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99条(第二辑)(85):自省是棵“智能树”
文章来源: kylelong2018-12-26 16:33:04

圣人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四书集注》)孔子的学生曾子很能力行“自省”这一主张,他经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战国时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他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自省”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行之有效的德行修养的方法。

 

孟子也说过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物体经过称量才能知道它的分量和长度,世间万物皆如此。人的心理,也要经过不停地衡量、反省,才能不断从认识自己中改善自己,舒展生命之极致。细细品嚼此言,顿生颇多感叹。的确,人只有知其短,才能补其过;只有知其陋,才能补其缺。自省是促使自己获得继续进步动力、不断提高聪明层次的“智能树”。 

    

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是认识自己的开端。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挫折,有些人往往就此沉沦,而有的则从自省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汲取人生的智能,开拓新的旅程。那么,如何从内心做到真正的自省呢?这是我们每个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避开自省,对自己的过失藏着掖着、遮遮掩掩,不愿反省自己的过失。有些人反省时就轻避重、就少避多,打“隔山炮”,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没有把反省的功夫做足;有些人客观上反省自己,主观上却把责任推给制度、推给上级;更有些人把反省当走过场,以集体说事,讲些冠冕堂皇的话草草了事。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勇气去正视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有的人总感觉自己是正确的,认为丝毫没有反省的必要。更有甚者,怕给自己所谓的“自尊”带来伤害,即使心有所想,也不愿面对。以此态度来反省自己,于己于公、对人对事都是十分不利的。 

 

自省不仅是单纯的自我批判,也是一种智能总结。逆境时要自省,顺境时更要自省。当自己得到满堂喝彩的时候应及时反省自己的纰漏,梳理自己的言行,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经典中便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格言。在自省中,可以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在自省中,可以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在自省中,可以汲取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自觉做到自省,首先要开阔胸襟,敢于自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不是出丑。“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容得下过去,才有进步的动力。其次要渊博知识,善于自省。毕淑敏说过一句话:不读书的人,无论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人想要通过自省变得善良、丰富、高贵,底气就是知识的沉淀。再次要养成好的习惯,勤于自省。自省就如一杆秤,权衡了自己的言行,检验了自己的思想,看看是否合乎“平衡”,只有知道了所及和所不及,才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时时自省、弥补缺点、纠正过错,才能了解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才能在这其中找到生活的真谛。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遭到一点打击就会倒下,有的人在一连串打击面前还能巍然挺立,走向成功?关键是能否适时地跨出一步做好自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失败的往往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如果你想永立不败之地,就该反省过去,总结出经验;反省现在,服务于当下,规划好未来。 

 

人若懂得,便会微笑;人若舍得,便会了然;人常自省,就会坦然面对。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擦净心灵,即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自省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个开始,是对自身价值的真正肯定。自省是棵“智能树”,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让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