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母亲节话中国母爱 寸草何能报得春晖
文章来源: eeaglefly2009-05-08 20:25:15

再过几天,就是美国的母亲节了。

对美国节日有所了解的人知道,美国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几乎没有交集。而且,中国的节日多在某个确定具体的日子,如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中秋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五,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初九,美国的节日则不同,多在某个月的第几个星期几,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日在每年的日子会有所变化并不确定,就拿母亲节来说吧,因为美国的母亲节定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2009年的母亲节在510日,而2010年的母亲节就到了59日。

据记载,美国母亲节的设立是与一位女士 Anna Jarvis的努力分不开的。该女士住在美国东部的费城,照顾病卧在床的母亲多年,并因此终生未婚。在她的母亲于190559日故去后,她昼思夜想,思念之极,痛感很多孩子在母亲在世时未能及时照顾关爱母亲,决定倾其后半生的精力倡议设立母亲节,以荣耀无论是健在抑或故去的母亲们(honor mothers, living and dead)。她的倡议渐渐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响应,终于在191459日,也就是她的母亲去世九周年的忌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母亲节为美国的全国节日,时间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安娜女士能为自己的母亲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以至终生不嫁,这样的事例在我们国家也屡见不鲜。众所周知,在我们的文化中,对母亲的关爱和尊敬是一直被提倡并受重视的。有句老话说“百善孝为先”,翻开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孝子孝女们的行为一直受到上至官方下至街坊的表彰,赞许乃至传诵。如果说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出于本能的话,那么孩子对母亲的爱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渐渐地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乌鸦尚且知道反哺自己的母亲,何况作为高等动物有思维有感情的人类呢。由此看来,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超越种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

按理说,既然我国孝道的传统如此深厚,那为什么我国一直没有设立母亲节呢?据笔者看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有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但妇女地位的长期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设立母亲节恐怕与此有关。今天的人们很难想像成百上千年前的妇女地位低下到什么程度,只能从流传下来的史册中寻找一些踪迹。这里聊举两个事例。其一,古代的妇女嫁人后,在官方名册上的名字就变成了丈夫姓在前,自己姓在中,最后加一个“氏”之类的名字,比如,张王氏,吴李氏等等。从此,囿于三纲五常,一个独立的女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官方的记载里都成了丈夫的附庸。其二,三国时的刘备曾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不可断,衣服可常换,女子嫁人后的地位可见一斑。可悲的是,刘备的这句话到了现在依然不乏追随者。

即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很多母亲依然默默而伟大地履行着自己养育教育子女的责任。她们不畏奔波劳苦,力图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像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学习,不惜三次搬家,终于把儿子教育成了千古传诵的“亚圣”。岳飞的母亲虽然是一个平凡之极的农家妇女,但位卑不忘忧国,在儿子的背上刻下了“尽忠报国”的字句,儿子终成一代名将。然而,这两位伟大的母亲似乎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后人提起她们来习惯地称为“孟母”和“岳母”。正是这些伟大的母亲和其她无数不为人知的母亲们,像将卫星送到轨道上的火箭一样,在燃烧自己的同时,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大多数儿女们,也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投桃报李,努力让母亲们安享晚年。

古往今来,母爱的伟大引得历代文人竞折腰,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当属其中的经典之作: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对这首诗,笔者从小读到今天,每次的感触都有不同,尤其想起多次辞别母亲离家的景象,更是眼眶潮湿。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话,其实在笔者看来,母爱不也像这水一样,尽管善利万物,但从不与子女们争吗?

 

不过,俗话说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相对和谐的世界也会不时冒出不和谐的音符。就在几天前,有一则报道说,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取得博士学位后丢下父母移居国外,在数十年间对父母不管不问,没有一个电话更没有一封家书。据称,由于长期的压抑和对儿子的思念,这位博士的母亲先后罹患癌症和糖尿病,而该博士非但没尽赡养义务,反而玩起了一场道德沦丧的躲妈妈游戏。有网友还对躲妈妈这个名词进行了定义: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含辛茹苦地拼命挣钱供孩子读书,孩子长大有出息了,却无情地抛弃了年迈父母,不尽赡养义务。可想而知,这一有悖人伦孝道的行为受到了不少网友的一片抨击,一些网友更展开了人肉搜索,拟将这位博士的真实面目公之于众。也许这位博士在异乡也有难言之隐,家庭经济可能也不宽裕,与母亲的关系可能早就水火难容,但若因此搞起了人间蒸发,无论怎么说都有些过了。加拿大对美国一向萧规曹随,也过美国的母亲节,不知母亲节将至之际,这位博士是否心有惭愧呢?

当然,远在故乡的母亲是不过美国的母亲节的。但笔者愿借这个机会,祝她老人家及天下千千万万个或依然年轻或已近老迈的母亲们,能够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中,在子女们的关爱声里,度过未来的每一天。

(谢谢阅读我的文章。如转载,请不要忘了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