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马道夫 德州斯坦福 美国金融诈骗何时休
文章来源: eeaglefly2009-02-21 21:35:20


在2008年岁末纽约的寒风中,马道夫一手炮制的500亿美元庞氏骗局走到了尽头,马道夫本人一夜间爆红全世界,在美国金融诈骗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惊叹之余,笔者想,在纽约萌芽后来殃及世界的马道夫大骗局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试想,作为美国金融中心的纽约,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之多恐怕令其他城市只能望其项背。正所谓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这么大的基数出现一个马道夫是自然的。没有马道夫,恐怕也会有牛道夫出现。

原想着有马道夫的惊世之举在前,美国金融诈骗案会消停一段时间。但是,就在世事纷纭,人们渐渐淡忘马道夫之际,来自美国南部德州的斯坦福接过了马道夫的担子,在2009年2月中旬以80亿美元的金融诈骗案震惊了世界。不过,与年逾古稀的马道夫相比,现年58岁的斯坦福不仅在年龄上是小字辈,而且在诈骗方式,金额和受损人员区域上都没有马道夫的方式新潮,金额巨大,受损人员的层次高。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斯坦福之所以只是个小巫,而马道夫成为大巫,和生活的地域不无关系:纽约的都市大气似乎融入了马道夫的血液,该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誓执诈骗界之牛耳;斯坦福可能受德州牛仔的影响较深,更像牛那样默默地小打小闹。

斯坦福先生本人称得上牛高马大,高6英尺4英寸约合1.93米,重240磅,走到哪里几乎都鹤立鸡群,他拥有斯坦福金融集团,在德州是一个有钱的金融家。而且他墙里开花墙外更香,在 加勒比海岛 国安提瓜人们的眼中,他是一个来自美国的金融慈善家,在安提瓜开有银行,是安提瓜首相钦封的爵士,人们以认识他与他见面为荣。

1.斯坦福的诈骗方式

与马道夫专注于对冲基金诈骗不同,斯坦福先生赖以诈骗的投资工具堪称原始,它就是定期存款。众所周知,定期存款比对冲基金要相对安全的多,很多社区银行都有定期存款业务,有半年期,一年期的,也有两年三年期的。按理说,这类投资到期取可得到本金和利息,提前支取可能会损失一定的利息,变现容易,相对安全,对那些想避免股市风险的保守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且斯坦福旗下的银行许诺付给定期存款的利息是当地一些主流银行的利息的两倍以上,更让很多储户趋之若鹜,争相把钱存到斯塔福的银行。只是这些储户不知道的是,斯坦福集团表面上宣称投资去向是那些变现能力很强的债券,实际上把钱投到了房地产业和私募基金,而这些领域变现能力很差,再加上目前的经济危机,房地产业更是进入了严冬,钱砸进去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拿回来。储户们还不知道的是,斯坦福集团宣称有20多名专业人士管理,并经安提瓜政府每年审计的投资,实际上只是由斯坦福和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两人管理,安提瓜政府的审计部门并不审计斯坦福集团的投资或核实资产状况。

2.斯坦福的受骗者分布

与马道夫诈骗地域遍及世界不同,斯坦福的诈骗地域主要在德州,及比邻的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包括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以及安提瓜等国。其中委内瑞拉受的损失尤为惨重,在斯坦福诈骗的80亿中占了37%,高达30亿美元。和我国的很多富人热衷在国外开银行账户相似,很多富裕的拉丁美洲人也乐于把钱存在境外,以达到自己想像的安全和避税的双重目的。在委内瑞拉,通货膨胀率一度达30%以上,货币贬值,社会动荡,有钱人整天想着怎么把钱转到国外。斯坦福集团顺势应时,不失时机地推出回报率高达14%的定存业务,那些富裕的委内瑞拉人可谓久旱逢甘霖,与斯坦福集团一拍即合,觉得把钱交到了美国的保险箱。此次斯坦福东窗事发,这些人涕泪横流,悔之莫及。

此外,在马道夫的受骗者中,不乏各界名人抑或著名的国际组织,这些受骗者多属于来自第一世界欧美等国的国民。而斯坦福的受骗者多来自属于第三世界的拉美等国,没有多少我们所熟知的名人们。

3.斯坦福的行事风格

与马道夫含蓄内敛的风格不同,斯坦福为人张扬,经常捐资各种选举活动,以交结政界人物。据统计,自从2000年以来,斯坦福及其集团员工共捐助了240万美元用于竞选活动。在受捐者中就有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先生,他接受了28150美元的资金。此外,斯坦福还慷慨出资,送那些大权在握的参议员众议员们及其家人去安提瓜和百慕大旅游。例如,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寇尼恩及其妻子就曾接受斯坦福的安排,去安提瓜和百慕大旅游了三天,美其名曰去那里考察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不过,该参议员似乎没有被糖衣炮弹打昏了头脑,他在一次声明中说,“没有人能超脱于法律之外。执法者应该遵循事实,而不应去考虑什么人可以逍遥法外。”

由于斯坦福的银行遍及加勒比海各国,他对 Inter-American Economic Council ,一个召集商界和政界人士讨论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商务合作事宜的非营利组织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对该组织的捐资额还未公之于众,但该组织为感谢他的强力支持,三年前向他颁发了领导风格奖。据披露,该组织在2003年到2007年间,花费了30多万美元,为美国参众两院的立法者及其随从们安排了85次商务旅行,目的地多为度假胜地如牙买加和维京群岛等。其中民主党人去了58次,共和党人去了27次。但据这些人士透露,他们讨论的议题一般为国土安全,卫生保健,贸易等,没有讨论过斯坦福关心的离岸银行问题。

4. 斯坦福东窗事发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SEC ) 对斯坦福集团的处理

2007年,SEC发现了斯坦福集团缺乏足够的资金满足对中介商的资本要求,如果换了其他一般的中介商,可能早就该停业整顿了。因为净资本不符要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通常人们认为,出现净资本不足的企业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抑或是表明财务方面出了大的麻烦,抑或是彰示领导层极端无能。总之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斯坦福集团交了两万美元后就摆平了此事。同一年的晚些时候,斯坦福集团又被指控在定期存款方面提供的信息误导储户和不公正而遭到SEC的审查,但后来斯坦福集团交了一万美元后再次太平无事。

5.斯坦福诈骗案发后各界的反应

在2009年2月17日,SEC指控斯坦福集团涉嫌诈骗储户80亿美元。消息传出,斯坦福集团的各处银行排满了前来兑钱的储户们。然而那时斯坦福本人不知去向。2月19日,FBI的工作人员在弗吉尼亚州跟踪到了斯坦福先生,当时他正坐在女朋友的车上。斯坦福接过了SEC对他的起诉书,向FBI特工表示他将配合SEC的调查。

斯坦福81岁的老父亲对美国合众通讯社的记者说,他希望SEC的指控不是真的。这位老人同时也是斯坦福金融集团的名誉主席,他继续说,“我对此毫不知情,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话,我将会非常惊讶,失望和心碎。”他还表示,他一直告诉儿子要做正确的事。

那些接受斯坦福捐资的政界人士们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表示,与斯坦福划清界限,将退还捐款或将剩余款项捐给慈善机构。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的发言人在2009年2月20日周五表示,麦凯恩将把来自斯坦福的捐款转捐给慈善机构。

6.斯坦福诈骗案的警世意义

笔者认为,斯坦福诈骗案有两种警世意义。第一,对那些一般储户来说,一定切记不要追求那些高得有些离谱的回报率。试想,斯坦福旗下银行的定期存款利息比其他银行利息高一倍以上,这明显高得离谱了。如果储户们理智地想一想,不那么贪婪,也许就不会上斯坦福的当。毕竟,纵使斯坦福巧舌如簧,如果储户们握钱的手很紧,淡定不贪,斯坦福也不会派手下人员去储户家里抢钱。

第二,对于一些热衷于在国外开银行户头的富豪们来说,斯坦福诈骗案意味着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同样不会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对于侵吞民脂民膏的贪官们来说,斯坦福诈骗案更是一场恶梦。那些贪官们本来就已经在担惊受怕的情况下度日如年了,如果再听到自己贪污来的钱被斯坦福挥霍一空,非得绝望得想跳楼不可。

不管是一般老百姓的辛苦钱还是贪官们的不义之财,恐怕此刻已经化成了美国德州及其他地区那些建成但卖不出去的房子,或者建了半截钢筋水泥裸露在外的房架子。

记得有几句古诗这样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源自房屋次贷问题的经济危机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把那些超级大骗子的骗局提前揭穿了。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百姓的血汗钱像打向洋狗的肉包子,一去不回头。 

最后,恐怕最可怕的事情是,无论是纽约的马道夫也好,还是德州的斯坦福也罢,他们只不过是冰山上的一角,更大的家伙还在水下潜伏着。下一个骗子会来自何方?美国的金融诈骗何时休?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需待七年期。时间,也只有时间,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后记:笔者在2008年岁末曾就马道夫诈骗案写过一篇文章《全球化的阿喀琉斯之踵 庞齐骗局走向世界》,若感兴趣,可到笔者的博客阅读,以下为该文链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12&postID=38793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传统媒体有意转发,请先经作者东方应非(Eeaglefly)同意;如网络上转载,请标明作者中文笔名东方应非。作者保留文章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