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杂感(一)
文章来源: 长亭路2012-10-21 10:18:59

婚姻杂感(一)

离婚几年,走出围城,有了不同的视角及感受。如今我是否已经把婚姻看明白了,还不敢说,但通过婚姻这面镜子更加清晰地看明白了自己。

自知不易。人看清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就难。独处的时候,那些高深的理论不来烦扰,世俗的繁文缛节不来束缚,没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让诚实直接说话就够了,在一片坦诚中让心魂自由地呈现,让自我完整地释放。

自知是为人的基点,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掂量出自己一顿能吃几个馍,哪个馍最合自己口味,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生的步调与节奏,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离开婚姻的这段日子,我不断反省自己,找出身上不少毛病和缺点。自我批评是一种优良品质,但问题是面对婚姻这个大题目,仅有自我批评是不够的,不仅不够,如果批评过了头,还会将思路引向更加纷乱更加茫然更加无解的深渊。世间的有些道理本无深奥的含义,但说起来却显得很辽阔,让人觉得道理之外还另有一番道理。这种奇特的感觉常出现在婚姻里。

说起对错,在婚姻里仿佛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真要讲对错,那就只有人的对错——对方是不是个和你持同样人生哲学,并且欣赏你的人。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婚姻的关键是找没找对人。要知道你在一个人眼中的优点,可能在另一个看来就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缺点,这该怎么说呢?人找错了就真没什么好说的了,再努力,最终也是个满盘皆输。

以前两人有矛盾的时候,常有人语重心长:“你们得好好交流啊!有事说明白就好了。”可交流真能解决问题吗?两个人都讲标准国语,都是学文科的,按说交流不成问题吧?可一遇见事,怎么就彼此听不懂了呢?真是好生奇怪。在我听来他的“道理”是胡搅蛮缠,在他眼里我的理由都无法成立。

这就难了。人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听得懂,无论谈什么都希望彼此能听懂对方,要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用老北京话说,那叫“前门楼子胯骨轴子”——你讲你的前门楼子,我道我的胯骨轴子,“猴吃麻花满拧”,那还交流什么?与其这么拧巴着说话就不如各自该干啥干啥去。

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两个哑巴恋人在一起,彼此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他们没有语言却能用心灵交流。这样的场景,令我这个会说话的人无地自容。相比之下,语言是如此苍白无力。

婚姻中的事,能说清的极少,说不清的甚多,还有些事不可说,一说便俗。有时想想倒不如当哑巴算了。

婚姻故事千差万别,终不过两种结局:幸福与不幸,而幸与不幸在于内心的感觉。

爱情与婚姻有别。爱情是灵性的,是展翅的梦,心魂的眺望;婚姻生活却是现实的,要求彼此的融洽和谐。

即便如此,爱情与婚姻也还有共同的指向:即对美满的祈盼。所以二者毕竟还有共存的基础,否则那些美好的故事又出自何方?

人永远在现实与梦想中徘徊,理想的状况是两个人做着同一个梦。你舍身坚守的,我也永不放弃;你不以为然的,我也不了了之。夫唱妇随,就算是傻到一处,也是一种幸福。就像安徒生童话《老头子的话总是对的》那里面的老太太,哪怕她的老头子以一头牛换来换去,最终只换回一筐烂苹果,她也还是会拍着手,高兴地大喊:“太好了,我们今晚就有苹果馅饼吃了!”

犯傻是一种能力,婚姻中需要这种能力,可惜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少之又少,人人都唯恐自己不够聪明。

可话说回来,情愿犯傻者,必是被爱情笼罩着的痴情恋人。

所以说,婚姻与爱情其实还是连着的……

说起婚姻,鞋是很恰当的比喻。人生是条无涯的路,穿一双舒适的鞋,就省去了不少跋涉的辛苦。

慎重地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慎重地选一个适宜的终生伴侣。

鞋,重要的是合脚;婚姻,美妙的是和谐。这两样,旁人无权说三道四,因为路要自己一步步走,日子要自己一天天过。

要记得,鞋不会跟脚讲道理,可脚永远比鞋重要。当鞋一再伤害到脚的时候,当赤脚比穿鞋更舒适的时候,就不妨先赤脚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