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青花瓷
文章来源: azureblueceleste2009-02-02 00:54:01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外被隐去。

 

男孩缓缓出现台下荧光闪

歌声悠悠响起神情酷似jay

心澎湃荧光棒齐刷刷向他飞

怀俄明雪纷飞晚会春日艳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古典的情绪,江南的含蓄,台上这个杭州帅男孩演绎的《青花瓷》一下把我拉回了故乡,拉回了童年:

 

首先扑鼻而来的是宣纸的味道。我仿佛看见年轻的爸爸认真地拍摄外婆家墙上那一副副泼墨山水画,花鸟画。它们后来都出现在保椒塔小学校庆时的画展。作者是前任校长,我的外婆。

 

然后是杭州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春天。我和妈妈两人不打雨伞,穿着凉鞋,漫步桃红柳绿的苏堤。还记得妈妈的教导,迎面走来的叫“婉约”。

旗袍裹不住,婀娜

纸伞遮不住,风佛刘海 如柳丝般的飘逸。

 

何时燕子归来了,何时房前的芭蕉绿了,窗外的枇杷黄了,西湖的荷花红了。

妈妈总敦促我,去聆听,去观察,去品尝,去欣赏。

燕子的呢喃

雨打芭蕉的节奏

晶晶莹莹夏雨荷,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头翁吃枇杷, 兴奋直鸣“这个大,这个大”。

 

新买的MP4一直循环播放着《青花瓷》。

天青色淅沥淅沥,反反复复。这样的旋律伴随我,忙碌的星期六做作业一直到星期天3点半,孤独的星期天一人做实验到星期一3 18分。
 

(星期一大早就起来,因为有早课.
星期三有几小时的小组会。

每周四是最忙的一天。连续上课从9点上到1215. 下午还有那魔鬼老师的journal club, 有很晦涩的文献要读,完全没有背景知识,自己却要想办法把里面的实验方法和原理都搞得一清二楚,否则上课时就会出丑。

可这周更忙。星期四还要做presentationPPT还没做,更没有rehearsal过。
还有生物医学工程的期中考试,还好是take home exam; 
 但是也周四due了

下下星期一又是另一门考试。上一次虽然自己侥幸上了A,但班里平均分才64,可见该课不好应付。
可是却没有时间复习,周末不仅得完成无比耗时耗神的该课的作业,还得做马拉松般的通常是十二小时的有关生物传感器的实验
更烦心的是期末的博士资格考试,三小时的presentation+回答问题,10页的proposal followed by NIH grant standard)

 

每天都觉得有一堆做不完的事,可是每天忙忙碌碌却什么出没完成。

可是有青花瓷的乡音,心情就一直向这里的天空那样湛蓝。

就像今天,阳光格外灿烂,这样的阳光照在西湖上一定波光粼粼

 

来美国一年半了,一直是处于"乐不思蜀" 不可开交的状态,但最近终于开始强烈的思乡了。

卡卡停停的网上直播春节晚会,掌声不断的由怀俄明大学中国学者搞得春节晚会,表姐和堂妹两个漂亮杭州MM的家书,都看得我眼角湿润。

 

家是什么?不由地想起妈妈讲的幸福的黄手帕的故事。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峰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想起在夏天的庭院里,妈妈一笔一笔在白白的大大的布上,勾绘牡丹,汗水顺着她细长的小腿,画出一道道弧线。

想起在冬天冰冷的玻璃台板上,眼睛已经开始老花的妈妈仍旧低着头一笔笔设计着合服或者窗帘上的花案,冻疮使手指肿得和一根根小萝卜似的,连笔都握不稳,隐约能看到渗血的伤口。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母爱,什么是血汗钱。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妈妈眼带笑意对盯着她出神的我说:饿了就去吃点我刚做好的东西,眼睛累了就望回远,脚冷了就踢回毽子,休息好了赶快再去复习功课。然后又低头画起来。

回到我的卧室,墙上挂着妈妈在西霜版娜出差时画的巨幅画,一个跳着孔雀舞的傣族姑娘。我不知道,妈妈在创作它时,是不是曾希望着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也如画中人那样多才多艺。妈妈在构思这些美丽的事物时,是否也在脑海中描绘女儿的未来。

我至今没问过妈妈,理想中,自己的女儿应该是如何发展,取得怎样的成就。自己又让她失望了多少。因为我不敢问。尤其是有些东西已经无法改变时。

 

想起妈妈指着华灯初上的杭城夜景教育我“万家灯火”。指着烟雨蒙蒙的湖面和隐约的青山教育我“水天一色”, “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粼粼”是晴天的take home message.

记得某年春天外婆生日,全家人去梅岭山,梅家屋喝茶,妈妈又指着那漫山绿茶林说,“寒山一带伤心碧”。

 

小时候总剪着日本娃娃头,就是那所谓的童发。妈妈的好几个女同事,每次看到我都说我象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

秀气,文气,文静就成了我的几个标准形容词。谁知道昔日的小淑女后来变成了某人眼中好吃懒做没文化的笨猪。不过那是后话。 

总之,这个伪小英子就在妈妈酸溜溜文绉绉的熏陶中长大了。

 

话说“小英子”还有个从小就有“白雪公主”称号的美丽表姐。 用“细腻光洁润如瓷“形容她的皮肤一点都不过分。24岁了依旧白里透红。让我想起西湖山水依旧这个越剧。想当年她才上初一, 班上的前5名帅哥同时追,搞得她花容失色加眼花缭乱。大二时,带素面朝天的表姐参观我的大学,事后几个男生说:wow靠你表姐刚迈入陋室,只觉得我们那小破寝室有种蓬荜增辉之感。

该美女前几天来信说,终于尘埃落定,今年春天就要出嫁。已经拍了美丽的婚纱照,已经装修了新房。

唉,从小就向往公主裙的我好想飞回去当伴娘哦。祝福祝福,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脑海中又浮现舅妈说到表姐找到一个很疼她的老公时,讲到他们相爱的样子时,满脸那抑制不住的笑容。

我又想起了妈妈。每个妈妈都希望女儿找到好老公,一辈子幸福吧。

妈妈并不向舅妈那样push,从来不追问任何有关我感情动态的点滴,也不对将来的女婿下任何标准。我知道这是她一如既往的随和善良的性格使然。

我知道她相信我,尊重我的隐私,更尊重我的选择,无论是事业上的还是感情上的。

每当我需要排忧解难,她又会耐心的倾听,给出让我豁然开朗的意见。

很后悔我需要她时不顾她是否累是否忙,向倒垃圾般把烦恼一股倒给她,而“不需要”她时,非常不耐烦的对待她善意的关心。

好怀念母女泡上咖啡细细聊的日子,外头是阴冷的冬雨,屋内是温馨的飘香。

 

昨天梦到和妈妈去爬北高峰了。有点恋父的我从小就粘着爸爸,少有表现出对妈妈的眷恋。可能是属牛和属羊相克的结果。

也许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距离产生怀恋。现在人身在美国,对妈妈的思念是与日俱增。天天盼望暑假父母能来美国,一家人能团圆,一起去度假,一起去黄石玩,去东部玩。记得一年前,写过一篇日志,童年忆,最忆是父亲。现在我想补充,故乡忆,最忆还有母亲。

 

印象中,很少有人注意母亲的美貌。母亲也很少梳妆打扮,保养美容。她的优雅气质大多都埋没在生活的重担中了。妈妈的女同事,总是用“牺牲”“奉献”来形容老妈,羊,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悉心照顾外婆和阿太,无微不致的关心爸爸,为我更是操尽了心血。 每天总有数不完的家务活。

 

印象中很少有人说母亲是美女。而在我心目中母亲就是烟雨蒙蒙的江南故乡出土的青花瓷。最近收到很多张妈妈用单反相机拍摄的漂亮照片,有洁白的水仙,有水墨西湖,有白雪红灯笼。当时看了照片,不由感叹下,到底妈妈还是那个妈妈,还是那个懂情趣有品味的美丽善良的女人. 她懂得挖掘生活的美,善于描绘生活的美,乐衷欣赏生活的美.她还拥有尊老爱幼,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的美德。

 

妈妈的确不是绝色,没有傲人的身材,也没有妩媚妖冶的脸蛋。妈妈也的确不是那种手脚麻利的巧妇,能三下五除二把家里收拾的庭庭当当,能连续不断烧出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她甚至朴实到从来不懂去撒点小娇。但是她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和富有爱心的童真心态(虽然这样曾被批评过幼稚,不能干)却总让她显得比同龄人要年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典雅气质。难怪在她40多岁时,还有叔叔夸她让人眼前一亮。

 

还记得从云南回来的妈妈,一身蓝印花布的连衣裙,围着真丝围巾(那上面的花样图案还是她自己画的),带着傣家风味的帽子和珠链,确实让大家都眼前一亮!

 

总是那么淡雅,那么婉约,那么温柔,那么善良! 在元宵节来临之际,祝我亲爱的青花瓷永远美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