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战争:"不可战胜之环"再套美军 zt
文章来源: 狼毒花2009-05-12 07:54:31
阿富汗战争:不可战胜之环再套美军
2009年05月11日 14:47: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这绝对可以称之为一种现象:世界上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对弱小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中,很多时候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战事的共同特点:弱国内部羸弱、纷争不断,看似不堪一击;一旦强敌介入,则先易后难、越陷越深、最终重创败走。并且这些强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军事战略的一再误判。由此我们可以勾画出一个不可战胜之环。现在,这个环的阿富汗部分再次把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强国联军牢牢套住。



战斗中的驻阿美军 资料图片

新世纪的又一个例证

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

阿富汗战争是9o11事件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进行的最严厉惩戒,也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非对称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推行其地缘战略的必然选择。

战争中,以美、英、澳、加等国为主组成的联军投入约5万人兵力,动用5个航母战斗群和500多架飞机,发射各类弹药2万多枚,充分发挥高技术优势,广泛运用先进的空中作战手段和特种作战力量,与阿富汗反塔联盟协同作战,在较短时间内,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摧毁了基地组织,建立了阿富汗临时政府。截至2004年2月,美军以阵亡约110人,伤数百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2万多人的战果。

这场战争如果落幕于此对美国人来说该多么好。

接下来的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在美国发动反恐战争7年后,阿富汗仍受许多复杂问题的困扰。农村地区的骚乱活动增多,巴阿边界地区成了恐怖分子的藏匿地,阿富汗政府没有能力履行安全和发展方面的职责,塔利班时代几乎禁绝的毒品贸易泛滥,并占到世界鸦片来源的93%(2007年)。与此同时,还有日益严重的官员腐败现象和基础设施破烂不堪等。

戴维·彼得雷乌斯因为近期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良好表现晋升为中央司令部总司令。他上任伊始就强调,在伊拉克行之有效的军事软实力若应用于阿富汗就必须做出调整,因为阿富汗具有截然不同的历史、环境,缺乏根本的、有效的治理。

这两个国家具有本质的不同,伊拉克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阿富汗则带有部落性质。伊拉克的城市化有助于美军集中在城市和一些重要地区,而阿富汗人则主要生活在农村和一些小城镇,这大大降低了美国在阿富汗军事战略中成功的几率。伊拉克有充足的石油收入,能够保证保安部队的开支和建设,而阿富汗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其年度预算的一半来自外来援助,由于欧美发达国家遭遇金融海啸,它们能否向美军和阿富汗部队提供资金还是个问号,阿富汗不可能满足这些部队的开支。因此,在伊拉克尚且不能取得的胜利也很难在阿富汗复制成功。

尽管如此,在2月17日,奥巴马如他在竞选中承诺的那样,批准五角大楼向阿富汗战场增兵1.7万人。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美军人数将从目前的3.8万增至5万多。当然,这场战争的目标也从布什政府的消除恐怖主义和建设民主,降调成为民众提供安全和服务。不是最后一名敌人被击毙或被俘,而是通过谈判实现预见不到任何其它结局的一个冲突周期的持久的政治解决(美国《外交政策》)。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打了近8年的阿富汗战争就是为了这个,那干嘛当初非要派军队呢?一支规模不必如此庞大的专家队伍、投资商和志愿者,应当比军队更有经验和能力。


历史再次回到原点

增兵能出现预想中扭转战局的拐点吗?这无法不让我们回顾过去那几场战争:从仁川登陆到板门店签属停战协议;从空袭北越到西贡仓惶撤退;从闪击喀布尔到双轨平行条款下的撤军。

20年后,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正在显现出极具讽刺意味的历史相似性。以美国为首的入侵行动所持续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和前苏联入侵一样长了。如今,美国和北约希望进一步深入,如果奥巴马增派3万美军的计划得以全部到位,再加上可能设法动员北约增兵的数量,兵力将差不多相当于前苏联在阿驻军顶峰时期的人数──11.5万人。当年,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前苏联不是着手增兵,而是准备撤离。

与前苏联一样,美军主要占据着喀布尔和省会城市。与前苏联面对的游击队员一样,美军面对的抵抗力量混杂着各种势力。不同之处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敌人受到西方和巴基斯坦的支持,如今,他们利用贩卖海洛因获得的收益,自给自足,通过互联网获得广泛的世界支持,并且更加难以控制。

与前苏联相比,美军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20年前还没有塔利班,自杀式爆炸袭击尚未流行,而且阿富汗的军队和警察更有战斗力。前苏联控制的喀布尔是一个平静的绿洲,女孩可以上学,不戴面纱的年轻女性可以去上大学。虽然游击队员时不时向城中发射火箭弹,但几乎没有干扰正常生活,造成严重损失。但现在的情况与当年截然不同,装甲护卫队警报大作地穿越市区,安全承包商滥用武力,美军的误杀事件让民众憎恶;外国官员蜗居于坚固高墙和沙袋、隔离网之后,美国外交官几乎完全被禁止在喀布尔单独走动,遑论向这个国家施展什么外交影响力。就在2月11日,塔利班又同时对监狱管理当局、司法部和教育部三幢政府大楼发动了新一轮袭击,造成至少26人丧生和55人受伤,这是塔利班份子在喀布尔发动的最大胆的袭击行动之一。

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何不可战胜

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战争,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集团和一个原始、落后的武装团伙在对决。它总是伴随着一条悖论:现代化的代差是现代作战手段的坟墓,军事打击手段的不对称带来战争输赢角力方式的不对称。

如果目光只放在阿富汗这片土地,那么永远也打不赢这里的战争。中国人早有作战的天时、地利、人和分析,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

天时:不合潮流的战争。文明冲突论的反证:不要把国际政治演化为文明冲突,更不要挑起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那些饱受列强侵略的国家,如朝鲜、越南和阿富汗就分别遭受过日本、法国和英国殖民者的奴役。屈辱的历史造就了不屈的民族性格。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大战惊魂未定,全球渐起振兴经济与国际间合作的思潮。这时,发动侵略战争本来就是逆历史潮流的。而美军入侵阿富汗,是与恐怖组织作战,还是与一个文明体系作战?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识别:两个青壮年互斗叫打架,青壮年打老人、孩子叫欺负人。单从这一点,即可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不分青红皂白,造成多起平民误伤事件,掀起新的民族仇恨。诚然,恐怖主义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战事一起就很难控制对恐怖分子的精确打击。

地利: 不合规矩的战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实践条件:工业化国家的两军对垒;欧洲平原或海上的武器系统比拼;代表深刻经济利益的政治集团会战。现代化的生产力、充足的技术支撑和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是战争竞技场中的最忠诚观众。

在阿富汗,似乎处处都与现代军事理论的理想战场相背离:人均GDP仅350美元,预期寿命44岁,约3/4的人口是文盲,大部分道路是土路,而恐怖势力的核心营地完全是现代重型装备不可企及的险峻山地。

人和:不合民意的战争。这些战争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别国领土上的强国入侵。对强国而言,这是战场;对弱国而言,这是家园。对强国而言,这是军事技术;对弱国而言,这是信仰和饭碗。对强国而言,进退只在政治决策之间;对弱国而言,后退一步就是万劫不复的消亡。对强国而言,是想推广他们认可的价值观;对弱国而言,要拼命维护的是生存的可能性。

尽管彼得雷乌斯基于伊拉克经验,强调对话、和解和稳定,提出不仅保障民众安全、而且要为他们服务,不仅是反恐、而且要实施平叛,但是这很难改变这样一个现实:只要有战争存在,人民就无法过上比以前的和平更好的日子。

因此,铲除恐怖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结束武力对抗,全力重建国家职能,恢复和改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将数千亿美元的战争拨款在阿富汗造福于民、改善经济,那么恐怕无须劳师远征,无数的民众就将拿起武器赶走塔利班和恐怖分子。(郭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