,这使江对曾刮目相看。江深谙曾庆红政治手腕高超,同时还想倚重曾庆红家属的政治资源和曾庆红本人在北京建立的广泛的人脉关系。

    曾庆红的政治手腕得益于他父亲的薰陶。曾山任内政部长时,曾专门化时间苦读大量的明朝、清朝档案,从中体味为官之道。在曾山的薰陶下,并不喜欢读书的曾庆红对明清的宫廷秘讳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的明清档案,据说曾庆红最感兴趣的案例是如何在权力斗争中保护自己、打击异已,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把握时局,化解矛盾,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并在巩固权力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所有这些,都在曾庆红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应用了。与其说,江泽民选择曾庆红是基于一种信任,不如说是为了利用曾庆红的政治韬略为其所用。同样的,与其说曾庆红辅佐江泽民是一种无私的忠诚,不如说曾庆红只是利用江泽民赋予的一次机会去实践他的政治梦想。曾庆红清楚,如果他能够成就江泽民的大业,日后必有大成。曾庆红终于找到了那条通向中国最高权力舞台之路。事实证明,曾庆红与江泽民的合作真可谓天作之合。没有曾庆红,江泽民不可能有十三年稳定的统治期。

    曾庆红协助江泽民做了最重要的六件事。前三件为江泽民保权位,求稳定。后三件为江泽民树权威,也为自己捞取最实用的政治资本。

    六四事件后,中国的保守势力空前强大,邓小平在党内的影响力比六四前大大降低。政治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经济上进行“治理整顿”,当时中国的处境,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一方面,是整个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彻底崩溃。更重要的是,以加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和平演变"为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停滞甚至倒退。邓小平多次告诫江泽民、李鹏“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因为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然而,邓的这些意见并未为江泽民、李鹏所接受,邓的改革开放不能变的政策失灵了,邓在北京说话失灵了。无奈之际,1991年1月,邓小平到上海发表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搞市场经济的谈话,这个谈话仍然没有被江泽民、李鹏所领会并接受,只有乔石、田纪云在中央党校发表了旗帜鲜明的呼应,朱熔基在上海组织专门班子以"皇甫平"名义对邓小平谈话发表了"七评",然而掀起的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轩然大波,邓的说话仍未获得江泽民、李鹏的积极回应,这令邓小平十分寒心。

    1991年底至1992年初,邓小平决定以88岁高龄再次南下,以老迈之躯推动停止转动的改革开放车轮。他先后到达湖北、江西、广东、福建,公开发出了"谁不改革谁下台"的警示,对江泽民、李鹏发出了最后通牒。邓小平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准备在中共十四大更换中共中央领导层,撤换江泽民、李鹏,让坚决执行改革开放路线的人担纲。邓小平认为,江泽民软弱无力,思想保守,以反和平演变代替改革开放,态度暧昧;李鹏领导主持经济工作,是外行领导内行,治理整顿只会扼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邓小平曾考虑由乔石、杨尚昆、万里、薄一波牵头,成立中共十四大筹备小组,对中央委员会人事作出重大变动。这是一个摒弃江泽民、李鹏以及当时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政治局常委宋平的方案。

    这一方案包括:由乔石替代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并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由李瑞环或朱熔基替代李鹏,担任国务院总理;由万里继续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杨尚昆卸任国家主席;彻底解散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最发人深省的是,这个方案还包括重新启用因六四事件下台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让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邓曾就这个方案向杨尚昆、万里征求过意见,并要求杨尚昆在合适的时候捎话给赵紫阳,要求赵紫阳在出来工作前承认一下六四事件中的错误,以防赵日后为六四翻案。

    为配合这一方案,1991年中,在邓小平支持下,杨尚昆、万里、乔石等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让因六四事件下台的胡启立、芮杏文、阎明复重新出来工作,不久,胡启立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芮杏文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阎明复任民政部副部长,这是邓小平准备让赵紫阳出来工作的先声。同时,为了表示对乔石的支持,邓小平对乔石在中共中央党校的讲话、乔石在四川等地的讲话予以高度肯定,并说,“好久没有看到那么好的文章了”。在这次南行中,陪伴著邓小平的是他的密友、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反映最快、态度最鲜明、最积极的则来自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的杨白冰[注释7],他在《解放军报》公开喊出了“坚决响应小平同志号召,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口号。

    邓小平南行发出了准备在中共十四大更换中共中央领导层的明确信号,引起了江泽民、李鹏的极度惊慌,更令执政两年半来一直树立不起权威的江泽民陷入沮丧之中。作为江泽民最亲近的助手,曾庆红非常明白眼前的处境,如果江泽民在十四大黯然下台,那也就意味著曾庆红此生政治命运的终结。与其被动下台,不如起而反击。除了曾庆红多次与江泽民一起拜访李鹏,让李鹏更加清醒地认识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政治含义,更让李鹏感到与江泽民精诚合作,面对挑战的极端重要性。在这个紧要关头,曾庆红让江泽民放下身段,主动与李鹏合作,很好地协调了江泽民与李鹏的关系,起到了稳住阵脚的作用。面对可能下台的危险,江泽民、李鹏一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了将近二十个文件,这些文件全部是关于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大胆促进改革开放的。有明确要求,有具体措施。一时间,江泽民、李鹏对邓小平要求改革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以此化解邓小平对他们的不满。

    更重要的,则是曾庆红对邓小平施以离间计,主动将矛头对准与邓小平关系最亲密的人,向他发动出奇不意的攻击。这是迄今为止曾庆红施展的最大胆、最凶险、最富政治智慧的政治手腕。曾庆红清楚,在邓小平正在酝酿的让杨尚昆、万里、乔石等人中,无论从资历、实权还是与邓小平的关系看,万里、乔石都不可能与杨尚昆相比。如果挑战万里或乔石,即使把他们打垮了,仍然不能保证江泽民不会下台,这不仅打不著邓的痛处,反而更激怒邓小平,从而加速江泽民的下台。只有削弱杨尚昆与邓小平的关系,才能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然而,杨尚昆是能被轻而易举地挑战的吗?

    杨尚昆与邓小平是四川同乡,早在三十年代于中央苏区工作时,两人的关系就很紧密。中共建国后,杨尚昆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1956年的中共“八大”,邓小平出任中共总书记,杨尚昆为中央书记处后补书记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两人的关系愈加密切,开始成为相知相交的亲密战友。文革大革命中,邓小平与杨尚昆一起被打倒,邓小平被流放江西,而杨尚昆则与彭真、罗瑞卿、陆定一被称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比邓小平遭遇更惨,自1966年7月起即被捕入狱,直到“四人帮”垮台后的1978年底,邓小平复出重新掌握国家大权,杨尚昆才得以重见天日,前后离开政治舞台达十二年之久。杨尚昆复出后,得到邓小平充分信任。1979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兼中共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与习仲勋一起主持广东工作。1980年9月,从广东调入北京,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1981年7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1982年9月,升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协助邓小平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1982年和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杨尚昆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继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1987年,经邓小平批准,杨尚昆的堂弟杨白冰从北京军区政委直接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邓小平的竭力坚持下,1988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杨尚昆更以80岁高龄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六四事件后,杨白冰更上一层楼,升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主管军队日常事务。可以说,邓小平与杨尚昆的关系非比寻常。正是这种非比寻常的友谊,杨尚昆可以随意出入邓家,杨尚昆更成为邓小平退出权力核心圈后,传递、沟通邓小平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信息的使者。中共中央政治局遇有重大事情向邓小平请教,都是通过杨尚昆传达的。因此,要离间杨尚昆与邓小平的关系,非有过人的胆魄和才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杨尚昆在军队中有著非常强大的势力,他与廖汉生[注释8]、肖克[注释9]、贺龙[注释10]家属有著天然的亲属关系,非一般人能够抗衡。廖汉生,杨尚昆的亲妹夫。1955年被毛泽东授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政委。当时廖汉生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虽从军界退休,仍拥有较大影响力。廖汉生是中共十大元帅贺龙的亲外甥。尽管贺龙早在1969年“文革”中就被迫害致死。但他是红二方面军创始人,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主任。作为一种象征,贺龙在军中的影响力仍然存在。更有甚者,萧克,1956年时的上将。当时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曾与贺龙一起出生入死并结拜为兄弟,并娶了贺龙妻子骞先任的亲妹妹作妻子。肖克与贺龙一起缔造了红二方面军。建国后又历任国防部副部长、农垦部副部长等职务,在杨尚昆担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后,贺龙、肖克、廖汉生的势力在军中再次强大起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杨尚昆的亲自关怀下,贺龙之子贺鹏飞在军中得以火箭式的上升,1984年初39岁时升任总参谋部装备部副部长。1986年41岁时升任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为了让贺鹏飞在中共十四大当选中共中央委员、同时晋升为中将军衔。自1991年下半年开始,杨尚昆、杨白冰多次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盛赞贺鹏飞,为他的晋升进一步造势。因此,要对抗杨、廖、肖、贺四大家属,除非获得邓小平的支持,不然,谁都不可能与之抗衡,更不必想从根本上削弱他们在军中的势力。

    真是天助曾庆红。就在曾庆红实施倒杨之计时,江泽民与曾庆红把握住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杨白冰提出了一个晋升100名将军的庞大名单,这个名单包括:

    时任副总参谋长的49岁的何其宗中将,

    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52岁的周文元中将,

    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51岁的宗顺留少将,

    时任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的48岁的贺鹏飞少将,

    时任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的53岁的熊光楷少将。

    这个方案需报经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尚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批准。刘华清经杨白冰亲自当面询问,表示同意这个方案。杨尚昆同意这个方案,并批示请江泽民审阅批准。江泽民拿到这个材料时,一时显得不知所措。他随即找曾庆红商量如何如置。曾庆红建议他压下,先置之不理。同时,他建议江泽民找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来一起商量。于永波是江泽民在军中关系最亲近的人。江泽民任职上海期间,于永波当时是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曾两次与江泽民一起随团出国访问,与江泽民很谈得来。在江泽民于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接替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一个月,江泽民即调于永波升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说,杨白冰提出的那个100人方案从未征求过他的意见,他根本不知道。从这个方案看,这100人基本都是杨尚昆、杨白冰的亲信。目的是完全剥夺江泽民的知情权,彻底架空江泽民。曾庆红认为,这个方案的出台,说明杨白冰有恃无恐,不仅根本不把江泽民放在眼里,更不把小平同志放在眼里。杨白冰就是想以杨家将人马来彻底替换邓小平在军队中的班底。于是,在江泽民实施拖延战术之时,曾庆红亲自联系了他的两个“太子党”盟友、也是邓朴方好友的俞正声、刘京,这两人都先后作为邓朴方的得力助手,先后担任过中国残疾人理事会副理事长,俞正声当时任青岛市市长,刘京当时任昆明市市长。先由俞正声、刘京向邓朴方论及当时的局势、论及杨家将的危险。随后,曾庆红亲自出面,与邓朴方深谈。

    在曾庆红与邓朴方会面之时,北京城关于杨家将不可一世的流言盛传,“杨尚昆想取代邓小平”、“杨尚昆、杨白冰试图搞一场不流血的政变”、“邓小平将不久于人世”、“杨尚昆想当军委主席”等等,一切不利于杨尚昆、杨白冰的流言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流传开来。我们无法查证这些流言到底是被谁制造的,曾庆红是否主导了这一流言事件。但随著流言传播面的越来越广,杨尚昆、杨白冰的命运顷刻间黯淡下来。正是这个时候,曾庆红与邓朴方会面了。

    据极其可靠的来源,曾庆红与邓朴方首先谈了江泽民的处境,大意是:江泽民从来没有对“老爷子”(邓小平的尊称)不忠,他只是力不从心,因为杨尚昆实际上控制著党政军的实权,令江泽民没法干工作。特别是军中事务,根本插不上手,完全听命于杨,没有最终拍板权。江泽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全权予他,他一定能放开手脚干得很出色。不管怎样,江泽民是彻底忠于“老爷子”的。在谈了江泽民的处境后,曾庆红特别向邓朴方剖析了杨家将在军队中的势力。

    曾庆红的论述主要围绕二条:

    一,杨尚昆、杨白冰的势力在杨、廖、肖、贺四大亲属关系的基础上越来越膨胀,已经没有一个家属能与之抗衡。这次杨白冰推出100名将军方案,名义上实行军队的新老交替,实际上就是以杨家将人马来彻底替代“老爷子”的人马,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演变成变相的杨家军。有恃无恐。现在,杨尚昆是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杨白冰是中央军委秘书长,是军委的第四号人物,这种现象于党、于国家、于军队都是十分危险的。

    二,杨尚昆有比较明显的平反六四的意图。如果“老爷子”考虑让赵紫阳复出,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等于间接承认了自己的决策错误。六四以后,杨尚昆一直间接否认是自己下令清场开枪,同情赵的处境,这就等于把责任推给了“老爷子”,这也就给了杨尚昆与赵紫阳重新合作的机会。如果赵紫阳复出,杨尚昆与赵紫阳合作,一切局面都会颠倒过来,国家可能再度出现不稳定。坚决不能让六四成为“老爷子”的一桩心事,让“老爷子”不高兴,“老爷子”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是人民的心愿。六四的事,可由历史来评说,匆忙不得。

    在曾庆红与邓朴方会面不久,江泽民亲自拜见了邓小平。江泽民是带著于永波去的,邓小平则召来了他的爱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注释12]。在这次会谈中,先是于永波介绍了杨白冰所提100人方案的来龙去脉,说明了有关的背景情况;江泽民著重谈了为什么他压下这个方案不办的想法,并说他压下这个方案后,杨尚昆曾问过他,为什么还不批,他说要请示小平同志后再办;刘华清则从旁边证实江泽民在军委大权旁落的状况。邓小平只是听取他们的情况反映,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杨白冰所提100人名单事件悄然无声地在中共高层内越传越广。一些本来就对杨尚昆、杨白冰看不惯者更是抓住机会反击。李先念对比他大一岁而接替他担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则对杨表示幸灾乐祸,陈云、彭真也认为杨尚昆、杨白冰的权力过大,不利于团结;出自第三野战军的张爱萍[注释13]等坚决要求不搞“家天下”,张爱萍亲自找江泽民谈话,并向邓小平、江泽民推荐了他的老部下、时任国防大学校长的张震协助江泽民的军事工作。

    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倒杨”声中,邓小平不露声色地放弃了与他共事几十年的四川老乡兼亲密友人杨尚昆,与陈云、李先念协商,成立了由江泽民、李鹏、宋平以及中共元老薄一波主导的中共十四大筹备小组,对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人事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理。邓小平与杨尚昆这对经常相见的朋友互不联系了,频繁走动的两家子女互不来往了。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尚昆、杨白冰彻底退出了军界,代之以邓小平的老部下刘华清、张爱萍的老部下张震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辅佐无从军经验的江泽民。杨白冰100人名单中的绝大部分军官的仕途由此走下坡路。何其宗于1993年1月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周文元于1992年11月调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宗顺留于1993年3月调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贺鹏飞既没有成为中共十四大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也未能如期晋升中将。唯一的例外是熊光楷,这位在总参谋部以最善察言观色而闻名的总参情报部部长,终于弃“杨主席”而投“江主席”,在中共十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时升任总参谋长助理。1993年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杨尚昆、万里正式宣布退休,赵紫阳也永远失去了复出的希望。相反,江泽民则成为继毛泽东、华国锋之后,全面掌握党政军最高权力的第三位最高领导人,李鹏则再次连任国务院总理。

    1992年对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来说,都是极富刺激性和戏剧性的。与其说这场战斗是江泽民、李鹏的胜利,不如说是曾庆红的胜利。通过“倒杨”,江泽民领教了曾庆红变幻难测的高深政治手腕,认识到唯曾庆红能成其业,由此,江曾的关系已无人能够取代。尽管曾庆红在中共十四大仍被排斥于中央委员会之外,但是,江泽民不能否认,如果不是曾庆红帮助他主动挑战“杨家将”,他肯定会屈从杨白冰提交的这100人大名单。九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肯定将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