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我的军人情结
文章来源: 丹奇2008-08-01 18:48:33

八一建军节,我的军人情结

丹奇 ( 八月一日 )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月一日建军节。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触动我心里最温柔的情愫 ---- 我的军人梦,何时才能圆?

一. 军人父亲

我的父亲曾是南京解放军外语学院 (现南京军事关系学院)的一名解放军上尉教官。父亲是当时老家唯一的高中毕业生,当时因家境贫寒,是祠堂的公粮供的父亲完成了学业。后来还很积极地回乡帮助乡长做一些文书工作。后来,有参军的机会,他便投笔从戎,参加了解放军。虽然没赶上打打仗,但也参加过剿匪。他那因夜行军炼成的无声无息的脚步,后来经常让母亲惊吓。母亲常常没听到父亲的脚步声,突然看见父亲站在身边被吓倒。以后,父亲回家都会有意地咳嗽一下,告诉母亲他回来了。父亲性格刚直,威武不屈,从不为一己私利卑躬屈膝。在文革后的日子里,由于生活所迫,母亲希望父亲找有关领导帮忙安排工作,父亲不愿求人,更不愿送礼。情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去低头哈腰。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军人的气节。

二.“军统特务”

父亲气宇轩昂,英俊潇洒,是我此生所见,无人能比的典型美男子。我们长大后的择偶,便把父亲当成了标准。结果没有一个可以入选,于是害得自己蹉跎了岁月。母亲在父亲转业的时候跟随父亲回到家乡。当时美丽的母亲来自南京大城市,烫着长发波浪,脚蹬蛇皮高跟凉鞋,与身穿五十年代苏制呢子军官服的英俊的父亲着实把个小县城轰动了一下。从此,文革中,母亲被批为“资本家小姐”,父亲被批为 “军统特务”,家乡的人们可能是看三十年代的电影太多了,我的父母便成了他们最容易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好在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时间不长,没有时间树敌,造反派们只是把他当成假想敌,所以就把父亲和我们全家下放到一个小村子,羊牯垴。我的弟弟就是在那儿出生的,而且取了“洋”这个名字以为纪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